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情令》的选角幕后故事堪称“慧眼识珠”的典范,尤其是反派角色薛洋的选角过程充满戏剧性,甚至比主角魏无羡、蓝忘机更抢手。
因为笑得太好看肖战错失“反派薛洋”一角,意外成天选魏无羡
《陈情令》的选角幕后故事堪称“慧眼识珠”的典范,尤其是反派角色薛洋的选角过程充满戏剧性,甚至比主角魏无羡、蓝忘机更抢手。
一、薛洋:最抢手的反派角色
1. 选角竞争激烈
薛洋因角色复杂性(从天真少年到偏执反派)备受关注,吸引了众多演员试镜。
最初,演员郭丞(后饰演蓝景仪)曾被安排试镜薛洋,但试戏后发现他更适合调皮捣蛋的蓝景仪,导演组果断调整角色分配。
王皓轩则因试镜时的小虎牙和天真笑容被导演一眼相中,认为他巧妙平衡了薛洋的“邪气”与“脆弱感”。
尽管观众对其表演评价两极分化,但他成功塑造了“又恨又怜”的反派形象,甚至被原著粉称为“最令人惊艳的改编角色之一”。
2. 肖战与薛洋的擦肩而过
有趣的是,肖战最初试镜的角色其实是薛洋,但导演见到他后,被其笑容和眼神中的少年气打动,当场认定他更适合魏无羡。
这一调整成就了“战羡”的经典,也印证了导演对角色内核的深刻理解。
二、主角选角:一波三折的“命中注定”
1. 肖战:一张照片定乾坤
制片人杨夏最初通过一张古装照注意到肖战,照片中他的笑容极具感染力。见面后,肖战对魏无羡“无黑化”的解读与团队理念高度契合,最终未试戏便敲定角色。
拍摄时,肖战为贴合角色苦练笛子,甚至自购道具反复练习,最终呈现了“笛子不假吹”的细节。
2. 王一博:两次被淘汰后逆袭
导演最开始想让张彬彬饰演蓝忘机这个角色,但他以相似角色太多拒绝了,而王一博却被选角导演亲自下场承认“两次淘汰”。
王一博因照片“气质偏现代”被两次淘汰,但试戏时他身着便装走进房间的瞬间,清冷疏离的气场让制片人惊呼“他就是蓝忘机”。
拍摄期间,他因台词少、需靠微表情传递情绪而倍感压力,但最终以细腻的表演塑造了“含光君”的隐忍深情。
三、配角调整:导演的“反差式选角”
导演组擅长根据演员特质调整角色,甚至刻意制造反差:
宣璐:性格活泼却饰演温柔娴静的师姐江厌离。
汪卓成:自称“温柔”却被安排出演暴躁傲娇的江澄,贡献了大量表情包。
于斌:性格外向却饰演温顺腼腆的温宁,反差萌成为亮点。
宋继扬:因“眼睛有星星”被选中饰演盲人晓星尘,以眼神戏传递角色悲剧感。
四、群像成功的背后:严格训练与细节把控
1. 演员特训
剧组安排20天集训,涵盖武术、礼仪、茶艺等,帮助演员融入古风语境。例如,肖战为练笛子磨破手指,王一博则因脸部易水肿坚持喝美式咖啡。
2. 导演分工
两位导演分工明确:陈家霖负责细腻的情感戏(如云深不知处场景),郑伟文把控快节奏剧情(如乱葬岗戏份),确保角色塑造与叙事节奏平衡。
五、选角争议与后续影响
尽管部分改编引发争议(如温情加戏),但选角的成功让《陈情令》成为“全员爆款”。
王皓轩虽因薛洋崭露头角,却因后续资源不足未能延续热度,而肖战、王一博则一跃成为顶流,印证了导演组“冒险式选角”的长远眼光。
《陈情令》的选角故事证明,角色的成功不仅依赖演员的演技,更需要导演对人物内核的精准把控。
这种“打破常规”的选角策略,最终成就了剧集与演员的双赢。
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来源:书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