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日捧美又入过狱的高晓松,风光不再,沦为素人,网友:自食恶果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5 11:53 1

摘要:直到2010年代中期,他的一系列更敏感的言论彻底点燃了导火索。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任你背景雄厚,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

没有站好立场,那也是一步步走向“作死”的边缘。

高晓松就是那个,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的主,

曾经是那么的意气风发,

但是作为公众人物最后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

后来也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

但是最近高晓松又出现了,

在一次派对上,他跟华谊总裁王中磊同框,

回头看他的一系列行为,直到如今还让人感到愤怒。

01

高晓松的起点之高,令人咋舌。

他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家里的背景随便拎出来都能吓人一跳。

他的外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外婆乃中国首位流体力学女教授。

母亲张克群曾师从梁思成先生。

父亲高立人,亦是清华教授。

最后就连继父都毕业于清华,背景显赫。

这样的家庭环境,

从小就给高晓松铺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他在这种氛围里长大,

耳濡目染的都是学术和文化的顶尖人物。

高考之际,高晓松成功考入清华大学,

真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天才少年。

然而,他并未遵循家人的安排前行。

大三之时,他遽然退学,转身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

后来转至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浅尝辄止,

终究未能正式毕业。

学业上的“不务正业”并未使他沉沦,

反倒为他开启了另一扇门。

他与朋友老狼携手,投身于音乐创作,

从而在90年代掀起了校园民谣的热潮。

那会儿,大学校园里谁没哼过《同桌的你》?

这首歌几乎成了青春的代名词。

还有《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无悔》,

一首接一首,火遍大江南北。

高晓松还组建了名为“青铜器”的乐队,

于其中身兼数职,既为主唱,又司职写词作曲。

那段时间,他是文艺青年的偶像,走到哪儿都自带光环。

音乐让他出了名,但高晓松的野心不只在音乐。

90年代末,影视行业开始崛起,

他顺势跳了进去,先是导演了《那年花开》,积累了经验。

后来又拍了《我心飞翔》。

这部电影斩获电影节的最高奖项,

这使得高晓松的名气愈发高涨。

他还参与了不少电影的编剧和制作,

影视圈的门算是彻底打开了。

到了2000年代,他又瞄上了脱口秀和文化节目,

推出了《晓说》和《鱼羊野史》系列。

这些节目聊历史、谈文化,内容五花八门,

高晓松以“高知”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侃侃而谈,风趣幽默。

加上他还当过不少节目的导师和评委,

甚至在阿里巴巴干了几年高管。

从音乐至影视,再到文化节目,

高晓松仿若一位全能型人物,到处都能涉足其间。

02

然而,在这光鲜表象之下,

不知何时已悄然产生了裂痕,并蔓延开来。

2011年5月的某个夜晚,高晓松的人生首度遭受沉重打击。

那日,他驾车之时,竟酿成四车连撞之事故。

幸好没人受重伤,但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他酒驾了。

他当场承认自己喝了酒,没跑也没躲,

直接向受害者和公众道歉。

庭审之时,他态度极为坦荡,不再辩护直接认罪。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媒体铺天盖地报道,

很多人觉得他态度还算诚恳,

但也有人开始质疑:一个文化名人,怎么能这么不自律?

酒驾一事使高晓松的形象蒙尘,

但是所幸未令其彻底身败名裂。

最后判了六个月拘役和其他的一席处罚。

出来后,他继续做节目,接工作,表面上看,

风波好像过去了。可谁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真正让他一步步滑向深渊的,

是他那些越来越出格的言论。

2010年代初,高晓松的《晓说》节目红极一时,

他以“历史杂谈”的形式聊各种话题,

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

观众爱看他抖机灵、讲故事。

可渐渐地,他的某些观点开始让人皱眉头。

他开始在节目中说美国,并一直在舔美国,

说美国的自由、民主都是好的,

还有对中国最好的就是美国,没有抢过中国的土地。

看到这不得不说,他是没有了解历史吗?

他的言论远不止此,

他在节目里提到日本在台湾和东北的殖民时期,

留下不少基础设施,语气里似乎带着点“建设有功”的意味。

他的这番言论,令众多网友难以保持淡定。

很多人觉得他这是在美化侵略历史,淡化日本的罪行。

人民日报发文批判高晓松,他竟然以“片面事实”来误导观众。

这还并非全部。高晓松于节目中竟还宣称,

郑成功因其母为日本人而具“倭寇属性”,

将其抗清之举比作海盗行径。

厦门大学的历史教授看到后气得不行,

公开批评他混淆历史人物身份,亵渎民族英雄。

还有一次,他质疑中国的四大发明,

说指南针没实物证据,造纸术是从埃及传来的。

这些说法被网友扒出来后,

中国科学院拿出汉代指南针的复原模型和古籍记载,

证明他的话站不住脚。

造纸术的起源也早于埃及草纸,

蔡伦的改进更是影响了全球文化传播。

网友们怒了,觉得高晓松这哪是“高知”,

简直是在砸中国文化的招牌。

这些言论,也让他的名声逐渐的下降。

可高晓松似乎没太当回事,继续在节目里畅所欲言。

直到2010年代中期,他的一系列更敏感的言论彻底点燃了导火索。

最为严重者,莫过于其关于靖国神社的言论。

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期间的日本战犯,

对中国人来说,是侵略历史的象征。

可高晓松在节目里却说,日本人去靖国神社参拜是正常的,

那些人都是日本的“英雄”和“亲人”。

他的这番言论,让网上瞬间就炸开了锅,也激起了民愤。

网友们截图传播,愤怒地指责他美化战犯,背叛民族情感。

历史学者站出来驳斥他的观点,

强调靖国神社的战犯身份不容洗白。

连中国历史研究院都看不下去了,公开批评他歪曲历史。

共青团中央转发了网友整理的高晓松争议言论合集,

配文提醒大家警惕“文化公知”的历史毒害。

03

这些舆论的浪潮一波接一波,最后高晓松的形象彻底崩了。

他所主持的节目《晓说》惨遭全网下架,

与此同时,其微博账号亦被封禁。

曾经的粉丝开始失望,圈内朋友渐渐疏远,

文化圈里也传出对他“历史虚无主义”的批评。

光明日报发文,

亦委婉地批判了那些借学术之名传播错误历史观的名人。

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高晓松没再公开回应,

在微博上最后发的信息是“静思”,

此后,他仿若从公众视野中蒸发殆尽,

往昔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荡然无存。

节目下架、账号封禁之后,高晓松的生活低调了许多。

文化节目没了,影视项目也没了动静。

他开始更多地出现在私下的聚会和派对上,

像个普通人,远离了镁光灯。

最近那次派对,他和王中磊的合影传到网上,

照片里的他宛然一个普通的中年人,眼神里带着点疲惫。

曾经的清华才子,校园民谣的旗手,

文化节目的明星,如今却只能在这样的场合里,

默默地让人想起他的过去。

不得不说,这也是他的下场,可以说是自食恶果了。

04

最后,像高晓松这样的名人,

家族也都是高知分子,最后走上这样的道路,

也属实不应该。

这应该也就是常人所说的,

高文化的人不一定教育出有文化的人。

信息来源:

1、中国历史研究院发文批高晓松“数宗罪”:历史容不得奇谈:扬子晚报

2、高晓松晓松奇谈下架原因内幕:高晓松参拜靖国神社并发表不当言论:人民资讯

3、高晓松酒驾肇事引发4车连撞 现场出示美国护照:搜狐新闻

来源:酒馆茶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