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闻联播》花了24秒强推,称其“以惊心动魄的剧情诠释国家安全使命”。这排面,妥妥的“剧王”预备役!
央视一套黄金档炸出“王炸”!
《新闻联播》花了24秒强推,称其“以惊心动魄的剧情诠释国家安全使命”。这排面,妥妥的“剧王”预备役!
看到这,,就知道事情不简单。
果然!《绝密较量》登陆央视一套,首播收视率直接破2,实时峰值冲上3.04%。
网友惊呼:“开局就高能,连厕所都不敢上!”
但这部剧的争议来得比收视更猛——有人怒赞“这才是国产谍战天花板”,也有人痛批“侮辱智商”?
一边是央媒盖章认证,一边是观众疯狂吐槽,这部聚焦核能安全与高科技间谍战的硬核剧,到底凭什么?
开局即高能!两场“毒杀案”撕开和平年代暗战
《绝密较量》一开场就把观众拽入生死博弈的漩涡。
张鲁一饰演的国安副处长杨光,假扮核技术专家“钓鱼执法”,与女间谍刘丽静(曲栅栅饰)上演“相亲局”。
对方一见面就生扑示爱,转头却用毒针暗算,反转快到让人猝不及防!
而杨光将计就计,上演“瓮中捉鳖”,短短10分钟就把间谍抓捕归案。
但危机远未结束!境外势力“墨斯集团”为窃取我国第四代核电技术,接连制造两起大案:
1. 江城投毒案:间谍伪装服务员,在国际合作会议上用氰化物毒杀我方代表,导致谈判破裂,还利用伪造视频煽动舆论。
2. 核能会议暗杀:顶尖核专家孙教授在严密安保下离奇中毒身亡,间谍更试图远程窃取电脑中的绝密资料,国安人员飞车追击惊险拦截。
这两场戏堪称“现代谍战教科书”——没有枪林弹雨,却将信息窃取、舆论操控、高科技犯罪等隐蔽手段拍得令人脊背发凉。
网友直呼:原来间谍手段比《碟中谍3》还狠!
高圆圆“蛇蝎美人”封神!张鲁一上演“变脸式”演技
演员阵容是这部剧的“核反应堆”:
张鲁一化身“双面猎手”:伪装木讷专家时,驼背缩肩、眼神闪躲,连扶眼镜的手都在发抖;
撕下面具后,审讯间谍时目光如刀,一句“你的上级全招了”压迫感炸裂。高空索降擒敌、徒手拆解炸弹等戏份,更被警校列为“反恐教材”。
高圆圆颠覆“国民女神”形象:
烈焰红唇的公关总监赵亚苧,表面优雅干练,实则三重身份扑朔迷离——三次“巧合”示警杨光:
电梯现身间谍窝点、投毒案后高调重返现场、与境外头目并肩出入核能会议。一个挑眉、一抹冷笑,把“美艳毒药”演得让人汗毛倒竖。
两人的“猫鼠游戏”堪称修罗场:
赵亚苧用摩斯密码高跟鞋尖传递情报,转头又能笑着喂杨光吃蛋糕;
杨光将计就计假意被策反,恋爱谈得比拆弹还刺激。网友辣评:“这是谍战版《史密斯夫妇》,每一口糖都掺着玻璃渣!”
尽管收视飘红,尽管是央视强推也会被质疑!三大硬伤惹怒观众?
1. 国安表现“降智”:三名精英追捕服务员竟不带武器,眼睁睁看对方跳楼;重要会议安检形同虚设,毒杯子轻松混入。
2. 间谍行为“儿戏”:女间谍初次见面就带人进机密实验室,杀人后还敢大摇大摆打车逃跑,被吐槽“生怕国安抓不到”。
3. 逻辑漏洞频出:既然已抓获间谍上级,何必再设局诱捕?孙教授中毒后不及时封锁现场,反而放任嫌疑人逃离。
面对质疑,导演刘江回应:“剧情改编自真实案例,为保护涉密信息做了艺术加工。”
但观众显然不买账:“真实不等于离谱!国安干警的专业性不该被弱化”。
作为谍战剧标杆《黎明之前》的导演,刘江此次大胆突破打破质疑!
真实感拉满:剧组深入国安部门采风,还原办案细节。
比如国安人员私人手机需在特定场合上级交,核电站实景拍摄首次曝光。
类型化创新:平均每集超800个镜头,追车、肉搏、远程黑客等商业元素密集轰炸,被赞“电影级视听”。
时代命题升华:以核电安全切入,辐射科技、网络、数据等非传统安全领域,被国安部认证为“全民安全教育课”。
尽管存在争议,这部剧的现实意义不容忽视——
它撕开了和平年代的暗战真相。正如剧中台词:“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涉险前行。”
写在最后
瑕不掩瑜,这剂“国安强心针”打得值!
《绝密较量》像一杯烈酒——入口呛辣,后劲上头。
它有逻辑硬伤,也有高能反转;
有“全员恶人”的烧脑设定,也有“信仰比命重”的热血泪点。
更重要的是,它撕开了和平年代的残酷真相:当我们刷着手机、点着外卖时,一群无名英雄正在暗处以命相搏
如果你是“强情节控”,能忍受偶尔降智的剧情,这部剧的紧张节奏和电影级制作绝对值得一追。
但若追求严谨推理,建议备好降压药——毕竟,连《新闻联播》都盖章的“国安第一剧”,争议本身就是它的宿命。
所以你能接受影视剧为戏剧性牺牲真实性吗?
以及高圆圆的“蛇蝎美人”和张鲁一的“变脸演技”,谁更惊艳?
来源:樱桃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