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悟空在三星洞时,学道实际没有入流,无非学了一些法术。所以后来玉帝也仅仅封了他一个弼马温而已。猪八戒学成之后,玉帝亲自迎接,封了天蓬元帅,一对比,可以看出很多东西。只是孙悟空当时自己不自知,《西游记》也写的热闹,主角光环让人觉得孙悟空学了很多真本事。言归正传。
孙悟空在三星洞时,学道实际没有入流,无非学了一些法术。所以后来玉帝也仅仅封了他一个弼马温而已。猪八戒学成之后,玉帝亲自迎接,封了天蓬元帅,一对比,可以看出很多东西。只是孙悟空当时自己不自知,《西游记》也写的热闹,主角光环让人觉得孙悟空学了很多真本事。言归正传。
这一回我们主要说说“人心”,一个我们从来抓不住的东西。其实整部《西游记》都在反复的讲“人心”,换句话说都是在讲“心理学”,但我们所说的“人心”,可不是西方的心理学。
一、人心如何:
1、《西游记》第十四回开篇诗曰: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
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难听望。
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
上面的文字我也不解读了,一解读就变了,解读的文字,那是我的理解。有兴趣的朋友自己体会。
2、总之,人很难不“着相”。你看,西医对人体的理解和中医对人体的理解简直就是大相径庭。西医说血液血管、组织、神经等概念,而中医呢,五行六气、经络、相生相克、阴阳、阳虚、阴虚等等。这些都是“相”。再比如,中国人讲的“集体主义”,外国人讲的“个人主义”,都是“相”。
我们从出生以来,就被文化熏陶而“着相”。同为同宗同族的人,生在不同的国家,因为文化不同,他们的意识想法是不同的。所着的“相”不同。套用现在的电脑术语,大家安装的软件不同,文化,就是不同民族的软件。 把一个外国小孩,一出生就放在中国养育,周围全是中国人,他长大了,除了外貌不同而外,他和中国人没有一丝差别。他安装的就是中国人的文化软件。
3、修炼就是把这些“相”空掉,“无相之相即实相”;而科学,是在刻意追求某些实相。“一粒沙含大千界”,我们的心完全可以想象这个场景。但是科学正在逐渐把这个变为现实和展示出来,一枚芯片,放大之后就是一座座的“高楼大厦”“层峦叠嶂”。
二、孙悟空其实是被菩提祖师逐出山门开除了
1、孙悟空的名字是菩提祖师给起的,孙悟空一直用到最后没有改过。当观世音和唐僧要给他起名字的时候,孙悟空直接说自己有名字了,观世音和唐僧一听“悟空”,发现和自己想起的名字宗派相同,也没多问。悟空,悟能,悟净,是一脉。
2、鉴于孙悟空已经有名字了,唐僧只好又给孙悟空起了一个“混名”,估计是绰号,或者小名,叫“行者”。古人起名字也是繁琐,有大名,小名。大名是在比较正式庄重的场合使用,小名是在平时使用。
3、为什么叫“行者”?这中间有大学问。我们说孙悟空,代表的“心”,心要“悟空”。但是学佛的人大多都停留在口头禅的阶段,嘴巴上说自己悟道了,好像自己都已经成佛了一样,很多学者就是这样的,道理上好像是懂了那个意思,“悟空”嘛。但是,你真的悟了吗,恐怕大多数都没有,口头禅而已。真悟的人,是能够“做到”的,功夫要到。所以,孙悟空又叫“行者”,不但心要悟道,还要身体力行,去行道。如果把“道”比作担子,理论上你可以担200斤的单子,你也觉得你行,那么你真的去担一下试试,能不能担的起来。
再打个比方,打开书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什么都会,关上书考试了,你会多少?很多都不会。如果你都会,你都考清华北大了是不是?考不上,说明你不会。
4、网络上有个笑话,有人问,如果你有一百万,你会不会捐做慈善?当然会。如果你有一千万了,还舍得捐吗?当然会,有一个亿我也捐。那好吧,那你先把你身边的这头牛捐了吧?不行,我不能捐。为什么呀?因为只有这头牛是我的。
5、菩提祖师给孙悟空起名“悟空”,可是孙悟空并没有悟透其中的道,没有“明心见性”,只是学了粗浅的七十二变化用于躲避天灾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孙悟空真的悟道了,他会去当弼马温?他会耿耿于怀要当齐天大圣?前期的孙悟空一直痴迷当官,醉心功名,离“明心见性”越来越远,最后大闹天宫,终究落得个镇压五百年的惩罚。
如果“悟空”那么容易,为什么观音禅院的金池长老,活了270岁,还贪恋唐僧的锦斓袈裟而最终落得个自己撞死的结局?
所以,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里,算不得“出师”,并非学成归来,终究是被菩提祖师赶下山去,按今天的说法,是被逐出师门,被开除了。所以菩提祖师警告孙悟空,以后闯出祸事不得提他老人家的名号。如果孙悟空是光荣毕业,菩提祖师怎么可能是这样一种态度。还不得组织所有的徒弟们一起给孙悟空开个欢送会。就像现在的大学毕业,怎么得也要拍照留念,搞个毕业典礼。
6、所以,唐僧又给孙悟空起了一个混名“行者”,实在是大有深意,在行中悟,在悟中行,用悟来指导行,用行来检验悟。只有通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检验,方能说你真正的达到了悟空的高度,也就是佛的高度。也才算功德圆满。你看,如来就搞了一个听封会,直接宣布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给颁发了博士学位。
7、所以啊,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那里大学都没毕业,就被开除了,还以为自己学成归来,一天到晚醉心官场,非要当个大官,最后被关禁闭500年。还好,上天有好生之德,加上运气好,赶上天庭和灵山共同搞了一个取经的大项目,唐僧直接把他招进项目组,边走边学,到了西天,也就功德圆满。
三、如何定心?我们需要先戴个金箍。
1、孙悟空被唐僧骗来戴上金箍,从此被唐僧事实上拿捏住了。只要唐僧一念“定心真言”,孙悟空必定痛不欲生。
2、“定心真言”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但定心真言的内容是什么,通篇没有明说。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孙悟空被六字真言的帖压了五百年,说明六字真言有定住孙悟空的强大功能。六字真言是贴在五行山上的,一贴上,孙悟空就无法撬动五行山一丁点儿,说明六字真言有“收紧”的作用,和五行山配合,刚好压住孙悟空。而六字真言和金箍的配合,可能同样有“收紧”的作用,而金箍一收紧,那就箍得头痛欲裂了。这样一联想,定心真言说不定就是六字真言了。
3、不管定心真言是不是六字真言,但是六字真言确实有定心的作用。内心默念六字真言,同时用心去听默念的声音,一直念一直听,一直听一直念,逐渐的,你的心就定住了没有杂念。念到纯熟,“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4、我写的东西,一般都不讲透。因为讲透有个程度,你说你讲透了,那是不可能的。你对一个病人讲一个病的知识,你能够讲透吗?不能。如果要讲透,这个病人原则上应该去学习几年的医学基础知识,你们在同一个基础之上,你才能说把一个病给这个病人讲透了。
所以你只能去“点”一下,算是启发一下。你用你的知识背景去讲,他用他的知识背景来听。两个知识背景加上悟性,你们中间那个交叉点,就是他能够理解的东西。
所以,菩提祖师在给孙悟空讲道的时候,告诉孙悟空要“明心见性”,结果孙悟空没听懂,一直追问具体的法术,菩提祖师只好告诉他有天罡三十六变化和地煞七十二变化。结果孙悟空贪表面的数量多,要学习七十二变化。只能说明孙悟空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吃了没文化的亏了。
来源:老云的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