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凭《新龙门客栈》爆红的演员,刚带着新戏《我的大观园》登上央视,就被红学家当众“打脸”——原来宝二爷不仅不是荣国府长孙,连次子身份都排不上号。
一句“贾宝玉是长子长孙”,让越剧顶流陈丽君陷入舆论漩涡。
这位凭《新龙门客栈》爆红的演员,刚带着新戏《我的大观园》登上央视,就被红学家当众“打脸”——原来宝二爷不仅不是荣国府长孙,连次子身份都排不上号。
事情要从4月30日央视播出的采访说起。镜头前的陈丽君梳着贾宝玉经典发髻,眼神明亮地说:“他是大观园的希望,是长子长孙。”
这句话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5月2日突然掀起千层浪。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当天接受采访时直言:“贾宝玉要是长子长孙,《红楼梦》前八十回得重写。”
网友翻出原著较真:宁国府的长房长孙是贾珍,荣国府长房在贾赦家,长孙该是贾琏。就连贾政自己都有早逝的长子贾珠,宝玉顶多算嫡次子。
争议最凶时,有人把陈丽君去年把“蟾宫折桂”写成“蟾宫折挂”的旧账翻出来,质疑她“吃流量饭却连基本功都不扎实”。
面对质疑声,《文化十分》悄悄剪掉了采访中4秒争议片段。原视频从4分15秒变成4分11秒,就像按下删除键的不仅是那句话,还有这场风波里的尴尬。
截至5月3日,陈丽君的微博依然停留在新剧宣传,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其实这已不是她第一次遭遇专业性质疑。去年8月被曝演出使用“替唱”,今年初在座谈会上被导师当面批评“文化素养不足”。
但这次触到的是《红楼梦》这根文化神经——当880元高价票的观众坐进剧场,他们期待的是原汁原味的经典,还是被流量重塑的符号?
粉丝们自发发起#跟着君君读红楼#活动,晒出购买的原著书籍。北京场的戏票黄牛价已炒到三千元,购票页面却新增了“观剧前必读《红楼梦》人物关系”的温馨提示。
这场意外的文化纠偏,让大观园的门票成了通往经典的钥匙。
苗怀明教授说得中肯:“说错不要紧,关键是让年轻人重拾书本。”
或许这场风波最大的价值,是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传播的AB面:当越剧演员成为顶流,她既是破圈传播的功臣,也可能成为误读经典的缺口。
眼下《我的大观园》十城巡演即将启程,陈丽君的贾宝玉还要继续唱下去。那些被删掉的4秒钟,就像大观园里飘落的花瓣,有人看见残红满地,有人听见隔世回响。
来源:乐天派溪水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