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马丽,一样迷倒我啊!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02 06:16 2

摘要:她没有什么天赋技能,只有一项煮饺子的家传手艺,更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只有“活下去”的朴素愿望。

《水饺皇后》有股逆时代而来的温暖熨帖。

质朴,动人,有劲儿,正如臧姑娘(马丽 饰)这一路走来。

她没有什么天赋技能,只有一项煮饺子的家传手艺,更没有什么远大理想,只有“活下去”的朴素愿望。

泪眼朦胧里,我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在命运浪潮中翻滚的姿态,也看到划时代的,女性之间相互托举、生命力疯长的具象化。

是一盏夜灯,是一碗糖水,是不熟悉的羞怯的吆喝,是深夜自揭的伤疤……

电影并没有过多煽情或放大苦难的设计,我却被薅空一整包纸巾。

《水饺皇后》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是属于女性自己的传奇,亦是马丽首部大女主之作,她褪去喜感,破格出演。

它能否扛住观众的高期待,收获好口碑?

我的答案是,能。

它戳中我的不是一个人经过奋斗获得多大成功,而是在通往荣光的的路上,她收获的温暖与传递的昂扬。

是水饺,也是人生

用现在的话说,初到香港的臧姑娘属于天崩开局、hard 模式:

丈夫背叛,早就在泰国另娶,接回原配臧姑娘,给她的身份是小妾。

婆婆封建,讽刺她攀高枝图名利,更看不上她生的两个女儿。

臧姑娘不认命,不屈服,选择带着两个女儿自力更生。

语言不通,没钱没工作,很难想象她怎么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异乡人蜕变为家喻户晓的“水饺皇后”。

但电影的笔触很妙,妙在平实,没有开挂爽文,只有咬着牙拼命干的血汗和抡起擀面杖与命运死磕的劲儿。

贯穿全片的,不是宏大传奇叙事,而是自然流淌的琐碎日常。

臧姑娘讨生活,什么都干。

做手工艺品,从塑料花到公仔洋娃娃,总是堆满昏暗逼仄的房间。

早起给人打针,再刷一整天的碗,还主动争取来半夜刷电车的工作。

城市每个不起眼角落,都可能捕捉到她的身影。

摆水饺摊之后,关关难过关关过。

小摊无人问津,她从不熟练的吆喝到放声大喊不标准的广东话“水饺”。

食客一句“不讲究”,她就不睡觉研究水饺皮的厚薄,根据本地口味改良水饺。

平凡生活里,还时不时还会有惊魂一刻。

不是被警察赶得满大街乱跑,就是被混混上门索要保护费。

臧姑娘遇到的困难细碎而真实,解决问题也是在生活中淬炼出的市井智慧。

不会说广东话,灵机一动装哑巴;把山东水饺的招牌改成北京水饺,更好吆喝出名头。

四两拨千斤,如同她揉面时用的那股巧劲。

更多时候,臧姑娘更像她手里的面团,有股子韧劲与来自生活的外力过招。

具体表现为,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有一个细节,我印象深刻:应聘上了洗碗工作,来到后街,食物残渣和碗筷混杂堆了满地,脏得难以下脚。

臧姑娘沉默,顿了半晌,然后……拿起了扫帚扫地。

后街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齐齐整整,她才着手做自己的洗碗工作。

决定不了处境,但绝对地掌控着自己。

无论陷入怎样的困境,臧姑娘都不改骨子里的傲气、独立与勤恳——

这便是她抗争的姿态,以自己的方式越过越好,还命运不公以颜色。

那些举步维艰的难、与命运持刀肉搏的狠,也都藏在这些小事中,发生在臧姑娘的身体里。

刷碗时冻红的手指、护着推车时暴起的青筋、伏案包水饺时,捶打酸痛的腰肢……

马丽太绝了,完全演出了臧姑娘沉默中的倔强,柔软里的坚劲。

被抓进警局,她深深地弯下腰向警察鞠躬。

看不清隐在黑暗里的脸庞,眼泪分明砸在地上,也砸在我的心头。

比可以做成切片的煽情强剧情,这些等待发现的细节是亲身观影才能带来的情感暴击。

感叹臧姑娘生命力旺盛,但她没有被塑造得无所不能的神。

她会哭会闹,会累会病。但在每一个主体性被剥夺的时刻,都凭本能反应过来,勇敢地捍卫着自己的生活与尊严。

每一个机会,都被她牢牢抓住,有的落空,有的回报。

从无根浮萍到参天大树,臧姑娘便如此笨拙生长。

迎万难,赢万难。

除了把逆境用力揉成团的臧姑娘,电影亮点还在于鲜活可爱的女性群像,她们的人生也与臧姑娘一同翻滚沸腾。

包租婆红姐(惠英红 饰),嘴上说着水电收钱、担心房租,手脚却忙着帮臧姑娘照顾孩子、练摊子。

精明老练的外表,却有几分狡黠可爱。

故意在房间里放动画片,引臧姑娘的两个女儿在门外偷看。

发觉她们上钩,嘴角上扬,偏过身子让她们看得更清楚。

红姐拜菩萨,可越看越动容于红姐的菩萨心肠。

深夜,两个女人面对面,食一碗虾子面。

红姐揭开自己的伤疤,只为鼓励创业受挫的臧姑娘,以自身经历告诉她不必在乎别人眼光,“做人最重要是抬起头”。

自己淋过雨,所以为别人撑伞——这是女性之间的相互托举,是超越利益的情感纽带。

而唯唯诺诺的金太太(雅玫 饰),是臧姑娘的对照。

同样被丈夫蔑视,被“生育价值论”羞辱,臧姑娘撕扯出一条新路,不做“寄生虫”,为自己和女儿挣出一片天地。

金太太则展现了另一条路上诸多女性的悲哀——深陷浪漫爱叙事,执着贤妻良母人设,未来如何全凭对方人品。

金先生显然并非良配,可围着丈夫转依旧是金太太的人生信条。

被洗脑被规训的一生,该怎么走出此生的迷宫?

两人命运的对照,对金太太抱有悲悯的同时,更犀利地揭示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进行着超前的当下性思考。

还有珍姐(江美仪 饰)与露丝(薛凯琪 饰),银幕上无法忽视的一抹亮色。

外表美艳,却不以娇滴滴示人,而是率性潇洒,自带一抹香江儿女的义气。

她们不活在别人的审视里,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露丝的“一巴掌”扇在比她高大太多的男人脸上,扇碎了人们对她的偏见。

珍姐的“谈判”技巧出乎意料的高超,帮臧姑娘讨薪维权。

打破刻板标签,展现先锋书写,她们绝非只能依靠美貌的女人。

几个女人人生的短暂交汇,却在经年累月中澎湃出绵延不绝的力量。

最让我动容的莫过于这一幕:

当金先生侮辱臧姑娘的小女儿时,女人们都冲出来,默契地铸成一道墙拦住了污言秽语。

连金太太也不曾袖手旁观。

此刻,女性血液里流淌了千百年的共情,替下一代挡住了世界的恶意。

既符合年代特性,又撕去时代打下的钢印,《水饺皇后》中女性联盟没有“塑料感”,而蒸腾出滚烫的温度,拥有实实在在的力量。

是硬币,也是自我

出门饺子下车面,臧姑娘离家前,妈妈为她包了一顿饺子。

咬下第一口,臧姑娘就吃到了那枚专门为她准备的幸运硬币。

幸运buff×2,你看,当妈妈的总把最好的祝福给孩子。

而正是这份祝福,在臧姑娘往后人生的关键时刻都不曾缺席,频频回响——

比如馄饨摊无人光顾,想起妈妈的幸运硬币,臧姑娘不再沉默,吆喝出第一声“水饺”。

又比如下一枚包进水饺里的硬币,由臧姑娘决定给谁。

《水饺皇后》将很重的人生、很厚的情感拍得轻盈、细腻,重点就在于这些有呼应的妙笔。

电影一开场就点出水饺之于臧姑娘一家三代人的重要性——

妈妈将臧姑娘养得很好,教给她做水饺的手艺,更赋予她坚强、独立、坦诚、认真的品质。嘴上说着让臧姑娘讨好婆婆,可女儿受了委屈,她第一个止不住眼泪。

臧姑娘便以此在土地上深深扎下根来,为女儿挺直脊背去够、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卖馄饨的小推车可以被警察没收,只求他们能归还女儿们的书包。

女儿学成归来,自由大胆的姿态,不加掩饰的野心,继承并扩大妈妈事业的版图,让妈妈的名字被更多人认识。

水饺贯穿始终,串联起的不仅是臧姑娘的创业史,更是一个母系家族的三代托举。

妈妈或许局限于时代,但托举女儿是一种本能;做女儿的飞向远方,但妈妈永远是精神归巢。

不局限于臧家母女,《水饺皇后》更是一封写给天下所有妈妈的情诗。

有场戏狠戳我泪点:湾仔码头,地头蛇来收保护费,一开始臧姑娘还试图和气解决,

当混混企图欺负她的女儿时,她举起刀就嘶吼,像一头母狮守护在女儿面前——

而正是这奋不顾身的样子,让“志雄哥”想到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凶神恶煞”地护住小小的自己。

于是心下折服,真金白银买她的水饺。

也许,全天下的母亲都是如此,柔软也坚韧,在时代和生活的挤压下爆发夺目的生命力。饺子的味道也是“妈妈的味道”,朴实平凡,暖心熨帖。

一直都在,一尝便知。

母女线上的表达如涓涓细流汇入心间,看得我很想回家窝进妈妈的怀抱。

感情线上的处理也克制高级。

臧姑娘和华哥(朱亚文 饰)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用一枚硬币说尽——

从臧姑娘吃到妈妈包的饺子中的硬币开始,命运的齿轮已然转动。

多年后臧姑娘终于遇到心动对象。

华哥怎么看都是满分答案——妻子病逝多年、为人善良正直、性格温和体贴、对臧姑娘痴心一片,甚至长得还很帅。

斟酌许久,向来尊重臧姑娘的华哥才敢对她提出一起去加拿大的邀请。

可比起对方的爱意,此刻的臧姑娘更放不下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她更不敢为了一个依靠,再度成为谁的附庸。

于是,所有的遗憾与选择,都凝在了那枚被包进饺子又被亲手取出的硬币里。

饭桌之上,互道珍重。

我祝你一路顺风,你祝我大展宏图,这江湖儿女式的告别反而平添几分荡气回肠。

硬币就是命运,始终掌握在臧健和自己手里。

我打赌,《水饺皇后》的好看与动人,会历久弥新。

当银幕暗下,倔强生长的力量仍在血脉里涌动。

它讲述一个女人的奋斗传奇,看到几代女人相互托举、不断挣脱向上的缩影。

透过一个普通人的励志人生,歌颂芸芸众生勤劳真诚,努力生活的平民史诗。

真实的故事没有那么爽文,但足够细腻、深刻,能在人心里留下痕迹。

这样温暖的触感和昂扬的劲头,是当下大银幕上最珍贵的,也是当下的我们最需要的。

来源:美容时尚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