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转念一想,这哥们儿和他背后的笑果文化才刚经历了那么大的风波,整个脱口秀行业都差点被“一锅端”。
当看到35岁的李诞,顶着个大光头,穿着件印花衬衫。
像个遛弯儿大爷似的坐在上海公园的长椅上发呆、逗狗,心里头是不是有点五味杂陈?
一边是:“嚯,可真行,年纪轻轻就财富自由,提前过上退休生活了,羡慕!”
但转念一想,这哥们儿和他背后的笑果文化才刚经历了那么大的风波,整个脱口秀行业都差点被“一锅端”。
他这会儿的“岁月静好”,到底是真的看开了、放下了,找到“人间不值得”的终极奥义了。
还是风暴过后,不得不选择的一种低调和蛰伏?
五月初的上海公园。阳光挺好,李诞没戴口罩,就那么大喇喇地出现了。
那身打扮,花衬衫、黑裤子、光头配眼镜,确实,说他像个提前步入老年的“闲人”也不算冤枉。
但这“闲”里头,透着一股子“爷不在乎”的松弛感。
他先是找了个小馆子喝咖啡,自得其乐。
然后就被路人认出来了,一对母女想合影,他也挺大方,没拒绝。
最有意思的是那个合影的小动作,往阿姨那边靠了靠。
这细节,简直是把“求生欲”三个字刻在了脑门上。在如今这个网络环境下,随便一张照片都可能被过度解读,尤其对于他这种自带话题度的人物。
昔日舞台上那个敢说敢“怼”、解构一切的李诞,到了生活里,也得这么小心翼翼,既有点滑稽,又让人觉得,嗯,可以理解,挺真实的。
喝完咖啡溜达到公园,更是把“闲逛”进行到底。
找个长椅一坐,刷刷手机,看看草坪上跑来跑去的小孩,他还童心大发,跑过去蹲下逗两句。
看见别人遛狗,又凑上去跟小狗互动一番。这画面,你要是不知道他是谁,真就以为是哪个邻家大叔在享受午后时光。
这状态,确实符合很多人对“理想生活”的想象:不用挤地铁打卡,兜里有钱,时间大把,每天就琢磨着去哪儿溜达、吃点啥。
尤其对于还在996里挣扎的年轻人来说,这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式的炫耀,能不羡慕吗?
可问题是,李诞的这份“闲”,真的是他主动选择的全部吗?
这背后,是不是也有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意味?这事儿,得从去年那场大风波说起。
时间倒回2023年5月,李昊石在脱口秀演出中的不当言论,像一颗炸雷,直接把笑果文化和他自己都炸懵了。
那个涉及到的比喻,触碰了绝对不能碰的红线,引发了全网声讨。
紧接着就是官方雷霆万钧的处罚:巨额罚款、无限期停演、立案调查。
整个脱口秀行业,尤其是高度依赖笑果平台的生态,瞬间如坠冰窟。
李诞是谁?笑果文化的联合创始人,曾经的核心大脑,一手捧红了无数脱口秀演员,把这个小众文化推向大众视野的旗手。
虽然在那之前,他就已经退出了笑果的董事会,官方说法是“减少与内容无关的工作”,但这层关系,哪是工商变更就能撇清的?
他是笑果的灵魂人物,公司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不可能独善其身。
这场风波对李诞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损失,更是个人声誉和事业方向的重创。
那个曾经靠着“人间不值得”的戏谑态度俘获无数粉丝的“诞总”,那个看似能把一切都玩转于股掌之间的聪明人,这次是实实在在地撞上了硬墙。
甚至一度传出他被“无限期封杀”的消息。虽然“封杀”没有实锤,但他从台前大规模隐退,事业重心被迫调整,却是不争的事实。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李诞,原名李瑞超,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的矿区。
他早年可不是现在这副“懒散”样,也曾是个心怀理想、甚至有点“愤青”的文学青年。
大学读社会学的他,去《南方人物周刊》实习的经历,让他对某些事情有了新的看法,甚至有点心灰意冷。
后来进了广告圈,靠着写段子在网上有了名气。真正让他起飞的,还是《今晚80后脱口秀》,以及后来的《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系列。
他确实有才华,那种带着点丧、有点小聪明、又似乎看透一切的表达方式,精准地挠到了很多年轻人的痒处。
他不仅自己火了,还把脱口秀这把火点燃了,捧红了一票新人,建立起了笑果这个“脱口秀帝国”。
他懂得如何“在缝隙中表达”,如何在限制中玩出花样,这是他的本事。
但人红是非多,围绕他的争议也从没断过。有人说他越来越油滑、商业化。有人批评他的“人间不值得”是毒鸡汤,消解意义。
他的私生活也一直被扒拉,和黑尾酱那段从开始就不被看好、据说还是酒后求婚、他对婚姻本身也流露出矛盾和抗拒的感情,最终也是离婚收场。
甚至他自己也在访谈里流露过一些遗憾和不安全感。这些争议、成就、个人特质,共同塑造了一个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李诞形象。
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好人”或“坏人”,更像是一个时代情绪的集合体。
笑果风波之后,李诞确实低调了很多。
你看最近新出的几档喜剧综艺,都没他的影子了。有人说,豆瓣热评都在问:“李诞去哪儿了?”
那他干嘛去了?答案你可能想不到那就是直播间。而且不只是单纯带货,他玩出了新花样:搞起了“深夜情感咨询”。
直播间里,他化身知心大哥、男闺蜜,帮网友解答各种情感疑难杂症。
什么“三个男人都爱我怎么办”之类的奇葩问题,他都能给你聊上几句。据说还做得风生水起,成绩不错。
昔日那个解构一切、吐槽一切的“刺儿头”,现在开始一本正经地帮人解决情感困扰了。
这背后,是商业上的精明算计,还是他经历了人生起落、婚姻失败后的某种反思和输出?
可能两者都有。但至少,他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又能继续发挥自己口才和影响力的新战场。
那个曾经的“愤青”和“吐槽之王”,正在用一种更柔软、更接地气的方式,刷着存在感。
再回到那个在公园里溜达的李诞。羡慕?可能还是有一点。
毕竟,35岁就能过上这种“不用为钱发愁,想干嘛干嘛”的日子,谁不向往啊。
他的才华、运气、抓风口的能力,都是实打实的。
这份“财务自由”,是他前半生奋斗挣来的,也是时代给他的红利。
但这份“自由”,代价也不小。
笑果那场风波,就像在他高速行驶的人生列车上,猛地踩了一脚急刹车。
他如今的“闲适”,有多少是主动选择的“看破红尘”,又有多少是被迫转型的“韬光养晦”?
那个曾经在聚光灯下挥洒自如、嬉笑怒骂的李诞。
如今选择在公园的长椅上、在直播间的屏幕后,用一种更“安全”、更“温和”的方式与世界互动。这是一种成熟,还是一种妥协?
我们羡慕他的“不上班”,羡慕他的“有钱花”,但或许更应该看到,这份光鲜背后,是他曾经付出的汗水、踩过的坑、承担的风险,以及在巨大风浪后,不得不做出的调整和选择。
他太适合当下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了。
关于才华如何变现,关于成功如何维系,关于争议如何面对,关于个体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与其简单地说“羡慕李诞”,不如把他当成一个值得琢磨的样本。
他身上的那些矛盾、那些转变、那些“丧”与“精明”的交织,或许能让我们对自己、对这个世界,多一点点思考。
至于他未来会怎样?是彻底拥抱直播电商,做个“情感导师”兼投资人,还是像去年年底那样,悄悄地在线下搞几场脱口秀,试试水温,等待时机?
谁知道呢。也许,就像他自己说的,他随时准备着“烟消云散”,但也可能,他只是在废墟之上,等待着下一场盛筵的开席。
编辑:小脑袋
来源:微光的藏书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