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导演易小星在宣传新片《人生开门红》时透露,自己选择聚焦直播行业乱象的创作动机,源于一段亲身经历——他13岁的女儿曾在某动漫直播间被哄骗购买高价“成人玩具”。这一事件不仅成为他拍摄电影的契机,也揭示了直播经济繁荣背后暗藏的青少年诱导消费、虚假营销等问题。结
近日,导演易小星在宣传新片《人生开门红》时透露,自己选择聚焦直播行业乱象的创作动机,源于一段亲身经历——他13岁的女儿曾在某动漫直播间被哄骗购买高价“成人玩具”。这一事件不仅成为他拍摄电影的契机,也揭示了直播经济繁荣背后暗藏的青少年诱导消费、虚假营销等问题。结合影片内容与社会现实,我们得以窥见流量时代下个体与资本的博弈,以及创作者如何通过艺术表达发出警示。
据易小星透露,女儿在观看动漫直播时,被主播以“限量版”“隐藏福利”等话术诱导,用家长手机支付了数千元购买所谓的“成人玩具”,实际收到的却是劣质商品。这一经历让他意识到,直播平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机制存在漏洞,而部分主播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情感操控牟利的行为亟待规范。他将这一观察融入电影《人生开门红》的剧情中:主角周大江(常远饰)的女儿因目睹父亲意外成为网红,产生“读书不如当主播”的念头,甚至被虚假培训机构的“网红孵化”承诺所骗。影片通过夸张的喜剧手法,将现实中青少年盲目追崇流量、陷入消费陷阱的现象戏剧化呈现,引发观众对家庭教育和平台责任的反思。
电影以一场“假情侣”公关闹剧切入,层层剥开直播行业的灰色链条。顶流网红小海茉(邓家佳饰)与资本操控者秦天龙(王耀庆饰)合谋包装人设、炒作CP,甚至将黑作坊生产的劣质香肠包装成“助农产品”,把糖果伪装成“救命神药”欺骗老年人。这些情节并非虚构,而是取材于真实社会新闻,如直播间保健品诈骗、虚假助农带货等案例。影片中,主播们为流量不惜编造悲惨故事、伪造身份,而资本方则通过合同陷阱压榨创作者,形成一条“流量至上”的畸形产业链。这种对行业乱象的辛辣讽刺,与易小星“流量本身无善恶,关键在于使用者的发心”的创作理念形成呼应。
《人生开门红》的警示意义不仅限于娱乐层面。现实中,类似易小星女儿遭遇的案例屡见不鲜:江苏警方曾通报多起未成年人因追星被骗案件,诈骗分子冒充明星助理,以“签名照”“粉丝福利”为诱饵诱导转账;法律平台数据显示,直播购物纠纷中,虚假宣传、货不对板等问题占比超六成。影片通过周大江母亲购买“假药”受害的情节,呼吁社会关注老年人防诈意识薄弱的问题。然而,导演在艺术表达上也面临挑战——影评人指出,影片在“讽刺力度”与“合家欢叙事”间的平衡略显生硬,部分桥段依赖浮夸表演,削弱了现实批判的深度。
作为初代网红转型的导演,易小星对流量经济的双面性有深刻体悟。他在采访中坦言:“追逐流量没有错,但若手段不真诚,便是对观众的背叛。” 这种价值观贯穿影片始终:主角周大江最终选择揭露黑幕、回归本真,暗示“真实”才是对抗异化流量的解药。尽管电影存在叙事工整度不足的争议,但其试图在笑声中传递的社会责任感值得肯定。
《人生开门红》以喜剧为外壳,撕开了直播时代“虚假繁荣”的裂缝。从导演女儿的亲身经历到银幕上的荒诞故事,从资本操控的网红工厂到现实中的诈骗陷阱,影片与社会现实形成强烈互文。当流量成为双刃剑,如何守护青少年免受诱导、帮助老年人识破骗局,或许比讨论“票房能否超越前作”更有意义。
来源:魔蝎歆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