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张宝胜接受记者采访,当众展示“技能”,曾被调入507所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5-03 21:50 1

摘要:说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很多人会想到那个疯狂的“气功热”时代。那时候,全国上下都在聊人体特异功能,觉得通过修炼就能有超能力,比如透视、隔空取物啥的。

说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很多人会想到那个疯狂的“气功热”时代。那时候,全国上下都在聊人体特异功能,觉得通过修炼就能有超能力,比如透视、隔空取物啥的。

而在这股热潮里,张宝胜绝对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号称自己能用意念干出各种不可思议的事儿,1994年还专门接受记者采访,当众展示他的“技能”。不过,后来证明,这背后全是另一回事儿。

张宝胜,1960年出生在江苏南京,原名叫沈继宝。他家境不好,刚出生没多久就被送人了。一个叫杨女士的长春人把他带走,但没养多久,又转手给了她在辽宁本溪的姐姐。

于是,他就跟着本溪的养父母长大,改姓张。小时候的他挺普通的,上完初中没再念书,就去本溪的铅矿干活儿,当了个勤杂工。

在矿上那几年,他干的是体力活儿,搬东西、打扫卫生,日子过得紧巴巴。不过也就是在这儿,他开始显露所谓的“特异功能”。

据说有一次,一个女同事拿了封信,他随口说不用拆就能知道里面写啥,结果还真说对了,把周围人吓了一跳。

这事儿传出去后,他开始试着表演更多花样,比如猜东西、让小物件凭空消失啥的。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是小把戏,没太当回事儿。

但那时候正好赶上中国“气功热”的开端。1979年,《四川日报》登了个小孩用耳朵识字的报道,全国一下子炸开了锅,人体特异功能成了热门话题。

张宝胜瞅准机会,说自己也有类似的能耐,比如“非眼视觉”啊,“意念移物”啊,慢慢地就有了点名气。从本溪到辽宁,再到更远的地方,他的名声传得越来越广。

到了1982年,他被一个气功组织看中,直接调到了北京。那年5月,他在西山给一些大人物表演了一次“以鼻嗅字”,说是能用鼻子闻出纸上的字。这次表演让他彻底火了,连叶剑英、王震这样的高层都听过他的名字。

有人觉得他的能力可能对军事有用,1983年6月,他就被国防科工委正式调进了507所,开始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在507所,他被当成重点研究对象,测试了好多项目,比如隔空取物、透视信封之类。

他最出名的表演是“突破空间障碍”,就是让东西穿过固体还保持原样,比如把药丸从密封瓶子里弄出来。那时候,他被捧得老高,有人叫他“中国圣人”,还有人说他享受中央领导的待遇,家里电话多得数不过来。

507所和人体特异功能研究

507所,全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7研究所”,1968年成立,最开始是搞航天医学的,帮中国航天计划做支持。

后来到了80年代,钱学森——那个“两弹一星”的牛人——对人体特异功能特别感兴趣。他觉得如果这玩意儿是真的,可能改变科学格局。在他的推动下,507所开始研究特异功能,把张宝胜这样的人拉进来当实验对象。

钱学森在科学界的地位不用多说,他一开口,这事儿就有了点官方背书。研究所弄了不少实验,想看看这些“超能力”到底靠不靠谱。不过,这方向在科学圈子里一直有争议。有人觉得这是正经探索,有人觉得纯属浪费时间,研究的东西压根儿不科学。

张宝胜在507所干了好几年,实验内容五花八门。他最拿手的“药片穿瓶”表演,号称能用意念把药丸弄出密封瓶子,还做过透视信封、隔空移物的测试。那时候,研究所里有些人真信他是天才,但也有些人早就起了疑心。

1994年,张宝胜的名气已经到了顶峰,但质疑声也越来越大。为了证明自己,他同意接受记者采访,还要在现场展示“技能”。这次活动在北京办的,来了不少记者,还有摄像机全程盯着。

那天,他表演了好几个项目。先是“药片穿瓶”,他拿了个装药丸的小玻璃瓶,说能用意念把里面的药丸弄出来。瓶子是密封的,他摇了半天,最后还真有药丸出现在外面。

接着是“透视信封”,记者给了他一个装着纸的信封,他说能感知里面的内容,结果说了几个词,跟实际内容对不上。他解释说那天状态不好,能力没发挥出来。

后来,他还试了弯钢勺和隔空移物。钢勺是拿在手里硬掰的,看起来更像是用力气弄弯的。移物那块儿压根儿没成功,东西一动不动。整个过程持续了快两小时,记者们一开始挺兴奋,后来就有点儿失望了。

采访结束后,媒体反响两极分化。有文章说他表演很震撼,但更多报道指出漏洞,说他摇瓶子的时候手腕动作不对,像是偷偷开了瓶盖。透视信封也不准,感觉像在蒙。这次采访没让他彻底翻车,但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了。

其实早在1994年之前,张宝胜的能力就被人质疑过。1988年,物理学家何祚庥带着几个科学家在507所测试过他。那次,他要做“药片穿瓶”,用的瓶子是特别准备的,没法作弊,结果他没弄成。透视信封也出了问题,有人怀疑他换了道具。

这事儿当时没公开,但圈子里已经传开了。真正让他栽跟头的是1995年8月。那天,他在北京市台餐厅表演,来了记者、科学家,还有魔术师盯着。药瓶是提前封好的,他摇了半天,啥也没弄出来。

后来发现,他本来想用藏的药丸作弊,但药丸粘住了,没拿出来。透视信封也失败了,内容完全不对。现场还试了“名片复原”,也没成。观众都看不下去了,他只能灰溜溜走人。

这事儿上了新闻,何祚庥后来写了篇《张宝胜走麦城的迟到的报告》,把他的手法全抖出来了,说他靠藏东西、调包道具骗人。这篇文章一出,公众彻底炸了锅,张宝胜从神坛掉了下来,大家开始骂他是骗子。

1995年那次失败后,张宝胜就没什么人捧了。507所也不再研究他,他只能离开。之后,他在北京过起了低调日子,住在一个研究所的家属院里。有人说他因为诈骗被抓过,但没啥证据证实。

2018年8月3日,他因为心脏病去世,58岁。他死的消息没掀起啥波澜,只有几家媒体提了提。现在回头看,他就是那個气功热时代的符号,火得快,凉得也快。

张宝胜这人挺有意思的,赶上了个相信超能力的年代。他从一个普通矿工变成全国名人,又从顶峰摔下来,全程不过十几年。这事儿告诉咱们,科学和迷信的边界得看清楚。

来源:羽昕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