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28岁北大才女田晓菲嫁53岁美国老头加入美国籍,如今怎样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4-12-02 16:26 6

摘要:1999年,28岁的田晓菲嫁53岁美国老头的消息震惊了华人圈,大家都想不通,她为何非要嫁给一个大自己那么多的老男人。

[赞]1999年,28岁的田晓菲嫁53岁美国老头的消息震惊了华人圈,大家都想不通,她为何非要嫁给一个大自己那么多的老男人。

田晓菲的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后,更是百般阻拦,但最终都没有拦住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她。

被称为北大才女的她最终定居在了美国,成了美国最年轻的教授。

如今22年过去了,嫁给三婚老头的她如今后悔了吗?

“天赋异禀”这个词对田晓菲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所以田晓菲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在她4岁那年,田晓菲随父母一起从哈尔滨搬到了天津,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田晓菲的命运彻底被改写。

因为在这里,她接触到了更宽广的文学天地。

在天津文联大院生活的他,被地震棚里的诗歌所吸引。

从此诗歌的种子在田晓菲的心里生根发芽。

更让人惊讶的是,4岁时田晓菲在《天津日报》发表了第一首诗歌,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称她是“神童”。

此后,她陆续出版了五本诗集,这些作品展现了田晓菲惊人的才华,令许多诗人刮目相看。

田晓菲的童年,几乎都沉浸在文学的海洋里。

创作诗集的同时,田晓菲也没有耽误自己的学习,诗歌只是她学习之余的一个普通爱好而已。

在学校,田晓菲的文学天赋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田晓菲也经常在诗歌、散文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同学眼中的佼佼者。

和很多学霸一样,田晓菲接连跳级,当同龄人正在上初中的时候,她已经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

13岁的田晓菲就开启了自己在北大的“孤独人生”

享受“孤独”

13岁的田晓菲远离家乡,独自一人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进入北大后,田晓菲显得格格不入,因为在同班同学面前她就是小孩。

在偌大的校园里,13岁的田晓菲难以融入其中。

巨大的年龄差距让她感觉很孤单,有点不知所措,为了摆脱孤独感,田晓菲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她没事就往图书馆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无意间,田晓菲在书海中发现了海子的诗集。

海子浪漫而富有灵性的诗句,深深地触动了田晓菲的心灵。

田晓菲对海子产生了深深的崇拜之情,也渴望能够与这位诗歌前辈交流。

最后,她鼓足了勇气,找到了在中国政法大学教书的海子

两位诗人,一位是初露锋芒的天才少女,一位是已经享誉诗坛的青年诗人,他们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热爱而走到了一起。

海子非常欣赏田晓菲的才华,他鼓励她坚持创作,并给予了她许多指导和帮助。

1987年,北大90周年校庆,田晓菲在海子的鼓励下,创作了著名的《十三岁的际遇》。

这首诗表达了她对北大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飞翔的渴望。

后来这首诗被选入中学课本中,激励了无数青年学子对北大的向往。

4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田晓菲再次完美的完成了蜕变。

毕业在即,北大向她抛来了橄榄枝,北大想让田晓菲留校当老师,但她内心却有不同的想法。

最终,田晓菲选择去往美国继续深造

跨越大洋的求索

2年后,田晓菲就拿到了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

紧接着,她又去了哈佛大学读博士,在哈佛田晓菲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1998年,她27岁时在哈佛大学拿到了文学博士学位,成了哈佛史上最年轻的博士毕业生

在哈佛,田晓菲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还意外地遇到了真爱。

哈佛文学系主任斯蒂芬·欧文不仅是田晓菲的导师,还是一位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美国学者。

斯蒂芬·欧文的中文名是宇文所安,他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对唐诗宋词如数家珍,甚至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他自称是“为唐诗而生的美国人”,对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的理解和研究视角。

田晓菲与宇文所安的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

他们都热爱中国文化,都对诗歌充满热情。

他们常常一起探讨中国古典文学,从盛唐的诗歌到两宋的词作,从李白、杜甫到苏轼,他们找到了共同的精神家园。

尽管一个热爱盛唐,一个偏爱南朝,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彼此欣赏,成为学术上的知音。

田晓菲被宇文所安的学识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打动了,而宇文所安也被田晓菲的才华和优雅气质吸引。

在学术交流中,两人心生情愫,爱情悄然萌芽。

在一次爬山活动中,宇文所安向田晓菲表达了爱意。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表白,田晓菲没有马上回答。

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也有差异,再加上对未来的不确定,这些都让她感到有点犹豫。

更何况,当时还有另一位追求者也在争取她的芳心。

宇文所安察觉到了田晓菲的犹豫,他用一种冷静而理性的方式,分析了田晓菲两位追求者的优劣势,并鼓励她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种坦诚理性的态度最终让田晓菲感动了。

她接受了宇文所安的求婚,并最终与他步入婚姻的殿堂

而这段跨国婚姻当时惹来了不少争议,有人支持,有人怀疑,但更多的人感到困惑和批评。

尤其是当她决定放弃中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后,争议的声音更多了。

曾经的“国民骄傲”、“天才少女”,如今成为了“崇洋媚外”的代表,甚至有人指责她“背叛祖国”

面对这些质疑,田晓菲一直选择不作回应。

她只是默默地继续着自己的学术研究,用作品回应外界的质疑。

2005年,田晓菲出版了《秋水堂论金瓶梅》。

这部作品以其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解读视角,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她太过于推崇《金瓶梅》,甚至超过了《红楼梦》,觉得她这样做只是为了吸引眼球。

但无论如何,田晓菲在学术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2006年,年仅35岁的田晓菲被哈佛大学聘为终身教授,这无疑是对她学术成就的最高认可。

在争议中继续前行

获得哈佛终身教职后,田晓菲并没有停止学术研究的脚步。

她依旧在中西文化交流上努力,希望把中国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然而,与之前的高产相比,她婚后的作品数量明显减少,这可能是因为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教学和家庭上。

2018年,她的丈夫宇文所安获得了第三届唐奖汉学奖

如今的田晓菲已经年过五十,虽然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她依然谈吐优雅,气质知性。

她和宇文所安的婚姻生活平静而幸福,尽管没有孩子,但他们彼此扶持,共同在学术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田晓菲的人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自由。

田晓菲的选择,或许与我们大多数人的选择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的选择是错误的。

田晓菲追求的是学术的自由,是精神的契合,是她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学术没有止境,在追求更高成绩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风景,遵从自己的内心坚持自己的选择就是最好的结果。

参考资料:

来源:漫悠芸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