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瑞英有着“央视国脸”之称,在长达28年的主持生涯中有着零失误的成绩,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每次看《新闻联播》的时候,总会想起一张熟悉的脸,她就是央视名嘴李瑞英。
她和罗京共同主持的《新闻联播》,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同时也成为了该节目的样板。
李瑞英有着“央视国脸”之称,在长达28年的主持生涯中有着零失误的成绩,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可就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的主持人,口碑却是两极分化。
她被观众痛骂“六亲不认”,也被观众嘲讽“为了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她做了什么事情,会让观众对她产生如此不好的印象?
1961年,李瑞英出生于北京,她从小听话懂事,对父母的话言听计。
对于未来的规划,父亲是希望她当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因为他就是军人,他希望女儿能够继承他的衣钵。
可是她本人对当军人没什么兴趣,反倒更喜欢听广播,很小的时候,她就迷上了听收音机,每当标准的广播腔从收音机出来的时候,她都会听得入迷。
她希望,能从事播音行业,将自己的声音传遍神州大地。
可一边是父亲的期望,一边是自己的梦想,孝顺的她不知该做什么选择,只能茫然无措地走在北京广播学院的操场,思考着。
突然,她鼓足了勇气走向附近的一位老先生,怯生生地问道:“先生您好,您能听我读一段报纸吗?”
望着小姑娘渴望的眼神,老人慈祥地望着她点了点头。
于是她就读了起来,读完后,她迫切想要从这位陌生人口中听到一些反馈,急忙问道:“你觉得我读得怎么样?”
老先生听完露出微笑:“小姑娘,读得不错,很有希望考上北京广播学院。”
回去后,李瑞英终于确定了自己的心意,决定为自己“忤逆”父亲一次。
于是她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并成功被录取,在新生大会上,她惊喜地发现那位老先生坐在前排,原来他是大名鼎鼎的张颂老师。
进入大学后,她无暇参观校园的风景,一头扎进了图书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即便是跟张宇燕谈恋爱,也是在图书馆度过。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江苏电视台。
进入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她并未放松,反而更加勤奋,将自己当多人使用,不是剪辑片子就是策划节目,还会扛着笨重的摄像机摄像。
天道酬勤,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1986年,她被调回到北京,受到恩师张颂的推荐,她如愿进入到中央电视台。
能够进入到播音行业的最高殿堂,她感到非常荣幸,为此更加努力投入工作。
与此同时,她和男友也终于修成正果,但婚后的她始终以工作为主,家里对于她而言,只能说是休息的地方。
直到婆婆无意的提醒,她才发现自己该生孩子了。
可是怀孕后,她也没有请假,每天依旧是高强度的工作,时不时还得忍受着孕反,相当难受。
李瑞英是一个工作狂,直到生产的前一天,才调整好自己的工作,来到医院。
孩子平安出生后没几天,月子都没有做完,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她的表现被领导看在眼里,也十分珍惜她这个人才。1996年,她被安排主持《新闻联播》,这档节目之前是录播的,而从李瑞英和罗京开始,就变成了直播,他们是直播的第一批主持人,面临着重大考验。
为此她的压力巨大,担心这样一档直播节目如果出现纰漏,一定会对台里产生极大的影响。
好在他们的基本功足够扎实,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足够强,一场直播结束,演播厅响起了掌声,他们成功了。
某天,她如往常一样在办公司校对新闻稿件,突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
她没有理会,在工作期间,她一般不接电话,这年头骚扰电话特别多。
但是电话铃声刚停止,又响了起来,而且是响个不停,她所幸将手机放进了抽屉里,置之不理。
直到工作完才拿起来看,没想到是家里打来的电话。
她赶紧打回去,立马听到家人急促的声音:“孩子从楼上掉下来了,满脸是血,我不敢动他,你快回来吧。”
李瑞英听后心里疙瘩一声,着急的不得了,但她还是冷静地说:“你带孩子去医院吧。”
短短的八个字,在外人看来是冷血无情,可在放下电话后,她的心也在滴血呀,但她能怎么办呢,马上就要开播了,她走不开。
毕竟,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也许是意识到自己并未好好陪伴过孩子,所以她选择在2014年5月28日退居幕后,回归家庭弥足孩子。
可是没想到一件事,再次将她骂上热搜。
李瑞英在业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持人,水平极高,很多人都劝说她组建培训班,培养更多的年轻人。
没想到组建培训班后,人们纷纷站出来指责,说她仗着央视的名义“捞钱”,如此还不算,将她儿子当年坠楼的事情又翻出来炒作。
可不论别人怎么诋毁,都无法影响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也许她不是一位好妈妈,但她绝对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主持人。
人生无法做到两全,但总有弥补的机会,相信李瑞英一定会在退休后,用成倍的爱来弥足孩子。
来源:衣在配不在贵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