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彼此眼神的交汇是骗不了人的。”孙俪看着娱理工作室的眼睛,“我表达的内容传递给你,你的表情,以及说出来的话再反馈给我,这样才能给彼此最真实的感受。”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线上互动已经如此普及和高速的年代,碎片化内容、短视频传播更是充斥着所有人的生活,孙俪还是愿意拿出
除非客观条件不允许,孙俪很少选择线上采访,她始终觉得,只有“面对面”才能让彼此的情感产生连接。
“彼此眼神的交汇是骗不了人的。”孙俪看着娱理工作室的眼睛,“我表达的内容传递给你,你的表情,以及说出来的话再反馈给我,这样才能给彼此最真实的感受。”在这样一个互联网线上互动已经如此普及和高速的年代,碎片化内容、短视频传播更是充斥着所有人的生活,孙俪还是愿意拿出1个小时的时间,好好坐下来和媒体、观众,慢慢聊。
但与其说“慢”,不如说有些事情对于孙俪来说就是“急不来”,比如接洽影视剧项目的过程,“如果现在突然间给我一个剧本,让我两个月之后开机,我心里会很慌,我觉得参透一个人物,就像了解一个朋友一样,是需要时间的。”
没有新的作品跟观众见面的日子里,孙俪几乎每个月都会跟合作方聊项目、聊剧本,只是最终经过项目开发、剧本创作,进入拍摄期,再到能跟观众见面的项目是极为有限的,“这个过程是需要物理时间的。”
孙俪愿意慢下来,花几年的时间去参与项目的成长和角色的创作,而不是着急去叠加作品的数量和与观众见面的频次,《蛮好的人生》也是这样一部准备了将近3年的作品,这一次,孙俪带来的是一个根本无法在自己的生活中停下脚步的人物——胡曼黎。
慌乱生活中的一点喘息
《蛮好的人生》中,胡曼黎的家是在摄影棚中搭建的。有客厅、厨房、书房、儿童房,还有一间卧室。这是孙俪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一部剧的女主角竟然没在自己家中卧室的床上躺下过。拍摄时她发现,自己几乎没有在卧室里的戏份,不是在客厅打扫,就是在厨房做饭,要么就是给儿子送水果,“胡曼黎的生活状态就像八爪鱼一样的,非常忙碌,永远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只有一次,胡曼黎和丁致远离婚那天,她心里难受,靠在床头上忧伤,但很快又站起来,离开卧室,奔向了她的“战场”。孙俪有和汪俊导演商量过人物动机,“胡曼黎永远不会安安静静地坐在一个地方说话,永远是在动的。”吃早饭的时候要给薛晓舟布置工作,化妆的时候要吃东西,要督促儿子出发的时间。
胡曼黎的生活中没有丝毫的喘息,和客户沟通,马上要开单,却被猪队友搅黄,这件事还没解决,电话铃响起,学校的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在学校发生的情况,一口气还没平复,又有另一件事情发生。生活的车轮没有因为胡曼黎的情绪而停止,该来的一定会来。
“但我又很喜欢剧本中的一些呼吸感。”生活的快节奏和强压之下,编剧还是给了胡曼黎那一两秒属于自己的时刻,她一个人在厨房做饭等待着西红柿鸡蛋炒熟,锅里升腾起蒸汽的那一瞬间,她留了几滴眼泪,但又很快囫囵擦干,这是胡曼黎可以属于她自己的情感释放。
在那些为了生活而没有了生活的时刻,所有的重担压在了胡曼黎身上,“她成熟,更知道生活的重点,面对问题也会勇往直前,发生事情就解决,不会把过多的重点放在情绪上,因为胡曼黎知道,对于40岁的人来讲,情绪没有任何作用。”
生活的忙碌让胡曼黎只想着做“证明题”,精装的朋友圈是在证明自己的能力,老公是教授,儿子又在国际学校,证明自己的生活美满,人人称羡,“如果胡曼黎的老公不是丁致远,是王致远、李致远,他们也还是会离婚的,胡曼黎已经忙得没有时间去在意与家人心与心的交流了。”
这样一个不停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为了家人、为了赚钱不断付出的人,却忘记了看向自己,“胡曼黎的成长就是她自己终于知道,我要关心一下自己,累的时候不要那么坚强,不一定要包装自己的人设,也可以让自己活得更自在一些。”
看剧本的时候,有一场戏让孙俪很感动,“40岁生日那天,胡曼黎望着蛋糕店里的蛋糕,轻轻地对自己说了一句生日快乐,那是她开始爱自己的证明。”
成为胡曼黎的孙俪,更想拥有胡曼黎这样的朋友,和编剧聊剧本的时候,孙俪甚至希望编剧把胡曼黎这个人物写得再过瘾一些,“你真的能接受胡曼黎这样的缺点吗?”编剧忍不住问她,孙俪说,“要有缺点才是个人,如果完美无瑕,我会觉得很害怕,那不是真实。”
中年女性要多爱自己
胡曼黎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是她的“聚宝盆”,孙俪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则是她的“备忘录”,“如果不用小本子记下来,我真的就会忘记。”因为她不仅要记录自己的日程,还有邓超和两个孩子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从来不是娘娘,而是家里的小秘书,所有的事情都要我来安排,我就是槿汐姑姑或者流朱。”拍摄《蛮好的人生》时,孙俪每天早晨6点都会准时起床,安顿好家里之后,6点30~45分出发化妆,再到现场开工,晚上大概在7点左右收工回家。
然而在工作期间,她也要安排家里的一切,“等等要吃什么水果会和我讲,小花要喝什么酸奶也会让我来下单,家里吃什么,第二天孩子们要去哪里,只要我在现场一有空,就会全部安排起来。”在上海拍戏,孙俪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都是属于家里的。
反而是出去工作,在外地拍戏,孙俪的休息时间才是属于她自己的,“就像在度假一样,我不再是接受别人的需求,也可以向自己的工作人员提点要求,甚至有时间去喝茶、看电影、打羽毛球。”虽然,孙俪已经是一个很爱自己的人,但有时间关注自己的需求,对于她来说同样是很难得的。
可以喊累,可以不要那么坚强,可以关心一下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加自在一些,对于每一个身处家庭生活中的女性来说,都是不容易的。在上海话中,“蛮好”还有着“如果”的意思,那些在生活中想要回头看看,说一句“如果”的时候,恰巧也是可以回望一下自身的瞬间。
前不久,孙俪的文学统筹给孙俪发消息说,她看到胡曼黎求着丁致远不要离开自己的剧情播出时还是很想哭,即便从剧本初期开始,她就已经跟着孙俪探讨过无数遍剧本,熟知剧情和人物发展了,“她告诉我,她看到了中年女性的悲哀和无奈。”胡曼黎的不甘心在那一刻和她的无力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早年间,孙俪在拍戏的时候,女生失恋,还会在家里躺三天,娇滴滴地抒发自己悲伤情感的剧情,到了现在,胡曼黎和丁致远分开的第二天依旧要上班,任何麻烦都没少,“这就是现代女性的生活压力和节奏。”
孙俪在录音室录制《可惜爱人》这首歌的时候,她更希望歌词的字字句句都是胡曼黎“说”出来的,没有遣词造句的繁杂,更不用过多的技巧粉饰,感叹也好,无奈也罢,这不都是胡曼黎真实的状态吗?
歌词中写道“可惜没有人,天生会爱人”,胡曼黎经历了爱恨纠葛,最终蜕变重生。“我觉得这个人物太可爱了,我太喜欢她了。”剧中胡曼黎的故事只发生在2年之间,没有戏剧中的大起大落,但因为生活的细节和胡曼黎的性格,让孙俪充满了表达欲,胡曼黎所有的行为逻辑自洽,甚至自成系统,成为胡曼黎的时间里,孙俪也会进入到一个情绪高涨、亢奋的状态中。
好的角色是相互成就的
全剧最后一场戏,胡曼黎终于站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领奖台,在生活和工作经历了这么多的坎坷之后,她整个人的蜕变和成长、喜悦和激动全部交织在一起,“那场戏的台词,改了无数稿,编剧、制片人、导演、我自己都不满意,但也一直想不出更好的。”
临开机前一天,孙俪照例在家里默词,邓超也恰好休息在家,“我怎么感觉你说的台词听起来不感动?好像没有走进胡曼黎的心里?”孙俪看着他,其实她也是一样的感觉,“此刻如果你是站在奖台上的胡曼黎,你想说什么?这场戏你究竟想表达什么?”这一个问题,好像打开了孙俪的表达出口,“我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邓先生都惊呆了。”
“你刚刚说的话非常好,比台词好多了。”邓超的一句话让孙俪醍醐灌顶,“可是我又瞬间忘记了刚刚自己都说了些什么。”她赶紧复述回忆,用录音笔录好,马上发给了编剧,编剧再修改一下,最终在开拍之前定稿了。
在围读剧本和拍摄过程中,孙俪会提出一些剧本意见,但不光是围绕着她自己的,“我也会提我身边一些跟我有关的一些人物的意见给制作团队参考,因为好的角色是相互成就的,如果剧本只凸显我一个人,那是不对的,现在观众要求很高,只看一个人的独角戏是支撑不下去的。”
“好看的电视剧就是有很多的网交织在一起,网的每一根线就是一个人物,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每次进组之前,孙俪都要花大量的时间跟编剧、导演聊天,去明确大家想要赋予角色的内容是否一致,人物细节越来越明确,孙俪才有自信自己在进入片场的那一刻,她就是自己要诠释的角色。
“我希望我每次进组的时候,就已经是那个状态了,电视剧的拍摄节奏太快,如果没有一点准备,完全临场发挥是根本没有时间的。临场发挥基于对手演员给你的帮助,基于演员对于道具、场景的熟悉,这些都是要提前准备并提出的,不然现场来不及。”
导演是演员的第一位观众,孙俪非常重视导演对于自己表演的判断,“汪俊导演会提醒我,有时候说台词会有一些自己的惯性出来,他就会告诉我,‘孙俪’出来了,这不对,重来一遍。”优秀的导演会帮助演员褪去自己的影子,让角色存在在演员身上。
拍摄《小姨多鹤》的时候,孙俪要演一场多鹤洗澡的戏,设定是多鹤受伤之后不想活了,女儿给她放了一缸水,让她清洗自己的身体,其实也是洗涤自己的心灵,“我演完之后,在场所有的人都哭了,但安建导演喊停,他当时跟我说的话,现在对我来说都是警钟。”安建导演说:“刚刚哭的人是孙俪,不是多鹤,你流的是孙俪的眼泪,是孙俪在为多鹤流泪,而不是多鹤自己。”
这一句话让孙俪记到了现在,影响着她的每一部作品,每一个角色。“我的每一个角色,都要抹去‘孙俪’的影子,演员还是要不停让自己有新鲜的东西给观众看的,我也非常期待观众可以在不同的角色中看到不一样的我。”
来源:逆袭中的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