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好的人生》:卫莱与“严秘书”,戏里戏外的双面精彩

天堂影视 内地剧 2025-05-05 09:29 1

摘要:在《蛮好的人生》里,李奋斗身边的“严秘书”可算是把观众的槽点拉满,直接被骂上热搜。饰演小严秘书的竟是43岁的卫莱,她的人生堪称“戏里挨嘲,戏外封神”的典范。

在《蛮好的人生》里,李奋斗身边的“严秘书”可算是把观众的槽点拉满,直接被骂上热搜。饰演小严秘书的竟是43岁的卫莱,她的人生堪称“戏里挨嘲,戏外封神”的典范。

剧中身经百战的大老板李奋斗,选的这个严秘书,除了一句“明白”,似乎干啥啥不行。也难怪李奋斗忍不住吐槽:“早晚被你们气住院,就没一个省心的。”要说选助理的眼光,“三姐”邱丽苏那才叫一绝。老总邱丽苏在李奋斗面前都得小心翼翼,像李奋斗这样从草根逆袭的大老板,身边怎么着也得有个机灵、能扛事的贴心助理吧。

可这位严秘书呢,不论长相、年龄还是智商,都不太在线,嘴上说着“好,明白”,实际上啥都不明白。要是在邱丽苏手下当助理,估计邱总直接就把杯子扔她脸上了。严秘书就是那种光拿钱,却搞不定事的人。就说李奋斗急着去住建委开会,出发前严秘书才发现西装领子有污垢,这严重失职了吧,可她除了说回去拿另一件,压根没别的解决办法。还好当时胡曼黎在,从她的百宝袋里拿出去污膏,几下就把污垢清理掉了。难不成李奋斗真要穿着脏西装去开会?这严秘书早该被炒鱿鱼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李奋斗欣赏胡曼黎,说她像自己已故的太太。胡曼黎应变能力强,对客户观察入微,能成为销冠那是必然。要是胡曼黎做李奋斗的助理,说不定李奋斗的事业还能更上几层楼呢。

在《蛮好的人生》里,卫莱饰演的严秘书看着青涩呆萌,可现实中她已经43岁了,状态着实不错。卫莱是上海人,上初三时,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院来学校选苗子,班主任瞧着她齐耳短发的假小子模样直摇头。没想到卫莱那股倔强劲儿上来了,自己跑到招生办,一段自编自演的小品《弄堂里的早晨》就把考官打动了。她笑着回忆:“我演卖油条的阿姨,把围裙往腰上一系,油锅‘哐当’一响,监考老师都笑了。”

2002年,卫莱凭借优异的专业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大学四年,她像海绵一样拼命补文化课,可在毕业大戏《雷雨》试镜时却碰了壁。“导演说我演‘四凤’太‘正’,演‘繁漪’又不够‘疯’。”最后卫莱只演了个没几句台词的报幕员,但她却把每个站位都当成主角来演。这股“轴”劲儿,后来在演《天若有情》时被导演杨阳看中:“这姑娘眼里有股不服输的光。”

翻开卫莱的履历,就像翻开一本当代影视题材变迁史。从武侠剧《中华英雄》里冷艳的“无情”,到抗战剧《我的抗战》中刚烈的柳蝉;从都市喜剧《犀利仁师》中神秘的西域女子墨瞳,到悬疑剧《潜行者》里妩媚的军统特务毕月兰……她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不同题材间切换自如。

拍摄《新白发魔女传》时,卫莱遭遇了职业生涯最严酷的考验。为了诠释好明月峡二当家白敏的飒爽英姿,零武术基础的她每天接受6小时高强度训练,吊威亚摔伤膝盖是常有的事。武术指导袁和平都不禁感叹:“这个姑娘身上有股狠劲,再危险的镜头都坚持亲自上阵。”最终在打戏中,卫莱手持双刀凌空翻飞的镜头,成了该剧经典画面之一。

这种敬业精神,在拍摄《一粒红尘》时更是发挥到极致。剧中她饰演齐唐的私人助理苏沁,为展现职场女性的干练气质,提前三个月到外企实习,观察白领们的一举一动。卫莱用钢笔尾端敲击键盘这个细节,将助理的无奈和焦虑具象化,表演十分生动。

观众习惯了卫莱在屏幕上把市侩、精明与凉薄刻画得入木三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剧抛脸”演员还是个隐藏的声乐高手。2016年在《一粒红尘》片场,卫莱即兴哼唱的旋律被音乐总监相中,最终发展成插曲《忘了红尘,忘了爱》。

2018年在《幻乐之城》的舞台上,卫莱更是让人刮目相看。在这个音乐真人秀中,她与王菲同台献唱《流浪的红舞鞋》,一袭素雅长裙搭配清透声线,彻底颠覆了大家对她的刻板印象。导演洪涛在后台感慨:“卫莱就像块璞玉,你以为看透了她的棱角,她偏又折射出新的光彩。”

这种“反差感”在卫莱生活中随处可见。社交媒体上,她是分享自制意大利肉酱面教程的美食博主,是能硬拉80公斤的健身狂人,还是能用古典吉他弹奏《爱的罗曼史》的文艺青年。朋友爆料,卫莱曾用三周时间,从零基础到完整演绎吉他曲,“这种较真劲,和演戏时一模一样。”

与屏幕上的凌厉形象不同,私下的卫莱有着上海女人特有的“适意”。她不用社交账号,却会在知乎匿名回答“如何看待配角演员的生存现状”;拒绝综艺邀约,却连续七年资助上戏贫困生。在《南风知我意》发布会现场,被问及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时,她举起手腕间的沉香木珠:“就像这十八颗珠子,每颗都有自己的位置,但串起来才是完整人生。”

这份通透体现在角色塑造上,形成了独特的“卫氏哲学”。《蛮好的人生》杀青后,她给严秘书写了3000字人物后传,细致到“2045年退休后开在愚园路的编织工作室,每周四下午留给聋哑学员。”导演汪俊不禁感叹:“她不是在演角色,是在为每个虚构生命负责。”

从石库门走向屏幕的二十三年,卫莱始终保持着入学考试时的那份热忱,那朵绒花,不是戴在鬓边,而是别在心头。对于表演,卫莱有着近乎禅意的理解。在《星话剧》访谈中,她将演员成长比作竹节生长:“每次突破舒适区,就像竹子在暗夜里拔节,外人看不见,但裂痕里藏着新生的力量。”如今43岁的卫莱,对表演的认知愈发通透。在《蛮好的人生》杀青宴上,她举着红酒杯淡然一笑:“严秘书这类角色,年轻时我演不好。现在的我,终于懂得怎么把生活的褶皱揉进表演里。”这个用二十年时光打磨演技的上海女人,用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证明:真正的演员,从不需要被定型。

来源:大力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