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一劳动节当天,演员陶昕然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张素颜自拍照。照片中,她卸去妆容,皮肤透亮紧致,毛孔清晰可见,却毫无岁月痕迹。配文“下班了又好像没下,卸完妆继续开剧本会”的随性,让网友直呼“这状态哪像40岁”。从《甄嬛传》中敏感多疑的安陵容,到现实里独立坚韧的单亲
五一劳动节当天,演员陶昕然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张素颜自拍照。照片中,她卸去妆容,皮肤透亮紧致,毛孔清晰可见,却毫无岁月痕迹。配文“下班了又好像没下,卸完妆继续开剧本会”的随性,让网友直呼“这状态哪像40岁”。从《甄嬛传》中敏感多疑的安陵容,到现实里独立坚韧的单亲妈妈,陶昕然的素颜不仅是外貌的呈现,更折射出她对自我与生活的掌控力。
陶昕然的素颜状态并非偶然。翻看她的社交动态,健身、阅读、陪伴女儿是日常,甚至在深夜结束剧本会后仍能保持皮肤透亮,这份“自律”早已融入生活。2024年,她曾晒出与女儿手工制作的黏土相框,照片中素颜出镜的她笑容温暖,被网友称赞“素颜比化妆更动人”。这种松弛感源于她对“真实”的坚持——她曾在采访中坦言:“素颜时,我更爱这样的自己。”
但这份“爱自己”并非盲目自信。从她对角色的选择便可见端倪:无论是《胭脂》中亦正亦邪的冯曼娜,还是2023年自编自导自制的留守儿童题材电影《夹缝之间》,她始终在突破“安陵容”的标签。在《夹缝之间》中,她以制片人、总出品人身份深入农村调研十年,甚至自掏腰包完成拍摄。这种“较真”的创作态度,与她素颜下的清醒如出一辙——不依赖滤镜,只靠实力说话。
陶昕然的素颜照之所以引发共鸣,更因她撕开了公众对中年女演员的刻板想象。2011年,《甄嬛传》让她一夜爆红,却也让她陷入“反派专业户”的困境。网友将对安陵容的厌恶投射到她身上,甚至有观众当面指责“你怎么这么坏”。面对网络暴力,她选择暂时退圈回归家庭,却在复出后用《夹缝之间》证明:中年女演员可以跳出“少女感”的桎梏,用作品诠释生命的复杂性。
这种“破局”与她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幼时母亲“打压式教育”的阴影、九岁险遭性侵的创伤,让她对女性困境格外敏感。在《夹缝之间》中,她将留守儿童母亲的角色演绎得真挚动人,直言“我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伞”。这种从自身伤痛中生长出的共情力,让她的素颜更显力量——无需妆容修饰,皱纹里藏着的是对世界的理解与悲悯。
2025年,陶昕然宣布与丈夫何建泽结束十年婚姻,坦言“AA制生活”与育儿压力让她一度崩溃。但离婚后的她并未陷入自怜,反而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工作与生活。她在微博记录女儿的成长点滴,为好友赵丽颖的电影打call,甚至在“国家公祭日”转发悼念同胞的微博。这些细节拼凑出一个鲜活的形象:她可以是素颜开剧本会的演员,也可以是深夜哄女儿睡觉的妈妈,更可以是直言“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的公众人物。
这种“多面性”恰是陶昕然素颜照的深层隐喻——40岁女性的美,不在于皮肤是否紧致,而在于能否在多重身份中保持自我。正如她在《人物》演讲中所说:“在大家都抢跑的时候,有勇气慢下来,让自己走得更远一点,才是我的功课。”
陶昕然的素颜,是岁月馈赠的礼物,更是生命韧性的勋章。从“安陵容”到“中女时代的顽强野草”,她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一场静默的蜕变。当外界仍在讨论她的外貌时,她早已带着作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或许正如她在《夹缝之间》中借角色之口说的:“真正的光,不是照在脸上,而是照进心里。”
来源:美妞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