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里有美丽的花朵,也有心酸的泪水。2001年,在丈夫和长子相继离世的巨大打击下,谌容在日记的扉页写下这样一句话。她的一生勤于写作,家庭和睦,孩子聪慧,外人看来十分圆满。然而,她最牵挂的始终是女儿梁欢。28年前,梁欢不顾家人劝阻,执意嫁给英达,引发了不少议论。
生活里有美丽的花朵,也有心酸的泪水。2001年,在丈夫和长子相继离世的巨大打击下,谌容在日记的扉页写下这样一句话。她的一生勤于写作,家庭和睦,孩子聪慧,外人看来十分圆满。然而,她最牵挂的始终是女儿梁欢。28年前,梁欢不顾家人劝阻,执意嫁给英达,引发了不少议论。如今谌容去世才一年,梁欢的生活却愈发让人想起冯小刚当年说过的那番话。
梁欢出生于1969年,成长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父母皆为知识分子,大哥毕业于北京大学,二哥则是知名喜剧演员。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梁欢如同被精心呵护的种子,自由汲取知识养分。“北大才女”的头衔对她而言不过是寻常标签。才情出众的人往往在满足物质生活后,对爱情产生执着追求。梁欢的爱情观深受父母影响。
谌容与范荣康是一对令人羡慕的伴侣。在遇到范荣康之前,谌容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一岁多时因肺炎濒临死亡,在中医冉雪峰的救治下才得以挽回性命;两岁时经历战火,七岁时目睹亲人倒在枪口之下,最终在家人保护下幸存。战后,她在一家书店当店员,开始大量阅读文学作品。1952年,因字迹工整被调入《西南工人日报》编辑部,并获得上大学的机会。随后,她顺利进入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经人介绍,她认识了曾在重庆工作的范荣康。两人在北京重逢不久便结为夫妻。
谌容婚后一度因身体问题在家休养,却在病中找到了写作的乐趣。在那个年代,写作被视为不务正业,但她得到了丈夫的支持。他不仅是她的第一位读者,还帮她审阅内容、修改错别字。谌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万年青》出版后,因创作问题被扣三年工资,一家人靠借债度日,也曾想过放弃。但丈夫始终鼓励她坚持下去。多年后,谌容回忆起这段历程时感慨:“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而这个人偏偏是我的丈夫。”
在父母恩爱的氛围中成长,梁欢对爱情充满憧憬。可惜的是,她最终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对象。
英达的父亲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和翻译家,英家在演艺界声名显赫。英达从北大心理学系毕业后赴美留学,主修戏剧表演。回国后,他邂逅了宋丹丹。宋丹丹的光芒让英达倾心,但婚姻中的琐事渐渐消磨了激情。看到妻子才华横溢,英达内心逐渐自卑。他决心通过一部情景喜剧证明自己,于是找到好友王朔推荐编剧。王朔将他介绍给梁左——梁欢的哥哥。梁左继承母亲的文学天赋,曾创作春晚经典节目《虎口遐想》和《小偷公司》,并担任《我爱我家》的总编剧。为了提高效率,梁左请来妹妹梁欢协助。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梁欢与英达相识。
在她眼中,英达学识渊博、才华横溢、风趣儒雅。对于一个书香门第出身的女孩来说,介入他人婚姻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梁欢仿佛着了魔,坚持要嫁给他。1997年,她终于成为“英太太”,并育有一子一女。
梁欢曾认为自己赢了这场爱情博弈。然而现实中,英达对待前妻宋丹丹母子的态度却引发争议。他曾公开表示:“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对于儿子巴图,他甚至质疑:“他是不是姓英都还不一定。”宋丹丹则反击称:“连带孩子出去玩的时间都不给,电话也不打。”但在与梁欢重组家庭后,他对儿子英如镝表现得截然不同:“身为英如镝的老爸,我心里非常骄傲。”“要把巴颜培养成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起初,梁欢以为拥有理想婚姻。但现实很快让她陷入琐碎生活。婚后她放弃事业,甘愿做一名家庭主妇。为支持儿子学习冰球,她随其移居美国。英达的工作受限,经济状况不稳定,她不得不从曾经意气风发的才女变为斤斤计较的主妇。正如冯小刚当年所说:“你毁掉了一位好编剧。”
梁欢引以为豪的丈夫与儿子,也并未达到她预期的高度。英达虽自诩导演,但近年来执导机会寥寥。而他们倾注心血培养的儿子英如镝,近两年表现平平。不知如今的她,是否仍坚信当初的选择没有错?
从满怀浪漫梦想的北大才女,到面对现实生活种种压力的妻子和母亲,梁欢尝尽了人生的苦辣酸甜。曾经无畏追求的爱情,如今却被日常琐事填满。母亲健在时,她还有倾诉的对象;如今母亲离去,她只能默默承受一切。不知此刻的她,是否偶尔也会后悔?
每一步都在绝境中寻找生机,这是谌容一生的真实写照,也向世人展现了坚韧的力量。
来源:妙招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