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淮水竹亭》的收视率一路高歌猛进,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也日益响亮:弃剧!
《淮水竹亭》的收视率一路高歌猛进,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也日益响亮:弃剧!
这是怎么回事?
一部备受瞩目的古装偶像剧,坐拥流量明星,改编自热门IP,为何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回溯过去,古装偶像剧曾经是电视剧市场上的宠儿。
《仙剑奇侠传》系列、《花千骨》等作品,不仅创造了收视神话,也捧红了一批又一批的演员。
杨幂、赵丽颖、刘亦菲等,无不是凭借着古偶剧走上事业巅峰。
即便近年来,古偶剧的数量有所减少,但《琉璃》、《长月烬明》等剧依然能够引发一定的讨论度,维持着古偶剧的一席之地。
不得不承认,从85花到95花,对古偶剧的执着也证明了这个类型的顽强生命力。
《淮水竹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场的。
这部剧改编自热门动漫《狐妖小红娘》的竹业篇,故事围绕着东方淮竹和王权弘业展开,讲述了他们在动荡的时局下,为了守护彼此和重振一气盟而努力的故事。
这部剧从筹备期就备受关注,被平台寄予厚望。
但事与愿违,该剧开播后,口碑却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部分观众被精美的服化道和演员的颜值所吸引,但另一部分观众却对剧情、特效、以及演员的表演提出了质疑。
“难看”成了社交平台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许多观众认为,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在于剧情的改编。
原著《竹业篇》以悲剧著称,剧中人物的命运都非常凄惨。
这种“BE美学”固然吸引人,但对于电视剧而言,如果过度强调悲剧色彩,可能会让观众感到压抑和不适。
而且,剧版在剧情的节奏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前几集剧情进展缓慢,大量的慢动作镜头和滤镜,让观众感到昏昏欲睡。
其次,特效也成为了《淮水竹亭》的一大槽点。
虽然该剧号称投资巨大,但实际呈现出来的特效却非常粗糙。
抠图痕迹明显,场景虚假,让观众难以入戏。
尤其是男女主角在淮水竹亭荡舟的场景,本应是唯美浪漫,但由于背景抠图过于明显,反而显得十分尴尬。
有观众吐槽说,这部剧的特效水平还不如一些小成本网剧。
说实话,现在的观众审美水平都很高了,这种五毛特效,很难让人满意。
演员的表演也受到了部分观众的质疑。
刘诗诗饰演的东方淮竹,被一些观众认为“始终端着”,缺乏灵气。
有观众指出,刘诗诗在剧中的仪态过于僵硬,眼神空洞,无法传递角色的情感。
尤其是在妹妹被当作人质的戏份中,刘诗诗的表演更是被批评为“面瘫”。
要知道,东方淮竹可是一个身负重任,内心强大的女性角色。
如果演员无法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就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
也有观众为刘诗诗辩护,认为她的表演符合东方淮竹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东方淮竹本就是一个冷静、理智的人,不应该有过多的情绪波动。
而且,刘诗诗的仪态优雅,气质出众,非常适合古装扮相。
但不管怎么说,观众对刘诗诗的表演存在争议,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古装偶像剧市场竞争激烈。
想要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精良的制作,也需要演员的精湛演技。
但《淮水竹亭》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编剧在改编剧本的时候,似乎过于追求还原原著,而忽略了电视剧的叙事规律。
这就导致剧情节奏缓慢,缺乏吸引力。
此外,制作方在特效上的投入不足,也影响了观感。
演员的表演也需要更加自然和走心。
从杨幂的《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到唐嫣的《念无双》,再到如今的《淮水竹亭》,古偶剧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
流量明星+热门IP,已经不再是成功的保证。
观众对于古偶剧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看到更加精良的制作,更加精彩的剧情,以及更加真挚的表演。
古偶剧想要重回巅峰,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与其在美颜滤镜的幻象中自我陶醉,不如踏踏实实地提升制作水平,打磨剧本,提升演员的演技。
《淮水竹亭》的命运最终会如何,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毕竟,这部剧才刚刚开播,后续的剧情走向还存在变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部剧的遭遇,给整个古偶剧市场敲响了警钟。
希望未来的古偶剧能够吸取教训,在制作上更加用心,在剧情上更加创新,在表演上更加真挚,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A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