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界热议哪吒2“冲击全球票房冠军”的野心,但老张向笔者透露实情:“《水饺皇后》《幽灵公主》还行,其他电影放一场亏一场。但《哪吒2》哪怕只有5个观众,上座率也比新片高。”
五一假期第二天,北京朝阳区某影城的经理老张蹲在售票机前发愁。
他的影院有8个厅,全天排了42场电影。
其中4个厅循环播放一部上映了120天的“老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
剩下的4个厅,塞进了五一档新片《水饺皇后》等和重映的《幽灵公主》。
外界热议哪吒2“冲击全球票房冠军”的野心,但老张向笔者透露实情:“《水饺皇后》《幽灵公主》还行,其他电影放一场亏一场。但《哪吒2》哪怕只有5个观众,上座率也比新片高。”
老张苦笑着指了指空荡荡的大厅,“现在让哪吒2下线,全国至少30%的影院下个月就得裁员关店。”
这不是孤例。
202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正在上演一场荒诞的“啃老”狂欢。
五一黄金档的“摆烂”现场
五一档首日,全国票房1.8亿。这个数字什么概念?
2019年同期,《复仇者联盟4》一天就能轰下5.3亿。
2025年的观众走进影院时会发现,往年挤破头的五一黄金档,今年摆在面前的是一桌“冷饭”:
马丽的《水饺皇后》尚可。悬疑片《猎金游戏》被批“网大质感硬上IMAX”,观众直言“浪费电影票钱”;
就连去年在香港上映过的《九龙城寨》,都敢拿来内地“清库存”。
最魔幻的是宫崎骏上世纪的动画片《幽灵公主》居然在五一档重映,票房还超过了一众新片,一群90后父母带着孩子“补童年债”。要知道经典重映一般都是用来淡季填充场次的。
而之前的情人节档和清明节档情况比现在还要糟糕,即将来的端午档,基本上可以被提前判死刑。
有网友毒舌评论:“现在的新片就像超市临期食品——能卖一点是一点。”
哪吒2的魔幻现实:2%排片,17%上座率
五一当天,《哪吒2》以2.3%的排片拿下17.6%的上座率。
随着假期深入,哪吒2排片率逆势回升至5.8%,预售票房冲进前三。
预计到了5月5日能重回票房冠军。
对比之下,《水饺皇后》排片22%,上座率却只有5.8%,预估总票房不到4亿。
这组数据揭穿了两个谎言:
“观众厌烦哪吒2”——真实情况是新片连“被嫌弃”的资格都没有;
“市场需要多样化”——当27年前的《幽灵公主》都能碾压新片时,观众不是不想选,而是没得选。
全国影院正陷入“囚徒困境”——明知过度依赖《哪吒2》会扼杀新片,但谁也不敢先撤下这棵“摇钱树”。
153亿票房,托不住倒退13年的市场
对比2019年五一档《复仇者联盟4》单片轰下25亿的盛况,2025年五一总票房预计不足10亿,较疫情前暴跌68%。
2025年1-4月全国总票房121亿,这个数字与2012年同期(112亿)相差无几。但当年全国银幕仅1.3万块,如今是5.8万块。
换算成单银幕产出,2025年同比暴跌79%。
把市场萎缩归咎于《哪吒2》是不恰当的。
春节档后唯一破2亿的《向阳花》,恰恰是因为与哪吒类型差异大才得以喘息。
真正的危机藏在细节里:
三四线城市影院开始卖奶茶、搞婚庆,电影收入占比跌破40%;
某连锁影城推出“看电影送保洁服务”,被戏称为“最务实的跨界”;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转行率创历史新高,某届导演系30人仅3人还在拍电影。
谁杀死了观众的电影票?
2025年《美国队长4》内地票房仅3600万,迪士尼重磅大戏《白雪公主》默默无闻,好莱坞爆米花片在中国彻底失宠。
另外国产片自毁长城:2024年票房过亿影片中,豆瓣低于6分的占61%,烂片透支观众信任。
在这样的前提下,观众的空余时间自然有新乐子趁虚而入。
傍晚七点,北京国贸白领小林刷着抖音,划过一个《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的短剧片段。
30秒内,她看到女主手撕小三、掌掴恶婆婆、继承亿万家产——而这部狗血剧的播放量已超50亿次。
“去电影院?”她晃了晃手机,“在这免费看100集爽剧不香吗?《水饺皇后》一张票够我充三个月视频会员了。”
这不是个别现象。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人均每日刷短视频4.2小时,是看电影时间的120倍。
当“短平快”的刺激拉高观众阈值,动辄90分钟的电影早已沦为“时间奢侈品”。
免费、高爽、无脑的快乐,正在杀死观众对电影的耐心。
更可怕的是恶性循环:
观众越不爱看电影→投资越少→烂片越多→观众越失望;
票价从2019年平均37元涨至52元→观众觉得不值→上座率更低→影院靠涨价回血。这笔账观众算得比谁都清楚。
某二线城市影院经理说了大实话:“我们现在卖的不是电影票,是奶茶店的入场券。”
资本也早已用脚投票。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4年影视公司注销数量同比激增47%。“现在投电影不如投短剧,至少亏也亏得明白。”
一位投资人私下透露,“去年某古装短剧成本80万,十天拍完,净赚2000万。电影?拍三年亏三年,谁玩得起?”
后哪吒时代:我们还能期待什么?
《哪吒2》终将下线,而端午档、暑期档的片单令人脊背发凉:
暂时看来,端午节档吃五一的剩饭。
五月六月足足两个月没有一部称得上大制作的电影定档。
备受关注的暑假档,暂时仅有《长安的荔枝》和《731》定档。
当麻醉剂失效之后
深夜十一点,北京CBD最后一场《哪吒2》散场。
保洁阿姨扫着地上零星的爆米花,嘟囔着:“这片子放了四个月,我都能背出台词了。”
或许这才是最可怕的未来——当中国电影只剩一部“超长待机”的哪吒,当观众逐渐习惯没有新片的日子,当影院变成奶茶店和剧本杀的附庸……
《哪吒2》的153亿票房,恰似一针麻醉剂:它让行业暂时忘记产能枯竭、人才断层、资本撤离的危机。
但麻醉总会失效——谁能保证2028年《哪吒3》不会变成一颗哑炮?
当行业只剩一部电影能打时,崩盘早已注定。
或许最可怕的不是《哪吒3》失灵,而是失灵之后,中国电影连“下一个哪吒”都找不到了。
来源:娱史通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