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珊子被冰雹砸伤的消息冲上热搜时,评论区清一色都是"姐姐好敬业""剧组必须给说法"。但你知道吗?就在同个片场,有位替身演员被砸到腰椎骨折,连医疗费都要自己垫付——这就是影视圈最残酷的生存法则:明星破皮算工伤,替身断骨算"意外"。
杨珊子被冰雹砸伤的消息冲上热搜时,评论区清一色都是"姐姐好敬业""剧组必须给说法"。但你知道吗?就在同个片场,有位替身演员被砸到腰椎骨折,连医疗费都要自己垫付——这就是影视圈最残酷的生存法则:明星破皮算工伤,替身断骨算"意外"。
一、主演的遮阳伞 vs 替身的暴雨戏
当杨珊子发微博说"冰雹像子弹一样"时,某武行老炮儿给我看了段现场视频:主演裹着羽绒服在房车里等天气转晴,替身演员却要穿着单衣在暴雨里翻跟头。
更离谱的是,《漂白》剧组流出的工作照显示,替身演员在悬崖边拍戏连安全绳都没有。
这种差别待遇早就是行业潜规则。去年某古装剧爆破戏出事故,主演因为"受惊吓"获得200万精神赔偿,而真正被炸伤听力的替身,拿到的补偿还不够装人工耳蜗。
数据显示,87%的片场严重事故发生在替身群体,但他们的人命价格,往往只是主演保额的零头。
二、临时工合同里的吃人条款
"签合同时说得好听,出事就变脸了。"一位因马戏摔成瘫痪的替身演员,给我看了他的"阴阳合同":和剧组签的版本写着"全额承担医疗费",实际执行的劳务派遣协议却注明"拍摄结束后概不负责"。更绝的是,有些剧组会让替身签"自愿风险承诺书",把安全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这种套路有多狠?去年横店有个武替拍打戏脾脏破裂,结果发现剧组给他买的保险,生效日期居然写的是杀青后一周。业内人士透露,60%的剧组用"拍摄期+10天"的短期合约,等替身演员还躺在ICU,劳动关系早就自动解除了。
三、我们都在为"玩命镜头"买单
每次看到"不用替身"的营销通稿,我就想问问:那些真正冒险的替身演员,他们的名字为什么从不出现在演职员表?当《漂白》剧组声明"已妥善处理"时,可能还有替身演员在城中村小诊所自费取钢板。
改变可以从三件事开始:
看到危险镜头别急着夸"敬业",先问句"这是替身拿命换的吗"
媒体报导事故时,要求公布完整伤亡名单
视频平台优先推荐给替身买足保险的剧组
来源:宋遇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