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飞医生出轨多人的事件发展到这一步,比出轨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系统性的遮掩。
肖飞医生出轨多人的事件发展到这一步,比出轨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系统性的遮掩。
肖飞的事还没过去,董医生那边,她的博士论文悄悄查不到了。
你没看错,知网突然搜不到她的博士论文了。
是的,直接从一个与这个事情没任何瓜葛的第三方网站上消失了。
你删,我就更想查。
你藏,我就更想扒。
越是查不到,越说明——这事牵扯很深。
“博士论文凭什么能平白无故消失?”
也许是董袭莹的履历,真的“惊艳”得过分。
• 本科: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经济学
• 博士:协和医学院,医学影像方向
• 学位:内科学博士
• 实习:胸外科
• 现职:泌尿外科
是的,她横跨了经济学、影像学、内科学、泌尿外科四个专业领域。
外加一份博士论文突然在知网上“下线”,《跨模态图像融合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中的研究》正文长度仅24页,但论文导师是院士,致谢名单里塞满医学界响当当的大佬。
你愿意相信她是“跨界天才”?
男哥看她更像是“资源型选手”?
“刚到泌尿科,直接第一作者写全国指南?”
2023年7月,董袭莹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 UroPrecision 上,发布了《膀胱癌诊疗指南》。
请注意:以男哥的理解,临床指南是给业内人士做指导的,通常是由最知名的顶级专家, 才有能力参与指南撰写、讨论、审阅,否则其他内行凭什么遵从指南的意见。
但一个没有完整规培经历的低年资医生,刚跨界转科,就能以第一作者撰写临床指南。
如果不是她天赋异禀“能力爆表”,那就是这份指南爆了一个天大的漏洞。
“她的规培,有特权味道”
国家规定,医学博士毕业,必须规培3年。
她只用了1年。
还直接跳过骨科轮转,赖在胸外科不走。
规培制度,成了VIP快通证。
其他人还在排队打卡,她走专属通道。
爆出怀孕后,她迅速去协和医院国际部建档。
要知道,这地方想建档有多难?
这不是什么普通人能搞定的操作。
资源壁垒已经不遮掩了,开始赤裸裸炫耀了。
“她的家庭背景,不简单”
父亲是央企高管,母亲是高校领导,在学界人脉通天。
所谓的“寒门贵子”你们看清楚了,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资源富矿。
协和“4+4”项目明明只招“世界前50高校学生”,
她读的是巴纳德学院,连哥大主校都不是,如何通过审核?
这一年,招生政策“刚好”调整。
而她也刚刚好,赶上了这趟“定制列车”。
“她不止是她,而是系统性特权的化身”
董袭莹不是一个人,她是整个权力温室培育出的花朵。
她的路径,是另一种医学“成功学”:
• 跨专业无障碍
• 学术成果火箭提速
• 规培过程定制跳级
• 指导老师换来换去,博士论文浮光掠影
• 还没干临床几天,就能写指南、定规则、在专业领域里挥斥方遒
你敢让这样的人给你做手术吗?
别担心,可能她根本不会去做。
她的终点,也许从来不是临床。
她可能会进入医务处、科研处、行政岗,拿到更高的位置,定别人的命运。
“她的快车道,是医学生们的沥血长路”
同样是学医,有人在地上爬,有人从天上飞。
5+3+3,8年本硕博,十年寒窗不敌关系户一纸通行证。
普通医学生们写不完的病历、上不完的夜班、领不完的低薪……
而她的论文、职位、指南、岗位,像是开了外挂。
每一个努力学习和生活的人,看到她的经历,都会沉默。
“所以,删文没有用。”
删不掉怀疑,删不掉愤怒。
删得了知网论文,删不掉人们对公平的执念。
协和4+4项目,原本是好东西。
要引进跨学科人才,走国际化路线,本无可非议。
可它的执行,变了味。
变成了为某些人定制的高铁直通车。
其他人的努力拼搏奋斗的终点,也只是被他们踩在脚下摩擦的起点。
“为没有背景,只有背影的你说句话”
亲爱的医学生们,
你们划着独木舟逆流而上,别人坐着游轮喝着香槟。
你们苦一点没关系,累一点也能忍。
但男哥需要你们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咬牙。
世界有多冷漠,你的坚持就有多闪光。
所以,继续读下去,继续熬下去,哪怕你只能跟影子对话,
也有一盏街灯,懂你。
别怕,他们的火把,烧不尽引领你上岸的船帆。
来源:学无用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