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80后,我从天涯、百度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到现在的今日头条,见识过太多的“自媒体人”,有过不少不喜欢的人,但是至今没有一个人让我一想到就能让我咬牙切齿的人——郭松民是例外。
郭松民,这个人,说心里话,我写关于他的文章,我是带着很强烈的个人情绪,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刀尖上沾满了“厌恶”二字。
作为80后,我从天涯、百度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到现在的今日头条,见识过太多的“自媒体人”,有过不少不喜欢的人,但是至今没有一个人让我一想到就能让我咬牙切齿的人——郭松民是例外。
我混迹于网络世界不到20年,郭松民是唯一一个让我看到名字就感觉胃里翻江倒海的人。
郭松民令人讨厌的地方,绝不是他的多重身份让我羡慕嫉妒,也不是他的文章结构有多么不堪,更不是因为他的粉丝量是我的几十倍,而是从他这个人的文章可以看出:郭松民是一个骨子里极其自卑的人,是一个喜欢通过标榜自己多么与众不同的老愤青,是一个让人看了他的诸多文章就感觉他是有人格分裂的患者。
从他咬住批判胡锡进就能看出来,郭松民只能以“莫须有”的方式去研究批判胡锡进的“臣妾主义”。就像是一个人端着一个屎盆子,不扣在他讨厌的那个人头上,他是不会甘心的。
比如胡锡进的文章,作为媒体人的郭松民他是写不出来的,但是他能挑出一大堆“问题”来,属于嚼舌根倒是非的八婆。
有一段时间,郭松民专门盯着胡锡进咬,每次都能从胡锡进的文章里找出问题,加以研究,理解,消化,批判,然后他自己的文章就出来了。作为媒体人,他通过这样的招数,已经把如何更好地宣传自己的方法研究得炉火纯青,并运用到极致。通过这样的招数,郭松民宣传了自己,获得了粉丝,赚取了收益。
但是,跟胡锡进同样的文章,郭松民自己不去写,也写不出来,就等着胡锡进发文。所以,郭松民已经到了离开胡锡进便无法成为人的地步。俗话说,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换一个意思,到了郭松民这里是“不破不立”,“破而不立”。而郭松民的“不破不立”体现在,胡锡进不发文,他就无法突破,无法突破意味着郭松民无法“立”——少了一个爆款话题,少了一大块流量,少了不少粉丝,少了一次赚钱的机会。等胡锡进发文了,郭松民就开始各种“破”,但是“破”完以后,他自己“立”不起来,就好像得了软骨病一样。因为他只懂得如何从鸡蛋里挑骨头,却没有学会如何不在鸡蛋里挑骨头。
所以,在此我建议郭松民先生,作为研究员,考虑到自身的品性,不妨研究一下自己“如何不在鸡蛋里挑骨头”。郭松民让自己活得非常拧巴,问题不在别人,在他自己。等他把“如何不在鸡蛋里挑骨头”这个问题搞清楚了,研究透彻了,我觉得他的人格才算是完整了,独立了。如此,他才有可能写出真正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文章。否则,你永远只能做一个跟在胡锡进后面的“跟屁虫”。
前段时间,中国外交部发布视频《不跪》,呼吁其它国家在面对世界强权美国的高关税打压时不要选择妥协,要敢于抗争,结果这个视频又引来爱国人士郭松民同志“臣妾主义”式的嘲讽,其大意是标题“不跪”反映出中国面对美国时低人一等的感觉,有自我矮化的明显嫌疑,是一种明显的“臣妾主义”心态。
而且郭松民针对《不跪》的批判观点引来诸多拥趸的声援,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外交部不应该出现如此“低级”的失误,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站位要比其他人更高,格局要比其他人更大,考虑得要比其他人更周全,所向披靡,无所不能。郭松民频频使用“臣妾主义”来揶揄、攻击那些他看着不顺眼的人,或者观点与他相左的人,并不是他有多厉害,而是他习惯了当马后炮。
面对很多舆论事件,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还是社会的,郭松民一般不会首先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而是专盯哪个有影响力的人就此表达了看法,然后他再采取行动并利用臣妾主义这招“王八拳”拆解、分析、阐述对方的观点存在什么漏洞,批判对方如何低声下气、低眉顺眼地做“妾”的,但是他自始至终没有提出一个比那些他憎恶的人更好的观点或者解决方案出来。
退一步讲,如果郭松民在事后提出更好更具有操作性的意见或者建议也算是好事一件,可他偏不,他只会用臣妾主义围攻别人。
我经过几年的观察发现,郭松民已经陷入了他的臣妾主义怪圈而沾沾盲目自喜且无法自拔,并擅长于做一个披着臣妾主义铠甲的马后炮继续横行四方——毕竟那些被他嘲讽为具有奴颜婢膝的人是懒得搭理他的,回应他一个字都算对方输了。
来源:南瓜瓜顶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