摘要:单部短剧侵权链接超千条出海短剧照样不能幸免为何盗版难以根治?短剧行业该何去何从2025年,短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朝精品化路线前进,看短剧的人比点外卖的人还多。但和其它影视内容一样,短剧行业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难题:盗版。
盗版案件层出不穷
单部短剧侵权链接超千条 出海短剧照样不能幸免 为何盗版难以根治?短剧行业该何去何从2025年,短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朝精品化路线前进,看短剧的人比点外卖的人还多。但和其它影视内容一样,短剧行业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难题:盗版。据12426版权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平均每部短剧面临1224条侵权链接的挑战。有短剧从业者自我打趣:“短剧行业还有哪家内容没被盗版过吗?要真没有,那该反思下是不是内容太小众了,盗版都不来偷啊”。4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宣传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家版权局将进一步加大微短剧等网络视听领域版权保护工作,推动微短剧行业版权生态健康发展。根据公开报道,2023年8月九州文化短剧侵权案件成功侦破,被盗短剧400多部,该团伙非法获利超500万;除了国内短剧,出海短剧也不能幸免,爆款出海短剧在美国被刻录成盗版DVD,上架沃尔玛超市售卖,并很快售罄。近日,又一盗版案件得以披露,映宇宙快创维权案迎新进展,多名嫌疑人被逮捕,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本期短剧自习室采访了映宇宙集团旗下相关负责人和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的王郁律师,让我们一起看看为什么盗版是短剧行业最大的毒瘤?为何盗版难以根治?
下架侵权链接超47万条
1. 映宇宙重拳出击打击盗版短剧2024年9月,映宇宙集团旗下快创公司发现武汉某公司运营的多个微信小程序存在大量未经授权的盗版短剧,这些短剧通过更换剧名逃避监管,并以2.9元解锁全集的模式配合抖音引流,构建了完整的“盗版搬运-流量收割-私域变现”黑色产业链,违法所得超百万元。
2024年10月,快创报案后,警方查明犯罪团伙通过盗取正版内容、改名搬运、剪辑引流等手段构建侵权网络。2025年4月17日,警方成功查处武汉两家涉案公司,多名嫌疑人被依法逮捕,初步查明,涉案金额已超千万元。
此次快创打击盗版的行动对短剧行业版权保护具有标志性意义。据快创相关负责人透露:“发现盗版后,必须迅速固定证据,并准备好版权证明以及对方的侵权证据,向各平台发起投诉维权。这个案件自去年10月开始举证,直至最近才告一段落,耗时如此之长,主要是因为侵权方隐藏收入且行踪不定,给取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快创相关负责人还指出:“盗版对公司的损失难以估量,一方面,侵权方的收益不透明;另一方面,盗版对公司的制作和投放成本造成的损失难以量化。更为严重的是,盗版对制作人员创作积极性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目前,盗版侵权成本低,而维权成本高,且在国家大监管层面,对盗版的打击力度仍有待加强。只有从上至下,坚决打击盗版,加大对盗版的惩罚力度,才能真正保护版权方的合法权益和创作积极性。快创期待此次维权行动能够以儆效尤,使盗版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 短剧被盗了?专业律师手把手教你维权
以下是王郁律师分享的维权步骤:
维权的首要动作是固定侵权证据。在采取正式维权措施之前先保留证据,能够避免因侵权人自行删除侵权作品或链接后导致无法出示有效证据的问题,是后续维权行动的基础。固定侵权证据的常见方式主要有录屏截屏、公证处公证、电子存证平台进行存证、诉前或诉中保全等几种。
第二步,要确定自身是否享有起诉维权的权利,并准备自身对短剧享有权利的证据。具体来讲,作为原始权利人,需要核实是否已经在进行版权出售、分销时将起诉维权的权利授权给第三方。如果为受让或被许可取得的版权,创作者除需要证明自身权属外,还需提前核实转让、许可合同中是否明确将起诉、维权的权利一并授予。
第三步,是要确定被告的身份。盗版短剧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提供盗版网站链接或APP,搬运至平台、发布至自媒体账号等,这时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确定盗版短剧的实际运营主体。
第四步,整理证据。在确定了被告身份后,维权方需要整理维权所需的证据。证据的整理应当主要围绕自身权属证据、侵权证据、损失证明、以及其他相关证据这几方面进行。
第五步,提起诉讼。在整理好证据后,维权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提起诉讼时需要准备起诉状、身份证明材料、授权委托资料、证据材料等材料。
以上为简单的步骤说明,当然,如果盗版行为较为严重,已经满足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时,也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
PS:因篇幅有限,完整采访内容请在公众号查看。
0.5元即可购买3万+盗版短剧
1. 盗版短剧的主要形式目前盗版短剧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盗版资源链接合集、盗版网站、盗版软件和盗版小程序等,其中盗版资源链接合集最为常见。
这些盗版短剧主要通过两种模式销售。
① 电商平台低价销售
淘宝:淘宝APP里的短剧大部分属于短剧合集,价格在1.68-14.8元不等,部分侵权店家甚至还带有“10年老店”的标签。
除了价格低廉以外,这些合集基本都会标有【热播短剧】【免费合集】【高清完结】【每日更新】【无需会员】【不占内存】【实时更新】【永久观看】【秒拍秒看】【自动发货】等关键词吸引用户。
淘宝还有少量的单独按照剧名销售的短剧,单部短剧0.01元。
闲鱼:闲鱼APP里的短剧基本都标着0.01或0.1元的低价,部分卖家的商品主页介绍还可以在这个价格上继续“小刀”(砍价)。
商品多带有【标价就是卖价】【1元=36000+短剧】【秒拍秒发】【永久更新】等标签,用以吸引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某鱼上还有海外短剧合集,一些短剧合集甚至是公益宝贝。
拼多多:拼多多APP里的盗版短剧同样以合集为主,价格在0.18-20元不等,单独购买和拼单价格不同。
商品多带有【9999部+】【永久更新】【高清画质】【秒拍秒看】【支持下载】等标签,用以吸引用户。
随意点进一个链接,有不少商品评价,有好评,赞许内容丰富的;也有差评表示物品和链接描述不符的。、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单剧链接显示全店已拼500万+件,“销量十分可观”。
② 私域引流
在抖音、小红书、微信等各大平台往往会出现各种引流帖子/截图。
一个个账号在短剧评论区或与短剧有关的帖子下发表【免费看短剧】【免费加入短剧群】【全网短剧免费看】【实现短剧自由】等会言论,引导观众加群。
一部分引流贴则是以“科普”的形式告诉观众如何获取“免费短剧资源”,比如收索某盗版短剧网址或关注某资源公众号私信获取盗版短剧链接合集。
这些私域具有一定隐蔽性,一些群聊甚至需要对“暗号”才能加入;加上又比较分散,排查起来非常困难。
① 缩短短剧生命周期
一部短剧生命周期大概在1个月左右,上线前一周就是最为关键的黄金时期,如果一部付费短剧前三天没能起量,基本就可以判定“死刑”了。
而盗版往往在正版短剧上线后1-2小时就出现,迅速抢占观众注意力和市场份额,甚至出现过正版短剧还没上线,盗版先“偷跑”的离谱事件。
盗版的出现,无疑是给本就短暂的短剧“寿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② 对观众消费习惯的冲击
付费短剧的剧本往往会通过付费卡点、反转和打压点等设计来让观众上头付费,比如观众期待看到主角逆袭的欲望没得到满足,就会在冲动下付费。
但盗版短剧一次性展现整部剧的剧情,不存在“解锁后续剧情”的卡点;观众自然也不会持续上头,付费短剧好不容易靠卡点培养起了观众消费习惯,而盗版的出现,对观众这种消费习惯的建立是摧毁性的。
盗版让付费结局失去了神秘和唯一性,当物品不再稀有,观众自然也就少了付费的冲动。
③ 破坏短剧价值
如果说短剧资源合集链接会直接影响短剧生命,造成短剧销量减少,那么恶意剪辑的盗版短剧则是对短剧形象的伤害。
一部分盗版短剧可能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选择将短剧内容进行剪辑二改,比如改掉短剧名字、人物名字、删除部分内容等。而这些剪辑后的短剧内容往往效果不佳(甚至是故意恶搞),会让观众对短剧的真实质量产生误解。
为什么盗版短剧难以根除?
1. 盗版难度低、速度快① 难以排查源头
常言道:“捉贼捉赃,捉奸捉双”,民事诉讼法第67条也规定:“谁主张,谁举证”,想要举报盗版短剧维权,首先要排查出盗版的源头所在。
而短剧的制作流程比较特殊,从剧本创作、拍摄成片、剪辑调整、审核定稿再到分发阶段,往往会经历多个团队和多人协作;一部爆款短剧可能拥有几百个分发商,想要在这众多人里排查出泄露源头难度不言而喻。
据悉,一些盗版公司甚至开发出了反侦察技术,这进一步增加了排查盗版的工作难度。
② 盗版便于分享
跟电影动不动就要占好几G的内存相比,一集短剧大概只占几十到几百M的内存。
短剧的小体量更方便网盘保存,只需要一条网盘链接就能分享N部短剧资源;而这条链接可能在交易后7天就失效,“死无对证”。
③ 盗版技术发展
除了内部人员泄露资源,一些盗版公司会选择用爬虫等技术批量爬取短剧内容。
还有一部分盗版短剧公司会选择直接购买正版内容,再通过录屏等技术手段将短剧内容保存下来,上传网盘变成资源。
2. 正版维权难、周期长
① 取证难
短剧申请原创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而快节奏是短剧最大的特性,1-2个月即可完成一部短剧从拍摄到上线的全流程,如果加上原创审核,可能会增加很多风险,比如同题材短剧上线、盗版抢跑等。
很多短剧没有登记原创版权,不少短剧公司都倒在了自证版权的第一步;一些短剧涉及多方合作,取证时要提供诸多资料一一证明短剧版权的归属。
在取证的过程中,盗版短剧可能已经捞得盆满钵满,抛弃现有暴露的账号,直接转战“下一个阵地”了;比起正版的层层证明,盗版短剧账号一被封只需要重新起个号,难易程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一些盗版公司甚至会通过技术手段更改IP增加取证难度。
② 维权周期长
维权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即便提交了足够完善的资料,维权进程也绝非一步到位,更无法立即取得打击盗版之战的胜利。
相反,要打赢这场盗版官司,往往需要经历漫长且艰难的历程,这可能包括长达数月的等待,期间还要面对无数次的反复拉扯、补充证据、应对对方的抗辩等诸多复杂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
③ 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盗版短剧”的法律法规,通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规进行判定。然而,即便胜诉判决结果也可能不尽如人意。例如,盗版公司获利50万元,但可能仅需赔付10万元,这种惩罚力度难以对盗版短剧公司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
相比之下,正版短剧公司付出大量时间精力,所遭受的损失远不止于此。盗版短剧不仅抢占了正版的市场份额,还对短剧的潜在商业价值造成了难以估量的伤害。这种伤害远超表面所见的损失,严重阻碍了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
3. 人性的弱点
① 低风险高利益
比起花费30-50万元制作一部短剧上线,短剧可能还要面临扑街一无所获的风险;盗版短剧堪称无本买卖,直接窃取他人成果为自己服务。
即使事发也不一定败诉,即使败诉也不一定要全部赔付,这样的“好事”也难怪有很多人铤而走险了。
② “利他性”促成病毒性扩散
正版短剧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制作成本,创作者需要考虑回本问题,通过合理的付费机制,获得经济回报,创作者们才能持续创作更多优质内容,形成良性循环。盗版以低价甚至免费的形式吸引观众,表面上看似为观众提供了便利,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短视行为;这种行为不仅直接损害了创作者的利益,还会破坏短剧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为版权归属不一,短剧往往会出现在不同平台,而盗版短剧将各大平台的短剧整合在资源合集中,这种行为看似消除了平台的界限为观众提供了便利,实则扰乱了正常的版权秩序。
一旦盗版盛行,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劣币驱除良币,整个短剧内容创作生态都会被破坏。
③ 版权意识淡薄
对一部分观众来说,看短剧只是他们的日常娱乐消遣,短剧的核心付费人群主要是35-55的中老年人;他们的版权的意识并不强,一些人甚至不知道版权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哪看都是看,既然能“白嫖”,自然不会有人想付费。
此外,短剧分发的小程序众多,短剧没有往往没有主创团队的署名,观众很难从中辨认出正版,有些盗版会厚颜无耻的标榜自己是“唯一正版”;有的直接创建了小程序,还“开发”出虚拟币和会员等功能,完全可以以假乱真,部分观众看到需要付费的内容,就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正版,从而被误导付费。
除了观众,行业内的版权意识也有待加强。业内存在部分平台方在不经意间泄露内容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盗版的风气。
应对盗版的措施有哪些?
1. 运用法律保护权益完善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著作权法律制度,明确数字版权等相关概念,认定对短剧版权的标准和保护规则恶,将规定落到实处。缩短取证链路: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开发运营,提升版权保护的效率和净赚度,降低维权中出现的效率低、取证难等问题。加大惩罚力度:提高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适用惩罚性赔偿,增加法律威慑度和侵权成本,比如盗版盈利50万罚款100万、或盗版金额到一定程度会面临行政拘留甚至刑事处罚等。2. 强化防盗技术数字水印技术追踪溯源:在数字媒体中嵌入水印信息,实现对短剧内容的版权保护和溯源;在交接短剧内容时,每个对象设定专有水印,根据对应水印追踪泄露对象,明确盗版权责。加密技术提升安全性:在交接短剧内容时使用特殊网站或加密技术对文件进行加密处理,只有获得授权用户才能解密观看对应内容,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3. 强化观众版权意识引导正确的版权观念: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版权观念,自觉抵制盗版,形成尊重版权、保护版权的良好社会风尚;通过宣传案例,让观众认识到使用盗版对创作者和版权产业的危害,从而自觉选择正版内容。加强宣传教育:国家版权局联合媒体开展反盗版宣传,积极回应社会版权热点问题。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版权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版权知识讲座、制作版权宣传视频、开展版权主题宣传活动等,向观众普及版权知识,培养公民尊重他人智力成果的意识。4. 行业自律合作
平台自律: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各内容平台应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版权管理制度,严格审核内容来源,杜绝盗版内容的传播。比如B站入局筹备“充电短剧”后,主动清理平台盗版内容,B站上的盗版短剧消失大半。
行业合作:推动行业内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版权保护联盟,共同应对盗版问题。通过共享版权信息、联合打击侵权行为等方式,形成强大的版权保护合力。比如积极推动权利人及组织与互联网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版权合作保护机制,建立完善网站版权信息库、权利人维权绿色通道等。
版权保护之路道阻且长,版权保护从只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平台的事,它需法律威慑、技术创新、公众参与与行业自律四力合一;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盗版才会越来越少,创作环境才会越来越好。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你觉得该如何防御盗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来源:短剧自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