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曾经饰演过《巴啦啦小魔仙》的演员刘美含因一场二手市集活动被推上风口浪尖。她发起的“闲置流通计划2.2市集”被多名消费者质疑售卖假货,涉及奢侈品品牌MIUMIU针织衫、LV背包等。
最近,曾经饰演过 《巴啦啦小魔仙》的演员 刘美含因一场二手市集活动被推上风口浪尖。她发起的“闲置流通计划2.2市集”被多名消费者质疑售卖假货,涉及奢侈品品牌MIUMIU针织衫、LV背包等。
事件发酵后,刘美含团队紧急回应并发布道歉视频,舆论分化,导致其抖音、微博等平台粉丝量下降,但商业化广告报价暂未明显波动。支持者认为其公益初心值得肯定,反对方则批评团队疏漏和明星光环下的责任缺失。与此同时,她参演的法治短剧《法官的荣耀》正在热播,综艺表现也引发热议。这位曾以《巴啦啦小魔仙》中“严莉莉”一角成名的女星,为何陷入信任危机?她的职业生涯又将如何发展?
2025年4月,刘美含在某平台举办二手市集活动,主打“明星闲置”概念,吸引大量粉丝和消费者参与。然而活动结束后,多名买家晒出鉴定报告,指出购买的MIUMIU针织衫材质粗糙、LV背包内衬走线异常,确认为仿品。更令人咋舌的是,有消费者称工作人员私下承认商品非正品,并赔偿了购物款和交通费用。
刘美含团队最初回应称,商品来源包括她本人及朋友的闲置物品,若鉴定为假将协助退款。但网友发现,部分商品描述被修改为“明星同款”,疑似模糊来源。4月28日,刘美含发布素颜道歉视频,哽咽表示“审核疏漏”,承诺全面复检商品、承担退费,并暂停市集运营。
事件暴露明星二手交易的灰色地带。法律人士指出,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对商品真实性负有更高审查义务,一句“不知情”难逃连带责任。尽管部分粉丝力挺其“公益初心”,但更多人质疑:“明星带货若连基本诚信都做不到,何谈责任感?”
尽管陷入舆论漩涡,刘美含的影视作品近期却表现亮眼。她在法治短剧《法官的荣耀》中饰演基层法官林子涵,以轻喜剧风格展现法律温情,被赞“演技自然接地气”。此前,她凭借非遗题材短剧《我的归途有风》斩获“2025微短剧品质盛典”奖项,播放量突破1.8亿,甚至带动取景地乐山的文旅热度。
综艺方面,刘美含在《演员请就位3》中的即兴表演片段广受好评。一段“吃瓜群众”的临场反应,被评委称赞“沉浸式演技带动全场节奏”。此外,她语言能力突出,精通日语、韩语等,曾在《最好的我们》中客串日本留学生,流利台词让观众误以为她是外籍演员。
然而,她在综艺《我家那闺女2024》中提出“男友身高需180cm+”的择偶标准,引发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她“真实不做作”,反对者则批评“过度强调外在条件”。这类争议虽带来话题度,却也让她屡陷舆论漩涡。
刘美含的公众形象一直与公益紧密相连。此次市集收入原计划捐赠环保项目“一亿棵梭梭”,但假货风波后,公益属性遭质疑。不过,她过往的公益履历不容忽视:参与罕见病宣传、公益跑等活动,社会形象以“正能量”为主。
职业生涯方面,她14岁出道,凭《巴啦啦小魔仙》中“严莉莉”一角走红,但此后多年不温不火。近年通过《卿卿日常》中娇蛮可爱的“宋舞”、《暗恋橘生淮南》里率真的“江百丽”等角色成功转型,逐渐摆脱童星标签。此外,她曾以歌手身份加入中韩泰组合iMe,获MAMA亚洲音乐大奖,但组合解散后专注影视。
刘美含事件折射出明星经济的信任隐患。近年来,某顶流明星二手鞋盒造假、演员拍卖“原单”服饰涉假等案例频发,暴露出明星团队对商品资质审核的缺失。粉丝盲目维护偶像的行为更助长乱象,例如将假货解释为“品牌赞助样衣”。
法律层面,若平台未尽审查义务,明星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此次风波或成行业警示:明星光环不是售假的“挡箭牌”,唯有严格品控、透明运作,才能维系粉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
刘美含的二手市集争议,既是个人信誉的危机,也为娱乐圈敲响警钟。从童星到多面演员,她的转型之路不乏亮点,但商业活动的疏漏却让努力蒙尘。如何在流量与责任间找到平衡,或许是所有公众人物的必修课。正如网友所言:“卖货先卖良心,演戏更需演好人生这场大戏。”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