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皇后”身上的三股劲儿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4 06:22 1

摘要:“水饺、山东水饺……”初到香港的臧健和,刚刚褪去青岛护士的身份,便在街头摆起了水饺摊。但没人听得懂她讲的话,她也听不懂、不会说广东话,一天下来饺子有点变味,她全部倒进了垃圾箱……

“水饺、山东水饺……”

初到香港的臧健和,刚刚褪去青岛护士的身份,便在街头摆起了水饺摊。但没人听得懂她讲的话,她也听不懂、不会说广东话,一天下来饺子有点变味,她全部倒进了垃圾箱……

“五一”假期,电影市场一片火热,马丽主演的《水饺皇后》热映。电影中“臧姑娘”一幕幕艰辛创业的情景,让无数观众“哭着感动、笑着治愈”,有网友表示,“我流的泪,和电影里马丽流的泪一样多”。

感动引发追影。截至5月2日,《水饺皇后》票房突破1亿元,暂排五一档票房榜首位,成为2025春节档后第三部票房破亿的国产片。在微博上,#《水饺皇后》票房破1亿##拒绝大女主套路的水饺皇后#等话题登上热搜;在抖音,#电影水饺皇后#话题播放量超26亿次。

对于青岛观众来说,银幕上那不时闪现的青岛风光,以及臧健和与青岛的不解情缘,更让这份观影体验增添了独特的情感温度。透过光影,我们可以看到“臧姑娘”身上涌动着的打动人心的力量,细心品味,这份力量的背后蕴含着三股劲儿——

一、“主宰自己命运”的犟劲儿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打破了命运既定的枷锁,成为无数观众心中的精神图腾。真正的强者,敢于直面偏见与困境,将命运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如果现实中有“逆天改命”的“哪吒”,那臧健和一定算一个。她的言行中,透着一股强烈的不服输的犟劲儿。

“我的命运,在自己手里。”

臧健和1945年出生在山东日照农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从小就下地干农活、为家人做饭。在她14岁那年,一家人因生活窘迫移居到青岛,母亲靠做针线活等辛苦养家。看到母亲太过劳累,臧健和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选择辍学,之后应聘到青岛一家医院当护工,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臧健和与两个女儿(左)及电影中的一家三口

电影再现了她那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在22岁那年,她遇到一位泰籍华侨医生,两人很快结婚并育有两女。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没过多久,她就迎来了人生的重大“拐点”——“多金”的丈夫回泰国后竟另娶他人。当面临留在泰国与丈夫共同生活,还是断绝婚姻关系的选择时,臧健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电影中,她斩钉截铁地说:“听清楚了,不是你丢下我们,是我们不要你!”

臧健和将命运牢牢攥在自己的手里。1977年,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辗转来到举目无亲的香港,开始了漂泊不定的生活。而这,也正是她传奇人生的全新起点。

电影《水饺皇后》剧照

“吃救济会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杆。”

初到香港,她又面临一道关乎尊严与生存的选择题:是接受香港福利机构提供的公援金,在他人的接济下维持生计,还是凭借双手自食其力?在很多人看来毫无疑问要选前者,而臧健和却决绝地选择了后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的倔强与骨气。

臧健和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转动起了“命运的齿轮”。她凭借那股子犟劲儿,在生活的洪流中逆流而上,永不言弃,最终被命运送至“水饺皇后”的位置。

二、“百‘褶’不挠”的韧劲儿

“人生百褶,我自向前”,这是电影《水饺皇后》海报上的宣传语。臧健和的创业,像是从生活的重重褶皱中,绽放出的一朵坚韧的花。

为了维持生计,臧健和从事过不少繁杂的体力活。因为一次意外,她的腰部受伤,又检查出患有糖尿病,生活似乎“山穷水尽”。就在此时,一个偶然的契机,朋友说她包的水饺好吃,这句不经意的夸赞,点亮了她“卖水饺”的想法。说干就干,她很快便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水饺皇后》剧照

如果说“犟”是一种坚持,那么臧健和便是以性格中刚强的一面与命运“硬刚”。在与水饺结缘之后,她身上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一股子韧劲儿。

“韧”,柔而固也,本义是用刀划熟牛皮也不会破,意味着百折不挠。臧健和扮演者马丽也曾谈到,“生活也和饺子一样,要经历揉搓,才能够拥有韧性,要捏出褶皱,才能够包紧馅料,要在沸水里翻腾,才能浮起属于自己的月亮”。

饺子摊顺利开张后,臧健和很快便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口味。起初,顾客多是从内地北方省份来港讨生活的人,对饺子的口味还算适应,而那些祖籍广东、福建一带的食客,对这种“皮厚得像棉被”的饺子很难接受。

面对这一困境,臧健和深知不能因循守旧,她一方面坚守着北方水饺的传统特色,千方百计留住那些喜爱家乡味道的北方食客;另一方面,对水饺皮的厚度、韧性以及饺子馅的食材搭配、调味方式等进行了精心改良,开发了一些南方人喜爱的鲜淡口味,慢慢赢得了他们的胃。

“小饺子,两头尖;大勺舀,小碗端”。在电影里,臧健和的女儿喜欢唱这首“饺子歌”。回首往昔,谁又能料到,从青岛辗转来到香港,在这陌生的都市里艰难求生,而最终使一家人得以安身立命的,竟是一碗带着浓浓乡愁的饺子。

深谙“入乡随俗”之道的臧健和,凭借着对水饺口味独具匠心的“柔性改良”,巧妙地调和了南北口味的差异,成功地在当地的美食江湖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在站稳脚跟之后,臧健和并没有满足于现状,最终实现了从街头“摊主”向企业家的华丽转身。

电影里,启发臧健和“鸟枪换炮”、扩大经营想法的,是一名顾客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带走一份生饺子放冰箱里冰冻保存。”现实中,1982年,日本最大的零售商——大丸百货的老板慕名而来,主动找到臧健和商量合作建厂,这让臧健和迎来了人生的最大转机。然而,谁能想到,合作的缘起竟来自这名老板重度挑食的女儿,她在品尝到臧健和包的水饺后,竟胃口大开,一口气吃下了20多个。

三、“于时代潮头起舞”的闯劲儿

从青岛到港岛,带着源自家乡的水饺,一路前行,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摊贩”,到成为令人敬佩的“水饺皇后”,臧健和身上始终洋溢着一股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闯劲儿。

闯,是于无路中踏出坦途,于无望中寻得曙光。闯,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臧健和既闯出了一条品牌之路,又在时代大潮中,闯出一条家国情怀与商业理想的融合之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众多目光敏锐、胆识过人的企业家,凭借着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和对商业机会的精准捕捉,纷纷投身于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

彼时,他们的品牌意识也逐渐觉醒,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产品生产与销售,开始重视产品的质量把控、形象塑造以及声誉维护。一大批原本寂寂无名的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时代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2017年6月,臧健和(右)在香港家中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图源:新华社

“我在湾仔码头起家,我的水饺应该叫‘湾仔码头’!”在与大丸百货合作中,臧健和态度坚决,坚持使用自己的品牌。她还拒绝了美国公司收购,认为中国人的品牌应该自己当家作主。

正是这份执着与坚守,为企业的未来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开创了一条传统美食向现代化转型的成功之路。

在臧健和的心中,能凭借着那小小的水饺在世界舞台上闯出一片天地,自己无疑是被时代眷顾的幸运儿。她常常感慨,自香港回归祖国之后,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庞大的市场潜力,成就了“湾仔码头”的今天。

一个当年因命运捉弄而意外流落到香港的青岛姑娘,把小小水饺做成了大产业。有人从中看到了她身上的那股劲儿,有人看到了她的运气,还有人忍不住会想,如果不是因为当年经历过那么多坎坷,还会有今天的“水饺皇后”吗?

历史无法假设,但成功总是偏爱在困境中坚守信念、执着追逐梦想的人,“风浪成就了哪吒”,保持永远向上的劲儿,才会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像电影的主题曲《信》里所唱,“命运是对手,永不低头,从来没抱怨半句,不去问理由,仍踏着前路走,青春走到白头,成功只有靠一双手……”

“相信平凡也不凡”,这一品牌主张也是臧健和人生传奇的写照,更是每个追求梦想的平凡人突破命运桎梏、创造人生价值的底气与信念。正如影片所传递的,“再渺小的个体,也能在时代的褶皱里绽放光芒”。

来源: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