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3日早,于东来在社交媒体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我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这不是他第一次回应质疑,却是第一次提到“离开”。一时间,全网哗然。
5月3日早,于东来在社交媒体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如果这种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我会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这不是他第一次回应质疑,却是第一次提到“离开”。一时间,全网哗然。
他是于东来,一个靠不上市、不融资、不加盟,把一家超市做成“行业信仰”的人。他的企业没做直播带货、没讲资本故事,却在2025年前四个月就卖出了80.27亿元,连毛利率和纳税数据都主动公开。偏偏,这样的人,想退出了。
导火索,是一个网红:柴怼怼。
从4月初开始,柴怼怼频繁发布视频,质疑胖东来“靠玉石暴利”,说他们把“几百块的青海料、俄料”当成几万块的卖,甚至公开影射其偷税漏税,话里话外全是火药味。可数据并不支持这些指控:2025年第一季度,胖东来珠宝部和田玉销售额才2190万,毛利率20%,占集团销售总额仅0.34%;而公司整体营收62.7亿元,净利润3亿,纳税2.68亿。这样的账面,“暴利”?“偷税”?怎样都联系不上吧?
但柴怼怼并未就此收手。胖东来4月8日深夜发布三起网络侵权说明,4月25日,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立案,起诉柴怼怼“商业诋毁与名誉侵权”,4月30日公开受理通知书,证据链和法律程序都走得很清楚。可等来的不是道歉,而是更猛的言辞。
5月3日早上,于东来终于怒了。他一连几条发文,话语直白,不拐弯抹角。他说得很清楚:这不是一场争论,而是一种恶意攻击;不是针对企业,而是对一个坚持理想的人“反复打击”。这句话出现在他把社交账号设置为“私密”之后,说白了,他是真的想退了。
这个行业,没有第二个胖东来。别人拼扩张,他在刹车;别人压员工,他涨工资;别人靠融资,他靠复购率。2025年前两个月,胖东来员工平均实发工资9886元,部分门店店长月薪超过7万元,高管普调涨薪。这不是“讲情怀”,这是“用制度兑现尊重”。
而现在,行业最“良心”的公司之一,被一个网红追着泼脏水,被一部分舆论围着起哄。他曾经帮扶永辉超市,自掏8300万元投人力、物流、培训,为了帮扶调改损失19亿元销售额、3.8亿元毛利。这些数字摆出来不是要感动谁,他真的是踏踏实实为行业“添砖加瓦”。
有人说他玻璃心。可熟悉的人都知道,于东来一向“退舆论而不退治理”。平常出面不多,能交给法务处理的从不亲自下场。这次破例,是因为他发现,面对谣言,没有一个理性的空间。你说理,他们造势;你说真话,他们拧话术。不是讲证据,是讲情绪,讲“我就觉得你不干净”。
这才是最让人绝望的地方。一个企业家最怕的,不是被质疑,而是没有人关心真相。数据全摆出来,账本也公开,纳税数额每季度汇报,可依然挡不住几句“几百块卖几万”“收智商税”的片段剪辑在疯传。
可笑的是,围观者里甚至有人打着“公众监督”的旗号,要求他“别怕质疑”。这本该是正确的。问题是,柴怼怼至今未能提供哪怕一张进货单、销售票或质量报告。他的所谓“质疑”,连一篇有数据支撑的长文都没有,全靠镜头、口水和态度。
这不是监督,这是伤害。
现在回头看,于东来说的“我会永远离开”,是一种失望。他并不是想博取同情,而是在喊出一句没人愿意承认的话:这个舆论场,已经不是靠逻辑说话的地方了。
有人会问,那你为什么不忍一忍?可我们真的要一个行业信仰者永远忍着、退着、躲着,然后把话语权让给几个靠煽动情绪赚点击的主播吗?如果一个动辄上税几亿、工资高于民企平均水平、公开账目、开源管理系统的企业都不能获得信任,那,哪一个企业还会再认真经营?
我们希望这事有一个公正结果。不是因为喜欢谁讨厌谁,而是因为社会需要守底线的人能活得下去。如果连胖东来这样的企业也要靠“反击网红”才能保清白,那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被误解、被攻击、被逼退的对象。
别让一个愿意爱讲真话的企业家,成为“不能说话”的人。也别让一个靠服务和制度站起来的品牌,被泼成泥!
来源:蘑菇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