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又出新片了,也不是综艺上搞笑,而是悄悄在上海过了43岁生日,被朋友和路人同时“偶遇”。
贾玲最近的状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不是又出新片了,也不是综艺上搞笑,而是悄悄在上海过了43岁生日,被朋友和路人同时“偶遇”。
一身深灰色大衣,手拎名牌包包,扎着低马尾,妆容素净,笑容满脸。这哪还是那个嘻嘻哈哈、胖乎乎的喜剧演员?倒像是哪个老钱家族出来的女主人,贵气却不张扬。
现场有人感叹:“比以前更瘦了,衣服都快撑不起来。”还有人直接说:“这不是复胖,是越来越瘦了!”那一刻,围绕在贾玲身上的争议和标签,好像突然都安静了。
但仔细一想,贾玲真的只是“瘦”了吗?
从“胖姑娘”到“瘦导演”,一身轻,也一身变
当年为了拍《热辣滚烫》,贾玲先增重40斤,再猛减100斤。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角色。那段时间,她吃得难受、练得痛苦,压力和孤独从不对人说。
电影上映后,票房破30亿。春晚舞台不见身影,热搜全是“瘦了”“判若两人”。
有人欢呼她逆袭成功,也有人说“她不笑了”“她不逗了”“喜剧感没了”。
质疑扑面而来。说白了,外界舍不得那个胖胖的、爱笑的贾玲,怕她瘦了,就变得普通了,失去了特色。
可谁规定喜剧演员就不能瘦?谁又规定胖才能代表幽默?
贾玲没有回应,只用行动说话。
没有四处营业,没有上综艺刷存在,而是悄悄“消失”,去准备下一部电影《转念花开》。
从谐星到百亿导演,不靠流量靠作品
贾玲出生在湖北,中央戏剧学院毕业,最初靠小品出名。一个喜剧女演员,凭借《你好,李焕英》一跃成为百亿票房导演,再用《热辣滚烫》打破春节档纪录。
但她从没说自己是“成功学”的代表。
她说过一句话:“如果不是演这部戏,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瘦。”
这不是为了瘦身励志,而是为了角色拼命。这种从自我里“拧”出来的决心,才是贾玲真正的硬核。
她不需要“瘦了就成功”这种廉价滤镜。真正让她站稳脚跟的,是背后撑起项目、组建团队、把控剧本的那份专业和敬业。
如今很少露脸,并不是退场,而是换了位置。从台前的谐星,变成了掌控节奏的导演、资方。
有人说她现在气质变了,更像“投资人”“高管”,这评价一点都不夸张。
生日那晚,贾玲的笑没变,但眼神不一样了
4月29日,朋友们在上海荣宅给贾玲办了一个低调的生日聚会。
没有仪式感的豪华布置,也没有明星扎堆的喧闹。朋友拍的照片里,她穿着简约的大衣,低头笑着,梨涡还在。
网友说,那天在餐厅偶遇她,听到熟悉的笑声才发现是本人。她笑着打招呼,还调侃:“拍我瘦点哈。”
那种接地气的自然劲儿,还是熟悉的贾玲。但同时,也明显能感觉到:这个笑声背后,多了份沉稳、从容、克制。
不是退缩,而是成长。
不是不想红,而是懂得“红”的意义。
红气养人,也养心,贾玲的静,是一种力量
有人说她太瘦了,看着没精神。也有人怀念过去的样子,肉嘟嘟,像个会发光的“快乐胖子”。
但贾玲没解释。
现在的她,眼神清亮,脸部轮廓立体。走在路上,比小花还苗条,穿工装也有气场,随便一站,就是稳稳当当的“大女主范儿”。
那种“让人放心”的感觉,是经历过事之后沉淀出来的。
当一个人不再急着出镜、不再急着营业、不再追求笑点的时候,反而更让人尊重。
因为大家都看得出来:她真的不是靠热度活着的。
她靠的是作品,是底气,是那种“我不说,但我在做”的踏实劲儿。
写在最后
贾玲瘦了,变美了,也变贵气了。
但最值得被看见的,不是她瘦了多少,而是瘦下来后,她还在坚持“创作”。
娱乐圈太多“热度玩家”,一夜爆红,转眼消失。而贾玲,是少数真把“喜剧”和“电影”当一回事的人。
未来是继续做导演,还是彻底转身成幕后玩家?谁都说不准。
但可以确定的是,那个曾经带给观众无数笑声的人,如今也在默默酝酿属于她的“下一个高光时刻”。
一句话总结:
瘦不是她的终点,镜头也不是唯一舞台。贾玲要走的,是更远的路。
来源:她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