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息一出,评论区瞬间被 “不敢相信”“太突然了” 刷屏,不少家长翻出家里的《了不起的许多多》《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才惊觉这位“童话造梦师” 早已把温暖写进了几代人的童年。
近日,陪伴无数孩子长大的儿童文学作家周晴,年仅57岁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消息一出,评论区瞬间被 “不敢相信”“太突然了” 刷屏,不少家长翻出家里的《了不起的许多多》《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才惊觉这位“童话造梦师” 早已把温暖写进了几代人的童年。
5月5日,媒体曝出周晴因病去世的噩耗,上海作协发布的讣告显示,她于 5月2日在上海中山医院离世。
57岁,对于作家来说正是创作的黄金年龄,可她却走得如此仓促。更让人心疼的是,家人和单位始终未透露病情,葬礼也低调举行,仿佛想让她安静地告别这个世界。
网友们忍不住感慨:“连离开都这么温柔,周老师真的把所有热闹都留给了她的文字。”
翻看周晴的社交痕迹,才发现她的身体预警早有端倪。2023年10月那场 “作家进校园”活动,成了她最后的公开露面。照片里,她身形消瘦,眼神里透着疲惫,和早年神采飞扬的模样判若两人。
可即便如此,她依然站在讲台上,认真分享创作心得,讲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时,嘴角还会露出熟悉的微笑。网友看后泪崩:“原来她是在带病坚持啊,那些温柔的话语,都是她留给孩子们最后的礼物。”
往前追溯,2021年她还通过朋友账号宣传新书,那时的她状态尚好,侃侃而谈创作灵感。谁能想到,短短两年,命运就和这位“童话妈妈”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年她露面越来越少,或许早已在和病魔做无声的抗争,只是不想用病痛打扰读者,默默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最后的文字里。
说起周晴的文学之路,简直就是现实版“追光者”。1968年出生在上海知识分子家庭的她,从小就对文字有着天然的敏感。
高考时,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大学期间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妥妥的“学霸+才女”。毕业后进入出版社做编辑,别人忙着改稿校对,她却在深夜里伏案创作,硬是从编辑圈 “杀” 出一条作家之路。
她的作品,部部都是童年经典。《了不起的许多多》用温暖笔触记录孩子的成长烦恼,让无数家长和孩子找到了共鸣;
参与创作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把家庭的温馨搬进童话,成了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更厉害的是,她和弟弟合作的《QQ宝贝》系列,开创了亲子共读的新风潮。以及《十万个为什么》,多次获国家级出版奖项。
有人统计,她一生创作了十几部作品,拿遍了冰心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最后还做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简直是 “开了挂” 的文学人生!
而她创作的灵感源泉,正是自己的儿子。作为母亲,她把对孩子的观察、对生活的热爱,统统揉进故事里。那些细腻的情感、生动的场景,都是她陪伴孩子成长的真实写照。
如今,儿子不负期望考上北大物理系,研究前沿的人工智能,成了她最骄傲的作品。网友感叹:“周老师不仅给万千孩子写童话,还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了现实中的‘学霸传奇’。”
可惜,这位用文字温暖世界的作家,再也无法续写她的童话。
得知消息后,网友们纷纷翻出家里的藏书拍照纪念:“小时候每天晚上都听《大头儿子》入睡,原来作者已经默默守护我们这么多年。”“儿子最喜欢《了不起的许多多》,每次看完都吵着要做勇敢的小孩。”
还有同行追忆:“她总是说,儿童文学要写进孩子心里,现在她自己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里。”
斯人已逝,唯愿她在另一个世界,依然能执笔书写美好。也希望这份藏在童话里的温柔,能继续陪伴更多孩子长大。周老师,您的文字永远是我们童年最珍贵的礼物,一路走好!
来源:小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