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天前,收到弟子丹的信息,问我四月份是不是都在上海,我答是,她就说29号要到上海,可能路过我的住处,希望见一面。我自是喜出望外,前年冬天在旁边商圈,我和她一杯可可茶的匆匆一叙,已是一年半过去了。在远离故土的异乡,能见到感情深厚已成挚友的弟子,尤其她还长居国外
20天前,收到弟子丹的信息,问我四月份是不是都在上海,我答是,她就说29号要到上海,可能路过我的住处,希望见一面。我自是喜出望外,前年冬天在旁边商圈,我和她一杯可可茶的匆匆一叙,已是一年半过去了。在远离故土的异乡,能见到感情深厚已成挚友的弟子,尤其她还长居国外难得一见,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当时我没问她是归国落地还是探亲后返程,反正能见就好。前天晚上收她信息,说上火车了,明天上午九点半到上海火车站,我就猜测她应该是回国一段时间,现在从上海飞离,返回美国。
见面一问,果然。她回国已有两三周了,是来参加大学母校校庆兼同学聚会,也顺便探望老父母并和工作在国内的丈夫团聚。我们在约定的地铁口见面,拥抱,我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仿佛我还是那个二十出头的菜鸟老师,她还是那个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
人和人之间的缘分,真的是很奇妙的。我和丹的结识,是再偶然不过的机遇。当年我大学毕业第二年,正做着83年入学的一个初中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丹他们84年初中入学,不巧原定担任他们班语文课的老师因故没到岗,我被安排临时跨头代课,一带三学期,与他们班结下深厚情谊,而认识了丹,这个终身为友的学生。
丹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最聪明(没有“之一”)的女孩,从小灵动活泼而敏锐深刻,文理兼优且多才多艺,十足少见的天才少女。她的成绩优异,但一看便知不是靠的用功,而就是天赋异禀。她是那么无拘无束又教养出众,当年她笑嘻嘻批评老师往草窠吐痰也是“不文明行为”;外出学琴时与我在公交车偶遇,她做着鬼脸嘲笑恋爱中的我和老木头窘态的情景,都生动地活跃在眼前;更不用说她“小作文”本上那些活泼灵动的文字和娟秀端雅的笔迹,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教书三十多年,有感情的学生不少,而能长期保持联系,且无论见与不见,一聊还能如初入心的,其实并不很多,一届有一两个就不错了。与丹,就是最深的缘分。她大学毕业后游学于欧美二十多年,每次回国,都必与我约见,畅谈敞听,非常惬意。可以说,我当了她一年半的老师,却收获了几十年向她学习的机会——她行走天下,带回的知识见闻,是最好的精神反哺。
昨天聊天,有一半时间在聊目下搅得世界不安宁的奇葩强人特离谱。丹对这个人、对他治理下的那个国家,看得可谓深透。她的分析为我拨开了很多迷雾,也敲碎了诸多滤镜。她说从没像现在这样失望,对M国的未来更感深深的迷茫——特离谱这个任期才刚开始三个月,就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他还有四年,他还要耍手段谋求连任。
丹说,她这次回国,强烈感到国内的复苏和繁荣,大气候小环境都让人舒心宁静,所以,她不排除未来回国工作的可能性。而且父母年纪大了,也需要她到身边关心照顾。丹的父母离异多年,这次丹把他们邀集到一起,虽没达到同游老家故里的目的(丹分别陪同做了分别游),但他们与这个独生女儿拍了合影。我看照片,十分感动——夫妻爱不再,但爱女儿的心一样,永不变。
丹和老公、儿子,一家奇才天才。老公国内顶尖985大学,学材料专业,出国读研,改修哲学;欧美工作多年,回国就职于顶尖985大学,教授哲学。丹,大学修物理,出国后对建筑、艺术、音乐全面开花,政论和艺术鉴赏文章都写得顶格的出色,现在的工作,好像又与现代信息技术有关。儿子,用丹的凡尔赛自嘲,是“未能免俗,考了个哈弗”,双学位竟是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演奏、音乐指挥,还有物理。上帝是有宠儿的。
昨天刚见面,丹就正儿八经说有话告诉我:回得匆忙没带礼物,所以中餐必须由她请。我说,你回国,来看我,就是最好的礼物;而且,国内点餐买单,手机操作你不熟。丹说熟了,学会了。结果点餐时我们俩都手忙脚乱地在自己手机上操作,动不动把已点的菜清空了,笑死人;不得已只好请服务员指导,还好,最后是我技高一筹,抢赢了单。
昨天才知道,丹正好小我一轮,也属牛。拍了合照,她到机场后发信息说我们俩像姐妹,我说介于姐妹和姨侄之间;我俩都为今天的相见高兴,并约明年再见。
来源:草青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