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持人赵赫:刚退休6个月就去世,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走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5 13:11 2

摘要:一个人走了,竟然能让那么多央视人自发去八宝山送行,不是因为他红得发紫,也不是因为他多有名气,而是因为他,值得被记住。

他去世那天,敬一丹哭成了泪人。

一个人走了,竟然能让那么多央视人自发去八宝山送行,不是因为他红得发紫,也不是因为他多有名气,而是因为他,值得被记住。

赵赫,这个名字很多人不熟,但只要说起《经济半小时》,提起315晚会,大家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

他在央视干了34年,是财经节目的“常青树”,315晚会的“主心骨”。

可谁能想到,他好不容易退休,刚打算和妻子去旅行,却在短短6个月内病逝。

临终前,他只留下一句话,40个字,全是愧疚。

那个永远在镜头前一丝不苟的男人,最后却没能为最爱的人兑现承诺。

赵赫,1961年出生在北京。家境不算好,但他从小就特别爱说话爱表演。

亲戚聚会,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朗诵节目,模仿各种角色,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

老师说:“这孩子,将来肯定是块当播音员的料。”

他也信了。一有空就对着镜子练声,课余时间偷偷读播音教材。

到了高中,广播站就成了他的主场,主持校内活动,播报校园新闻,几乎没他落下的事。

高三那年,部队的前线广播电台来北京招人。赵赫一听,像中了奖一样,赶紧报了名。

结果真的考上了!就这样,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军队播音员。

可惜天不遂人愿。还没在梦想岗位站稳脚跟,家里突发变故。

父亲去世,母亲病倒。他二话不说,复员回家,成了一名铁道部检字员。

虽然是体面工作,但他内心始终不甘。播音的梦,就像心里那盏灯,怎么也灭不了。

好在母亲身体渐渐好转,还鼓励他继续追梦。

1982年,赵赫终于鼓起勇气,辞掉工作,专心备考北京广播学院。他拼了命地复习,最后如愿考上。

从铁道工人到播音系高材生,赵赫的这一步,走得不容易。

大学四年,他极其刻苦。别的同学还在练基础,他已经能拿下省级比赛奖项。毕业后,他先在北京电视台工作,一干就是五年。

1989年,央视招人,正好要招一名经济类节目的主持人。赵赫报了名,硬是从几十人中脱颖而出,成功进了央视。

他的第一档节目叫《综合经济信息》,名字听着就不热闹。

但赵赫没嫌弃。他反倒觉得这是块“荒地”,正好让他来开垦。

他啃下了大堆经济书,每晚都学到凌晨。还跑基层、做调查、搞改革,把一个冷门节目硬生生做成了收视率爆表的“金牌栏目”。

1996年,《综合经济信息》改名为《经济半小时》,节目一改过去死板风格,变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

而赵赫,也成了财经主持中的“台柱子”。

后来,他又主持315晚会,一做就是十年。一个个行业黑幕在他手中被曝光,观众叫好,商家胆寒。

他的坚持,换来了“金话筒奖”。

他不是那种会在荧幕上大喊大叫的人,但他用冷静、理性和精准,把民生问题讲得透彻明白。

可再能干的人,也敌不过时间和身体。

赵赫的妻子王青梅,是他高中同学。

两人算是青梅竹马,年轻时虽然腼腆,但早就彼此有了好感。

后来赵赫回家照顾母亲,两人再次重逢。那一次,他终于鼓起勇气,向她表白。

没房没车没积蓄,但她毫不犹豫就嫁了。

这段婚姻里,赵赫是主外的,他拼事业;王青梅则是主内的,默默守着家。

他压力大,她为他泡茶、煲汤、按摩、端饭。

他不爱做家务,她一个人包圆。赵赫常常加班、出差、熬夜,她从来没一句怨言。

甚至他有一个“奇怪”的爱好——买车。他第一辆车是切诺基,那时候北京才两辆。

他很爱车,很多钱都花在上面。王青梅不仅不抱怨,反而乐呵呵地支持。

因为她觉得:丈夫有点爱好,说明他还在认真生活。

赵赫常说:“等我退休了,咱俩开车全国转转。”

可惜,终究没能等到那一天。2018年,赵赫体检,查出了胃癌。

医生建议他马上休息接受治疗,但他根本不听。

他说:“再过两年就退休了,等到那时候再治。”

他决定把这个消息瞒下来。除了妻子,谁都不知道他已经患病。每天照常上班,撑着病体跑单位,脸色不好就化点淡妆。

王青梅劝不动,只能陪着他。

2021年6月,赵赫退休了。本以为终于可以安心治病了,可身体却已经撑不住。

癌细胞扩散,手术无效,恶化得极快。

半年后,他走了,终年60岁。

那天,王青梅陪在他身边。他嘴唇干裂,眼角挂泪,颤颤巍巍地写下四十个字:

“你为我,为这个家,付出太多。我没有机会补偿你了,心里很内疚。如果有来生,我愿弥补这些愧疚。”

王青梅看着这些字,哭成泪人。

她不怨不悔,只说了一句:“能和你走过这一生,我不后悔。”

赵赫走得太突然。

很多老同事听到消息都愣住了。追悼会上,敬一丹红着眼来送行。张泽群也发文悼念:“他,是靠真诚赢得观众的人。”

他不爱炒作、不爱出风头,从来低调做事,但他的成绩放在那里,谁也无法忽略。

315晚会能成为老百姓信赖的品牌,他功不可没。

《经济半小时》能几十年屹立不倒,他是奠基人。

他一生荣誉无数,可始终不张扬。央视这么多年,换了无数主持,能一直站在第一线34年的人,没几个。

而赵赫,就是那少数人之一。

他走后,台里曾劝王青梅搬进新房。她却坚持住在旧居。

那个房子虽然小,却承载了他们全部的回忆。

书房还摆着他喜欢的书,车模依旧整整齐齐。每个角落都藏着赵赫的影子。

每逢节日,她会点支蜡烛,默默念叨几句。

他说过要带她去看海,去西藏,去新疆,可惜都没实现。

她说,没关系。你曾来过我生命里,那些日子,我一辈子记得。

赵赫这辈子,拼了命爱着主持事业,也深深爱着一个人。

他是无数人记忆中的“赵老师”,是舆论阵地的把关人,是打假维权的发声者。

而在家里,他只是那个为家做得太少的赵赫。

他一生都在往前冲,最后却留下一句话给妻子,说来生再补偿。

可是,哪还有来生啊。

他活成了许多人想成为的样子,却没来得及享受属于自己的晚年。

可悲可叹。

来源:泽洲说娱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