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是,只看了半集,当看到董事长罗浩然在剧情开始就被设定为一个离了婚的、只认钱的富豪,而女大学生丁紫摇身变成了职场人士,还是罗浩然的女儿时,我果断弃剧了。
读完“中国悬疑第一人”蔡骏老师的《二十一天》,颇为震撼,于是迫不及待地去迷雾剧场找出同名电视剧。
可是,只看了半集,当看到董事长罗浩然在剧情开始就被设定为一个离了婚的、只认钱的富豪,而女大学生丁紫摇身变成了职场人士,还是罗浩然的女儿时,我果断弃剧了。
因为我知道,这部剧可能只能停留在灾难化的描写中了,原著中那么多迷离的悬疑、人世的轮回,是不可能呈现的了。
尤其书中“罗生门”的视角,在真相与谎言之间的穿梭让人欲罢不能。这更是剧情无法描绘的。
当然,这一部分我这里也不想说,只留待读者自己去探索。
看了片子的介绍,我知道,原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电视剧还是呈现了的,那就是——人性。
这是一个群像作品。
二十几个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甚至不同国家的人,在被倾倒的大厦埋在地下之后,面对“世界末日”的断言,终究还是验证了旬子“性本恶”的理论。
道貌岸然的白领可以成为禽兽一样的强奸犯;情同姐妹的朋友可以反目成仇;为了活命,再高贵骄傲的头颅也会低下;为了生存,理性的头脑终归变成动物般的生理反应……
在灾难面前,人性的邪恶面被无限放大,贪婪、自私、疯狂、冷漠代替了善良、团结、冷静和热情。
正如蔡骏本人所说,这部作品“深度讨论了人性的无限可能,尤其是当我们处于极端状态之下,甚至失去了法律和一切强制性约束之时,普通人会做出如何的选择?在这里道德和信仰是否有效?人们该如何权衡“人性”和“生存”之间的矛盾冲突?”
这让我不禁想起南斯拉夫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她在28岁的时候,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做了一场轰动世界的行为艺术表演——《节奏0》。
当时,阿布在桌子上放了72种道具,包括玫瑰、羽毛、香水、蜂蜜、镜子、叉子、酒、羊骨头、解剖刀、钉子、锤子、手枪等等。
表演开始,阿布首先宣布,所有在场的观众都可以使用桌上的任何一件物品,对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同时承诺承担行为艺术表演过程中的全部责任。为了打消人们的疑虑,她还请了公证人员作证。
然后,阿布给自己注射了麻药,只为了确保自己在表演中不作任何反抗。
终于,表演开始了。刚开始,人们还在犹豫,但慢慢地,人们从试探变成无所不做:有人用口红在她的脸上乱涂乱画,有人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有人在她身体上作画,还有人划破了她的皮肤……有一个人甚至用上了膛的手枪顶住了随口布的头部,幸亏被其他人阻止下来,否则阿布可能就命丧现场了。
这次的表演持续了整整六个小时,在这过程中,阿布眼里慢慢涌出泪水,而只有一个人上前为她擦拭了泪水。
阿布说:“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
如今,蔡骏用他的文艺作品再次对人性做了“实验”。当大厦倾塌之时,也正是人性倾塌之日。
不要高估人性。这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当然,《二十一天》的清醒远超于此。
最后,还要替电视剧证言。毕竟电视剧考虑到人物、结构、场景等等限制,大概也只能做那样的改编,这是作品形式的限制。
作为观众,也大可不必如此挑剔。
所在,我决定,再去追一下,看看剧里是如何展现这些人性的吧!
来源:霏霏推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