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夜爆红到“销声匿迹”,名和利,早已“满足”不了陈佩斯了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4 17:33 1

摘要:陈强当年随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在国外访问时得知长子出生,便为其取名为“陈布达”,随后次子出生后取名为“陈佩斯”。

在近期的北影节上,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位喜剧演员再度同台。

同样一起的还有他们两个的儿子。

对此网友直呼:“爷青回,这简直是梦幻联动”。

如果你以前很爱看春晚,那你一定对陈佩斯并不陌生。

曾经的陈佩斯也是红透中国的存在,那为什么会与“央视”撕破脸呢?陈佩斯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陈佩斯是吉林长春人,她的父亲是著名电影演员陈强。

陈强当年随中国青年艺术代表团在国外访问时得知长子出生,便为其取名为“陈布达”,随后次子出生后取名为“陈佩斯”。

陈佩斯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父亲的艺术熏陶,但他的父亲当年在特殊时期被打为“黑帮”。

十五岁的时候他就和父亲被下放到内蒙古插队,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经常因为饿肚子困扰。

后来陈佩斯早年多次报考北京军区文化团,总政歌舞团等艺术团体。

但当时因为他的家庭政治问题和他的外貌吧“不够正派”被拒绝了很多次。

随后在其父亲的朋友田华的推荐下,陈佩斯通过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特招考试。

当时场内已经有大量外形十分俊美的演员,而陈佩斯因独特的外貌被选中饰演反派角色,由此他开启了自己的龙套生涯。

初期他出演《南海风云》,《猎字99号》等影片中的小配角,为自己积累了表演的经验。

后来陈佩斯与父亲陈强合作主演改革开放后首部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

陈佩斯饰演城市青年“嘉奇”,其幽默自然的表演风格广受好评,该电影也获得了优秀影片奖。

此后,陈佩斯又出演了《夕照街》《父与子》《二子开店》等作品,成为了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代表人物。

要讲陈佩斯,肯定是离不开朱时茂的。

当年在八一电影制片厂,陈佩斯认识了自己一生的搭档和挚友朱时茂。

他们的首次相遇是在八一制片厂附近的一个公用电话亭外,当时陈佩斯在排队等待打电话,遇到了同样在排队的朱时茂。

聊天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他们都是八一厂的,而且他们对艺术表演有共同的兴趣,由此他们成为了朋友。

当年陈佩斯根据自己自身饥饿经历创作了小品《吃面条》,朱时茂看后立即认可了陈佩斯的创作。

于是他们一起打磨脚本,最终登上了当年的央视春晚,一炮而红,开启了中国小品的黄金时代。

此后连续十一年,陈佩斯和朱时茂都一起登台春晚表演小品,贡献了《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等一系列非常经典的作品,至今都是不可超越的经典。

陈佩斯也开了自己的影视公司,坚持自导自演,拒绝商业妥协。

但这也上陈佩斯吃了很多亏,具体都有什么呢?

陈佩斯当年表演小品《狗娃与黑妞》时提出采用单机拍摄和电影蒙太奇手法,这样可以突破传统舞台的时空限制,增强喜剧的表现力。

而春晚导演组以“不符合传统舞台形式”为由拒绝了陈佩斯的提议,甚至剪掉了关键过场戏。

后来的《警察与小偷》彩排时,陈佩斯再次提出了类似建议,但导演组仍然坚持多机位固定拍摄,这也导致作品的效果大打折扣。

陈佩斯认为小品应该通过自然反馈提升表演质量,反对春晚现场使用“托儿”强制鼓掌,他批评这种虚假互动,因为这样会掩盖作品的真实问题。

比如说当年陈佩斯《王爷与邮差》表演过程中因为技术失误导致表演过程中音效缺失,麦克风掉落等问题没有达到陈佩斯的预期,因为这件事情陈佩斯在后台落泪,但现场仍被掌声掩盖。

这让陈佩斯难以接受,也可以看出来陈佩斯对自己的作品是力求完美的。

后来陈佩斯发现中央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没有经过授权,擅自发行陈佩斯的春晚小品合集光盘,于是他和朱时茂提起了诉讼,最终胜诉并获赔了33万元。

陈佩斯的行为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里程碑,可是也彻底惹怒了央视。

胜诉之后,陈佩斯遭到了央视及关联平台的全面“软封杀”。

陈佩斯的下场

所以当年的《王爷与邮差》成为了陈佩斯的春晚绝唱,此后再也没有收到过邀请。

紧接而来的是各大电视台和演出单位迫于压力和他取消合作。

陈佩斯的影视公司也因为发不下来工资没有收入来源破产倒闭。

最难得时候陈佩斯连女儿的学费都交不起,被迫和妻子承包了荒山种树,以此谋生。

此后多年,哪怕再难,陈佩斯也依旧拒绝春晚的复出邀请,包括冯小刚等导演的示好,他直言:

“若不能按照自己的理念创作,宁可不上春晚”。

后来他逐渐进入话剧领域,但依旧坚持观众必须购票观看,拒绝电视台免费录制,称“艺术需要被尊重,不能沦为免费的快餐”。

他也公开批评春晚沦为了“造星工厂”,指出节目编排因利益关系变得臃肿,并且讽刺了某些演员为名利丧失艺术底线。

可以看出来,陈佩斯一直以来都是十分正直且勇敢的,不畏压力,逆流而上。

陈佩斯的反击

后来陈佩斯用35万元启动资金投身于话剧,带着自己的首部话剧作品《托儿》强势归来。

这部话剧作品大获成功,巡演120场,票房破千万,后续出版的《阳台》《戏台》等都成为了经典。

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双重突破,而《托儿》这部作品,大家懂得都懂,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陈佩斯和央视的“矛盾”持续了二十年,四年前陈佩斯以导师的身份参加了央视的综艺节目《金牌喜剧班》。

这也被视为他们双方的和解的象征,但其实和解并非妥协,而是因为央视对陈佩斯艺术地位的认可。

陈佩斯依旧强调:“回归是为喜剧传承,而非向旧规则低头”。

总结:

陈佩斯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幸福的。

他有一位很好的并肩作战的伙伴,哪怕时隔这么多年,再次看到陈佩斯朱时茂同台依旧有很多人热泪盈眶,因为那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陈佩斯想要的从来都不是名和利,而是好的作品,喜剧的传承这些都比所谓名利更重要。

来源:瓜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