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淮水竹亭》改编自动漫《狐妖小红娘》的“竹业篇” ,原著中东方淮竹与王权霸业的爱情故事在人妖对立、一气道盟的复杂背景下展开,充满奇幻色彩与江湖侠义感。但剧版对剧情进行了大量改编,在人物设定、情节架构、故事主线等多方面与原版有显著差异。
《淮水竹亭》改编自动漫《狐妖小红娘》的“竹业篇” ,原著中东方淮竹与王权霸业的爱情故事在人妖对立、一气道盟的复杂背景下展开,充满奇幻色彩与江湖侠义感。但剧版对剧情进行了大量改编,在人物设定、情节架构、故事主线等多方面与原版有显著差异。
一、人物设定之变
(一)主角形象差异
•王权霸业(王权弘业):在原版漫画中,王权霸业是面具团的领袖,是个意气风发、心怀苍生、极具少年感的天才人物,他的命运转折,从年少轻狂探索圈外,到剑心破碎后的沧桑,极具悲剧色彩 。可在剧版里,他改名为王权弘业,人设被削弱了“少年感”,变得更像传统古偶剧中高冷男主,比如在一些情节中,他面对困境时的反应,少了漫画中那种果敢和热血,多了几分刻意的沉稳。
• 东方淮竹:漫画里的东方淮竹坚韧、聪慧且温柔,她有着自己的主见和对爱情的执着,在家族变故和感情发展中,人物性格的转变和成长十分自然。而剧版中,刘诗诗饰演的东方淮竹,因剧情魔改,一些行为逻辑变得奇怪,比如在面对危险时,她的反应有时显得过于平淡,没有展现出应有的聪慧和果敢,角色的魅力和层次感有所缺失。
(二)配角关系混乱
• 面具团:原版面具团是一群天才少年组成的热血团体,他们为了理想和正义并肩作战,团内成员各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比如杨一叹冷静睿智、李去浊和李自在擅长法宝等 。但剧版将面具团塑造成“亦正亦邪的神秘组织”,成员性格也被大幅修改,杨一叹成了“冲动莽夫”,李去浊、李自在变成“搞笑担当”,张正戏份大幅删减,整个面具团的群像魅力被破坏。
• 杨雁:原本杨雁是木蔑的母亲,在时间线上和东方淮竹不应有太多交集。然而剧版却将她的辈分改成和东方淮竹一样,成为了东方淮竹的好姐妹,这一改动不仅打乱了《狐妖小红娘》整体的叙事逻辑,也让人物关系变得混乱不堪。
二、情节架构之改
(一)新增剧情的突兀感
剧版添加了诸多原创剧情,像凭空出现的永夜(黑狐)势力,在动漫中黑狐虽有提及但并非如此频繁且显眼地参与到故事前期。在剧中,黑狐势力的活动频率过高,他们制造各种事端,强行成为主角团的共同敌人,使得原本清晰的人妖矛盾和世家纷争变得错综复杂,逻辑上出现不少漏洞,比如黑狐的一些行为动机交代得并不明确。
(二)关键情节的背离
• 御妖符的错乱:在原著的时间线里,御妖符早已失传,其来源和使用方式都有严谨的背景设定。但剧版随意更改,让御妖符出现在不该出现的时期,还被解开随意使用,甚至还让人产生借此控制妖怪为非作歹、栽赃嫁祸,乃至建立新御妖国的荒唐走向,这严重背离了原著设定。
• 名场面的“变味”:动漫中“面具团大战欢都擎天”是一场高燃的群像戏,可剧版由于特效廉价,打斗场面看起来毫无热血感,被网友吐槽“像页游CG” ;“淮竹指尖燃火”的经典镜头,在剧版中被替换为“神火剑气”大招,失去了原著中那种独特的韵味。
三、故事主线之异
(一)爱情线的简化与突兀
原著中东方淮竹与王权霸业的爱情以“竹亭定情”为核心,情感发展细腻,经历诸多事件的铺垫,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水到渠成。而剧版将两人初遇改成“客栈雨幕邂逅”,还加入联姻算计、家族内斗等桥段,爱情线被简化,情感铺垫不足,导致他们之间的感情发展显得很突兀,“七月初七定情”等高光片段,因缺少前期细腻的情感积累,变得平淡无奇 。
(二)主题核心的偏移
原著的核心主题围绕人妖对立展开,通过主角们的经历,探讨人妖和平、命运等深刻话题,有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宿命感。剧版却将核心矛盾简化为“黑狐操控人心”的单一冲突,削弱了原著对人妖关系、人性等方面的深度刻画,使得整个故事的主题核心发生偏移,变成了一部普通的古偶仙侠剧。
《淮水竹亭》的魔改剧情虽然可能是想在影视化过程中进行创新和突破,但从目前观众的反馈来看,这次改编没有达到预期,反而引发了诸多争议。对于影视改编作品,如何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同时进行合理创新,依然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来源:娱乐12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