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芬达”道歉求原谅!“直播收益全部赔偿”,杨坤坚决不撤诉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4 12:42 2

摘要:2025年5月2日,网红“四川芬达”的账号突然发布一条道歉声明,视频里两个年轻人对着镜头弯腰鞠躬:“我们哥俩不是网络施暴者,只是您的模仿者而已。”他们口中的“您”,正是歌手杨坤。

2025年5月2日,网红“四川芬达”的账号突然发布一条道歉声明,视频里两个年轻人对着镜头弯腰鞠躬:“我们哥俩不是网络施暴者,只是您的模仿者而已。”他们口中的“您”,正是歌手杨坤。

这已经是这对模仿者第三次公开道歉,但这一次,他们抛出了“杀手锏”,愿意把涉及杨坤的所有直播收益全部赔偿,甚至卑微恳求:“奢求杨老师给我们留口饭吃。”

不过,杨坤的回应却让这场“求和”变成单方面喊话。

4月24日,杨坤就在社交平台发长文直言:“我不会撤诉。”字里行间满是失望:“他们嘴上说着道歉,转头就继续编排我,甚至利用舆论道德绑架。”

所以杨坤很难原谅他们,如果这样就轻易原谅,那么将来可能会有更多这样的现象,尊严置于何地?

这件事情早已经沸沸扬扬了,看似普通的明星维权事件,演变成了一场关于“模仿边界”的全民辩论。

网友分成两派:一方痛骂“四川芬达”活该,“靠丑化别人赚钱就该付出代价”;另一方则感慨“小网红生存不易,杨坤何必赶尽杀绝”。

时间倒回2024年,“四川芬达”还是短视频平台上默默无闻的小主播。

直到他们开始模仿杨坤,紧身裤、尖头鞋、标志性的沙哑嗓音,甚至连杨坤在《中国好声音》里“32场演唱会”的梗,都被复刻得惟妙惟肖。

最初,网友觉得新鲜:“这俩人简直比杨坤还像杨坤!”

但流量就像毒品,尝到甜头后,“四川芬达”的创作逐渐失控。他们给杨坤起了“拉不拉坤”“黄焖鸡米坤”等侮辱性外号,把歌词“他们朝我扔泥巴”改成“扔白菜炒盘菜”,直播时更是夸张到青筋暴起、扭腰露肉,背景板还P上《中国好声音》的LOGO。

最离谱的是,他们虚构了一个“阿坤”角色,在视频里嘲讽:“就你这音乐让中国流行乐倒退15年!”

杨坤的粉丝坐不住了:“这哪是模仿?分明是人身攻击!”就连路人都看不下去:“原来以为是杨坤心眼小,看完视频才知道他告晚了。”

刚开始,“四川芬达”始终咬定一点:“我们从来没提过杨坤的名字!”。

但是如果他们有点法律常识,就应该知道,即便不点名,只要公众能明确联想到特定人物,且内容带有贬损性质,就可能构成名誉权侵权。“他们的表演故意丑化杨坤形象,导致社会评价降低,这就是违法。”

这不是娱乐圈第一次因模仿闹上法庭。

2024年,王宝强起诉模仿者“王宝弱”索赔650万,最终以对方举身份证道歉销号收场;2015年汪峰告赢模仿者丁勇,法院判决“未经许可商用肖像即侵权”。

所以,玩梗不能无法无天。

当然这也可以看出,有些自称是“草根”的网红,已经琢磨出了一条畸形发展道路,就是却畸形越能破圈,成为大网红。

他们坦言直播收入是“养家糊口的微薄打赏”,甚至自嘲“像小丑一样装疯卖傻”。

“黑红”路线,正是当下短视频生态的缩影,越出格越有流量,但代价可能是踩中法律暗雷。

不管是网红圈还是什么圈,你可以卷,但是要合法合规地卷,不能抛弃道德和法律底线去卷。

杨坤的强硬也可以理解,这些年,他一直口碑不是很好,甚至经常因为一些“风波”被网友调侃、质疑。

近年事业确实陷入低谷:2024年演唱会门票滞销,公众讨论更多聚焦于模仿段子而非音乐作品。

他时不时会站出来回应一些争议,但效果微乎其微。

早在2024年底,杨坤团队就通过平台投诉要求“四川芬达”下架视频,对方却变本加厉发布更多争议内容,甚至靠被封禁的新闻涨粉50万。

更让杨坤寒心的是,对方在4月11日首次道歉后,转头就发布新歌《你礼貌吗》,歌词里“说好的拿泥巴种荷花”被指暗讽杨坤代表作《扔泥巴》。

“这不是道歉,是二次伤害。”杨坤在长文中写道。他之所以死磕到底,是想为行业划出一条红线:“我支持创意二创,但坚决反对把伤害当流量密码!”

这场官司无论结果如何,都已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四川芬达”的账号从36万粉暴涨到86万,但伴随流量而来的是漫天骂声;杨坤虽然赢得舆论支持,却也被贴上“得理不饶人”的标签。

法律界预测,此案可能成为“模仿侵权”的标杆判例,明确“合理玩梗”与“恶意丑化”的界限。

平台方也已行动,下架33条争议视频,对“四川芬达”账号多次限流。未来,靠擦边内容博眼球的网红们,恐怕要重新思考生存之道了。

“四川芬达”最后一次直播时,有网友留言:“你俩是真不怕被告啊?”其他网友调侃:“告赢告输都稳赚流量。”

“我们笑过骂过,但谁还记得杨坤原本是个歌手?”

来源:十六说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