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线观察】《大风杀》:久违了,“电影”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5 22:19 2

摘要:如果说今年春节档顶破了国产合家欢商业片的天花板,那么这个五一档,十部新片展现的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基本盘了——都算盘菜,多少占个量大、口味多、卖相过得去。这其中,最对我胃口的是《大风杀》。

如果说今年春节档顶破了国产合家欢商业片的天花板,那么这个五一档,十部新片展现的就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基本盘了——都算盘菜,多少占个量大、口味多、卖相过得去。这其中,最对我胃口的是《大风杀》。

在刚刚结束的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大风杀》凭借对以往犯罪类型片的突破和暴力美学,杀出了口碑。在参与主竞赛单元角逐的所有影片中,它得到了专业媒体、影评人评出的场刊最高分,最终收获最佳编剧奖,耿乐也凭此作品拿下最佳男配。即便带着对获奖电影较高的期待去看,看完后,心头竟也自然而然涌出一句,久违了!它久违地令人回忆起,电影不是旁白、对话、特写正反打和简单粗暴的特效,而是用影像、声音和剪辑来叙事,追求极致表达的艺术。也难怪,影片出品人、制片人,香港安乐电影公司董事长江志强在第一次看完该片粗剪后就说道,还真是好久没看过“电影”了啊。

《大风杀》在故事设定上就挺极致,开篇还有点古龙小说的极简与肃杀。1995年,禁枪令即将颁布前,一个叫“忙崖”的边陲小镇,资源枯竭、矿尽人散,面临废弃。一个风大沙急、断油断讯、与世隔绝的极端时刻,3个警察、1把枪和回来取钱的一群悍匪之间展开看似不可能的极限对决。所谓困境见人心——一边是孤立无援下的坚守,一边是反派们见财忘义、黑吃黑内斗。与极致文本设定相匹配,《大风杀》的视听做得很出色,是真正属于大银幕的影片。声效设计上事半功倍,简洁有效地辅助了叙事。影像冷峻、粗粝,绝大多数场面拍得不费钱、不血腥,但叫人头皮发麻。比如羊圈对决那场,没有直接拍枪战血溅一地的俗套场景,而是一个满当当的羊圈俯瞰切换成一个空了的羊圈,又狠又酷;主角夏然和悍匪头目北山对峙,楼上一众悍匪立着耳朵攥着账本等待时机要背叛——北山用笑里藏刀的三个问题“鱼呢”“倒酒”“拿账本”,就支使着老板娘李红围着饭桌、灶台和上下楼来回跑,拉满了三个空间的张力、也逐渐拉断楼上那帮属下紧绷的心理防线,还带出了那句经典台词,北山说,“你们好人堆里出了坏人叫乱,我们坏人堆里出坏人,这叫良性竞争”。片子叙事节奏很快,——有网友笑称,《大风杀》的节奏快得像被坏人拿枪追着跑。

两个主角设定也有新意,是镜像对照组。警察夏然是越战老兵,一个排就他自己活了下来,外号“报丧鸟”,所以他害怕告别,宁愿独来独往。悍匪头子北山,乖戾疯癫,看似一众兄弟,其实谁也不信谁,狱中三年外面早已脱离他的掌控。席卷镇子的不只有沙尘暴,还有时代的大风。对于北山来说,他还没意识到风向变了。新一代的小弟只想当临时工,干一票你给够钱,少拿义气绑架我,坏人再狠,在这样的变化面前也无可奈何,所以他最后的底牌、唯一信任的杀手“舌头”死的时候,他才哭得那么撕心裂肺,此刻他的权力彻底消解了。不得不说,辛柏青把这个“坏人迟暮”可真是演绝了。当然,《大风杀》后半段剧情是有点崩,比如夏然是怎么从那场把“临时工”的车都卷上天的沙尘暴里,无甚大碍地回到警局,还能与北山进行最终对决的?这部分在逻辑上还是让人会有些出戏。

这部片子里,我特别喜欢“多杰”那个角色,他开场被误以为是偷羊贼,解除了误会也还愿意住在羁押室里头,晃荡在夏然和小警察身边。脸上总挂着一抹神性的笑容,他的存在让整个故事呈现出了梦境一般的氤氲感。导演张琪说,开始是把这个人物设计成了主角夏然“想象中的朋友”,但最终呈现出这种似在非在虚虚实实的感觉显然更好,他在,他可以帮你完成反杀,他不在,他也是精神上“无数战友”化身而成的慰藉,他在或不在,夏然都不会如北山般绝望,可以说出那句“也许一个人也可以吧”。因为这个角色,整个故事也像夏然早已确知代价后重跑一遍时间线的回忆。回忆总是一团迷雾,所以有些逻辑漏洞,好像又说得通了。人有时候记不起来自己究竟是如何在巨大痛苦的冲击里活下来,只有失去的人和代价是那么确凿无疑。就像片尾那首朴树的《且听风吟》唱的,大风声,像没发生,太多的记忆。

导演张琪此前剪过姜文的《一步之遥》《邪不压正》,剪过口碑不错的小成本电影《扬名立万》,而这部剪而优则导的首作,的确是一份令人赞叹的技术流答卷,每帧画面、每个气口都看得出扎实、成熟的来时路,也令人格外期待他的下一部。他在采访里说,自己不是那种有很强表达欲、要用电影说教的导演,只想把自己心中的问题传递出去。他想问,人要怎么面对变化和孤独,人要怎么突破自己心中的困局。

风,每天都在吹着。每个在风中筑巢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闪电新闻记者 李玲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