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之子梅葆玖:一生无儿无女,至死不原谅半路出道的李玉刚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6 07:13 1

摘要:梅葆玖,1934年3月29日生在上海,是梅兰芳的小儿子。梅家是个京剧世家,爷爷梅巧玲是清末有名的青衣演员,爸爸梅兰芳更是把京剧推到了新高度,创立了梅派艺术。梅葆玖打小就泡在这种环境里,对京剧那是天生的亲近感。

梅兰芳是谁?中国京剧界的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几乎就是京剧的代名词。他的艺术成就影响了几代人,连国际上都对他赞不绝口。

可今天要聊的不是梅兰芳本人,而是他的儿子梅葆玖。一个同样在京剧圈里很有名的人物,但他的故事却多了一层复杂的情感纠葛,尤其是跟流行歌手李玉刚的那点事儿。

梅葆玖一生没孩子,至死都没原谅李玉刚,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梅葆玖,1934年3月29日生在上海,是梅兰芳的小儿子。梅家是个京剧世家,爷爷梅巧玲是清末有名的青衣演员,爸爸梅兰芳更是把京剧推到了新高度,创立了梅派艺术。梅葆玖打小就泡在这种环境里,对京剧那是天生的亲近感。

不过,他小时候日子也不算太平。1937年抗战爆发,梅家先跑香港,又辗转重庆,1945年抗战结束才回上海。那时候他一边上教会学校学英语、法语,一边跟着家里人接触京剧。

8岁那年,1942年,梅葆玖正式开始学戏。梅兰芳给他找了一堆名师:青衣有王幼卿,花旦有朱琴心,刀马旦有陶云芝,还有昆曲老师朱传茗。每天早上,他在自家后院练功,嗓子喊哑了都不带停的。

京剧男旦这行当可不简单,尤其是踩跷,得在半米高的木跷上站稳,甚至在冰面上走,摔了爬起来接着练。这样的苦功让他有了扎实的基本功,舞台上那身段、步伐,稳得一批。

1944年,10岁的梅葆玖第一次登台,在上海跟梅兰芳演《三娘教子》,他演薛倚。小小年纪就嗓音清亮,动作到位,观众看得是连连叫好。

1946年,他13岁,跟姐姐梅葆月搭档演《杨四郎探母》,还开始演些慈善戏,像《白蛇传》《苏三起解》,在京剧圈慢慢有了名气。

1950年,16岁,他加入梅兰芳剧团全国巡演,跟老爸同台演《白蛇传》,他演小青,梅兰芳演白素贞。那时候观众就夸他像“小梅兰芳”,梅派风范初见端倪。

1961年,梅兰芳去世,27岁的梅葆玖接了梅兰芳京剧团团长的担子。这责任可不轻,他得把梅派传承下去。之后几十年,他没闲着,改编了《宇宙锋》《太真外传》《洛神》等戏,让梅派保持活力。还带出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等20多个徒弟,梅派后继有人。

1993年,他带团去台湾演出,推了两岸文化交流。2009年,他在全国政协提建议,把京剧塞进小学课程,2012年又说用动画吸引小孩儿关注京剧。这老先生,真是为了京剧操碎了心。

说到个人生活,1956年梅葆玖跟京剧演员林丽源结婚,俩人挺恩爱,但没要孩子。特殊时期那会儿京剧受冲击,他们日子也不好过。

后来梅兰芳去世,他妈福芝芳身体垮了,梅葆玖和林丽源决定不生小孩,全心照顾老太太。1973年福芝芳去世,享年76岁。这夫妻俩把心思都扑在京剧和家庭上了,挺让人敬佩的。

再来说说李玉刚。1978年7月23日他生在吉林公主岭,家里是农村的,小时候跟着妈唱歌,挺有天赋。后来考进吉林艺术学院戏剧系,但家里穷,没钱上,19岁揣着200块钱去长春打工。端盘子、歌厅驻唱,日子过得紧巴巴。

1998年在西安一家娱乐俱乐部当服务员,有回女歌手没来,他临时反串一嗓子,男女声切换得跟玩儿似的,观众都惊了。从那以后,他走上了反串这条路。

2006年,李玉刚上了央视《星光大道》,唱了《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拿了季军,一下子火了。他的表演混搭了京剧和流行音乐,衣服花里胡哨,水袖一甩,唱得柔美,年轻人特喜欢。

他自学兰花指、水袖,还找了马洪才学戏曲技巧,向胡文阁请教化妆和服装。他的风格不算正宗京剧,但确实把戏曲元素带进了大众视野。

可火了之后麻烦也来了。比赛时,他亲友团打出“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的标语,媒体和粉丝一炒,这话传到梅葆玖耳朵里,老爷子不高兴了。

梅葆玖觉得,京剧得拜师学艺,苦练多年,李玉刚半路出家,凭啥跟梅兰芳比?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事情真正炸开是在2009年央视春晚后的特别节目。梅葆玖和李玉刚同台,李玉刚唱完《新贵妃醉酒》,在台上说了一句:“我代表博大精深的梅派艺术,向全国观众致敬。”

这话一出,梅葆玖脸都变了。他本来在台下跟人聊天,听到这句直接起身走人,气得不行。现场气氛尴尬,李玉刚愣在台上,估计也没想到会这样。

为啥梅葆玖这么生气?京剧圈讲究传承,得正儿八经拜师,梅葆玖练了几十年才敢说自己是梅派传人。李玉刚没这背景,还敢说代表梅派,老爷子觉得这是对自己爸的心血不尊重。李玉刚的表演偏娱乐,唱腔流行化,跟梅派那种内敛的神韵差得远。

事后李玉刚通过老艺术家王昆递了道歉信,想解释,可没亲自去找梅葆玖。后来他在博客写“向历史低头,现实让我昂首”,这话让梅葆玖看了更不爽,俩人关系彻底崩了。

梅葆玖对京剧的态度特别严谨。他觉得男旦不是随便演演就行,得用一辈子去钻研。梅派讲究神韵和情感,比如黛玉葬花的步子得轻巧,嫦娥奔月的动作得飘逸,虞姬舞剑得透着悲凉。这些东西没个十年八年练不出来。

可李玉刚的表演更注重表面,衣服好看,唱得花哨,少了传统京剧的味道。梅葆玖说过:“李玉刚那是娱乐,不是艺术,挂着京剧的牌子唱流行歌,误导人。”

李玉刚呢,他觉得自己没错。他不是京剧演员,是歌手,想用自己的方式让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他说过:“传统得创新,不然谁看啊?”他希望通过流行音乐加戏曲的混搭,让更多人知道京剧。这理念跟梅葆玖完全拧巴,梅葆玖压根不认可这种玩法。

这事儿之后,梅葆玖没停下脚步。2010年,他改编《太真外传》,把8小时的戏压缩到3小时,保留了梅派精髓,观众反响特别好。2012年,他在日本J.F.奥柏林大学拿了个博士学位,表彰他对京剧的贡献。晚年他还上台,跟学生聊京剧,挺活跃。

2016年3月29日,他在82岁生日那天还在北京国际学校跟学生互动,第二天却突然呼吸困难,送医院后昏迷,4月25日去世。京剧界都觉得可惜,但他的徒弟们还在接着传梅派。

李玉刚这边也没闲着。2009年他进了中国歌剧舞剧院,拿了国家一级演员的头衔,还在悉尼歌剧院演了《盛世霓裳》,得了南十字文化金奖。2010年专辑《新贵妃醉酒》火遍海内外,2011年在国家大剧院搞了《四美图》,演四大美人。

2015年自导自演《昭君出塞》,2016年单曲《刚好遇见你》MV破亿,还开了十年经典演唱会巡演。他还出了书《玉见之美》,开了“玉工坊”推瓷器文化。2023年他首部电影《云上的云》开机,从歌手转型导演,挺厉害。

李玉刚后来提过,当年的事儿他挺遗憾,没能当面跟梅葆玖说清楚。他觉得自己没想冒犯梅派,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京剧。梅葆玖去世后,他没再公开说这事儿,但表演里多了些传统元素,像是在回应啥。

俩人没和解,但都在自己路上干得不错。梅葆玖守着京剧的根,李玉刚给传统文化加了新玩法。这恩怨,像一出戏,演完了还让人回味。

来源:粤城旧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