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皇后》口碑井喷,打了多少资本的脸?马丽这次又赌对了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30 15:03 2

摘要:在开聊这部电影之前,我要先吐槽下,怎么不找沈腾去影片里客串一个镜头,因为他和马丽的路演梗,实在太好笑了。

《水饺皇后》我是已经看完了。

下午1点场,普通影厅,119分钟时长。

看完之后,立马找了个饺子馆,干了一大盘水饺。

现在回想起来,真香。

在开聊这部电影之前,我要先吐槽下,怎么不找沈腾去影片里客串一个镜头,因为他和马丽的路演梗,实在太好笑了。

马丽被问自己有排在影史第一的电影时,机智回应:“这不对呀,是不是把我认成贾玲了?现在是哪吒了,你不会把我认成哪吒了吧,弟弟你往前走走近看一看!”

沈腾被cue包20场电影支持老搭档马丽,直接比出OK,下一秒紧急澄清:"这是OK,不是30场哈!"

好家伙,你们搁这演喜剧来了。

不过,我还是要推荐,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水饺皇后臧健和的故事。

电影上映2小时,票房达到997万,暂时落后于漫威新片《雷霆特攻队》。但猫眼对影片的总票房预测3.37亿则是远超对方。

第一波豆瓣口碑,也是不俗。

而对我来说,这是部不完美,但超出预期的电影,本以为会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但最后给我的感觉,倒更像是刘伟强版《七十二家房客》。

电影不缺笑点,更不缺烟火气,尤其是惠英红、朱亚文、薛凯琪、袁富华他们的表演,让影片满满的人情味,看完哭过笑过,还想来一碗皮薄馅多的大碗水饺。

好了,废话不多说,先分享一波网友的第一波反馈评价做个参考。这碗水饺你吃不吃,自己决定。

看完《水饺皇后》,你要问我最直接的观感是啥,我会用2个字形容,意外!

为啥意外?

我意外,不是这个以臧健和为原型,讲述其从流落香港街头到创立水饺品牌的逆袭故事,竟一点都不闷。

我意外,不是因为朱亚文演的香港警察竟这么妥帖。

我意外,不是43岁薛凯琪片中怎么这么妖媚,看得我魂都冒烟了!

我意外,不是惠英红的演技还是那么画龙点睛。

不是《周处除三害》里的“香港仔”袁富华,

这次这么慈眉善目。

我意外,不是刘伟强把老搭档吴志雄都找来。

就连片名都是舒淇亲手帮写的。

我意外,是因为影片的改编竟意外成功。

电影没有硬煽情也没有硬凹笑点,好几个片段全场大笑,也有几个片段让人动容。

全片节奏很快,没什么废戏,还有很精彩的群像塑造,围绕在臧姑娘身边的每个人物都很鲜活,人物活了,故事就真了。

刘伟强不用宏大的特效场面,不用影帝天台飙戏的惊险剧情,凭借最朴实的小人物奋斗与人情,就把观众打动了,这你敢信,朋友们。

以前,我总以为刘伟强能成为香港一线导演,是擅长拍商业动作大片,对镜头掌控能力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刘伟强不仅能拍剧情电影,还能把故事讲得够细腻够温情,娓娓道来不紧不慢,看到最后,观众还能被女主不服输的劲儿打动。

说真,看《水饺皇后》之前,我是冲着马丽去的。

看完之后,我却真被剧情,尤其是影片的黄金配角团给吸引了。

在这里,我要认真说一句:国产传记片的大门被刘伟强一脚踹开了。

2:关于改编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影片,因为观众都知道,故事改编自真人真事。

这是优势,也是难度,拍的不好,不仅乏味,还难免被群嘲。

但《我不是药神》编剧韩家女和导演刘伟强抓住了一个戏剧重点,就是上世纪香港的「创业爽文」。

故事起于1977年,这是一个大时代的开端,但对带着两个女儿远赴香港的青岛臧姑娘来说,却是惨遭丈夫抛弃的一年。

虽然甩出的那句「你记住,不是你丢下我们,是我们不要你」说的铿锵有力,可一家三口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怎么活,是个大问题。

从住进惠英红饰演的红姐的骑楼开始,诸多人物粉墨登场,一出年代创业大戏,也随着这出七十二家房客一起拉开帷幕。

臧姑娘最开始是去外面找工,一次偶然的契机,她决定用自己拿手的包饺子手艺养活女儿。

在湾仔码头,她用所有现金买下一辆简陋的自制木板车,开始摆摊卖饺子,第一次鼓起勇气用一声“睡觉”开始叫卖饺子的臧姑娘,自然想不到,一场传奇,由此开始。

刘伟强最妙的地方,是没有一直顺着这个单人故事拍下去,而是把女主的故事与房东太太、众多租客搅在一起。

观众开始认识为了鼓励臧姑娘自揭伤疤的红姐,偷偷贴钱给臧姑娘买小推车的糖水伯,上班赶人下班来吃水饺的警官华哥,甚至是和女主不打不相识的帮派老大。

刘伟强真是营造出一个烟火气十足的上世纪的香港,众多熟悉的香港演员,不仅让港片迷倍感亲切,他们的精彩演出,也营造出一种小人物互帮互助的《七十二家房客》的老港片的感觉。

比如谷德昭饰演的本地顾客嫌饺子皮太厚,女主就三天三夜不眠不休改良饺子皮,下次他再来,直接被拿捏。

就这样,她从一个手推车到一个档口,从一个店到一个工厂,最后是一个品牌。

但比起女主事业的成功,结局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一场邻里戏。

就是臧姑娘多年后找到当年让她在自己的摊位卖水饺的糖水伯,并承诺养他老的那一刻,我真是看的眼泪哗哗的。

没想到,我竟在这部马丽主演的电影里,看到了最正宗的老港片的人情味。

看完这段介绍,我知道大家想说啥?

你说的这段剧情,貌似还是真人改编那一套吧,有什么新意呢?

没错,就是没什么了不起的新东西。

但就像臧健和的水饺一样,老水饺,有独特的老味道。

一开始看电影的时候,我也担心会不会很闷。

但是,越往后看,电影故事越完整,越往后看,越有味道。

无论大时代小人物的奋斗,还是充满人生况味的小人物浮世绘,那份比成功更复杂、更唏嘘的人生苦乐,都让人感同身受。

看到最后,我都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电影结束,我记住的不仅是女主,还有房东红姐、糖水伯、水警华哥,这些鲜活丰满的人物群像,与小人物守望相助的情感力量,都让这个奋斗故事,多了许多温情、唏嘘与回味。

影片最后,真人照片和电影剧照同时出现在大银幕上,更让我想起四个字——人生如梦。

3:关于马丽

跟大家一样,在《水饺皇后》上映前,我对马丽扮演臧健和,多少有些担心。

我不是质疑马丽的演技,而是因为马丽常年扮演喜剧角色,让她来演一个命途崎岖的创业女子,作为演员生涯的第一部大女主戏,乍一听,的确有些出戏。

但是,看完电影之后,马丽用惊艳的表现,打了我的脸。

她扮演的臧健和,完全不是搞笑设定,但让人意外的是,马丽的表演意外跟影片契合。

马丽演的最出色的,就是演出了一位平凡女性在逆境中绽放的坚韧与温柔,特别是开场,臧健和从迷茫到坚定、强大的转变,被她诠释得非常流畅。

两场戏,就能感受到马丽演技:一是电影开始她与丈夫分手争吵,面对丈夫的渣她一边据理力争一边流泪,最后一字一句地“开除”渣男,既悲苦,又带着韧劲。

另一场是小混混调戏女儿她拔菜刀那一瞬间,整个人的情绪忽然爆发出来,看的刘伟强都眼泪汪汪。

刘伟强也是真的很会拍马丽,很多镜头直接给到马丽长时间的面部大特写,大银幕下,演员的情绪被加倍放大,加上马丽入戏的演出,观众瞬间就会被代入进人物的喜怒哀乐之中。

演到最后,就好像这角色是为她量身定做。

唯一的遗憾,就是马丽的哭戏,还是略多了些,甚至,有好几次,我都希望马丽的搞笑戏份能多一点,这样能让影片更张弛有度。

但可以肯定现在的演出,足以为马丽拿下明年几个重大奖项的影后提名,她是真的演出了臧姑娘身上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始终把命运像饺子一样掌握在自己手中。

跟大家一样,我一开始也没想到,刘伟强为影片找来这么华丽的配角阵容,更没想到,他们会贡献如此精彩的群像演出。

完全可以说,说这些演技派的合力出演,缔造出一个拥挤、嘈杂,却又充满人情味,让人阅尽世间百态的人间剧场。

哪怕是薛凯琪、张达明、太保这些戏份不多的配角,只需要几个动作、几句台词,形象瞬间就鲜活起来。

就说我,到现在脑子里还是薛凯琪饰演的舞女露丝抽烟的样子,嘎嘎美。

戏份比较多的,比如惠英红饰演的红姐,刀子嘴豆腐心,这位新晋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只用一场戏,就让角色生动起来。

红姐窥见两个孩子想看动画片,直接掐断烟头,又在椅子上挪了挪身子,这场戏真是能写进电影学院教材里:人情味,是不用刻意去演的。

还有臧姑娘与红姐的深夜谈心,几句话,两碗虾子面,观众就能读懂那份女人懂女人的惺惺相惜。

还有朱亚文,原本我很难想象,朱亚文去演一个70年代香港警察,但他一出现,这个人物突然就走过来了,扮相和气质都很对,和马丽的情感戏竟然很好磕。

不得不提的,还有袁富华饰演的糖水伯,我认为是值得入围金像奖最佳男配的角色。

不管是开场把摊位让给臧健和,还是为臧健和两个女儿煮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这个满满人情味的角色,就是大时代下最鲜活的存在。

他们都是这个时代努力活着的小人物,但正是这些小人物,组成了大时代。

当然还要说一说刘伟强。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第一次听说是刘伟强,而不是更擅长文艺戏的尔冬升、许鞍华拍这部电影,多少有些意外。

但看到全片第一帧画面,一张张技术制作的改革开放前家庭老照片带出了扑面而来的年代感,我就知道这个选择是对的。

必须说刘伟强作为港片首屈一指的摄影师转行的导演,对影像把控太对味了。

影片大量采用暖色调,无论是厨房的灯光,还是街头摊位的烟火,都营造出那个时代港人积极乐观的生活群像。

刘伟强用很多特写镜头去拍马丽做饺子的过程——揉面,和馅,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不仅拍的观众饥肠辘辘,

更把人物代入故事里。

刘伟强拍的最好的地方,是没有刻意渲染苦难,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细节,让观众理解这个创业故事。

还有马丽和朱亚文的中年感情戏,也是出奇的好。

中年男女的暧昧,是旁敲侧击的,选在墓地约会,有点好笑,又有点好磕,两个人表面平静,其实内心暗涌,所以最后两人有缘无份,会让观众一声叹息。

能看出刘伟强不仅用了技术和经验,也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去拍这个记忆中的香港,就像马丽菜刀吓退黑帮这场戏,作为导演的刘伟强就眼泪汪汪,说这场戏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

导演有没有投入,观众是看得到的。

当然,虽然影片前期口碑不低,但首日票房,还不算很劲。好在猫眼票房预测达到3.37亿,可见业界对影片后劲的看好。

在这个短剧流行的时代,这样一部充满烟火气与老港味的电影,未必是年轻观众的首选。

但它就像一碗夜色里热腾腾的饺子,暖胃暖心,吃下去不吃亏。

其实一碗碗水饺,也像是一场流动的命运变迁,食客来来往往,坐下吃一碗水饺,然后各奔东西。

当初帮衬女主的房客、警官、甚至黑帮,都在岁月中四散而去。

水饺还是一样的味道,人生却如逆旅,将吃过水饺的人,带向不同的远方。

这些情绪,也都融入到这个香气四溢的故事里,并不需要太多奇情,命运本身就是最有滋味的。

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马丽和一众好演员,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包成饺子馅,倒入沸腾的时代热锅中,出锅的是热腾腾的饺子,也是百味人生。

对于这样不从众的电影,我总是希望,票房能好些,因为这锅卖的好,才会有下一锅。

最后一句,虽然影片中马丽努力改进饺子皮很燃,但我还是得说:饺子皮还是厚点才好吃。

来源:肥罗大电影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