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追剧多年的老观众,最近央视黄金档的《绝密较量》让我心情复杂;单看网友点评我想着不至于这么槽吧,于是亲自去观看,没曾想一言难尽……
先看网友评论,如下图:
作为追剧多年的老观众,最近央视黄金档的《绝密较量》让我心情复杂;单看网友点评我想着不至于这么槽吧,于是亲自去观看,没曾想一言难尽……
这部由张鲁一、高圆圆主演的现代国安反谍剧,开播前因豪华阵容和“刘江执导”的标签备受期待,可实际追了两集后,我忍不住对着屏幕摇头,这哪是谍战剧?简直像是“过家家”!
张鲁一饰演的国安副处长杨光,开场乔装大学教授“钓鱼执法”,顶着呆板眼镜和老干部西装,愣是把女间谍刘丽静骗得团团转。
两人网恋奔现第一面,刘丽静就上演“深情告白+实验室激情拷资料”的戏码;
连安检都形同虚设,间谍竟能大摇大摆进入核物理实验室;
观众还没从这波操作里缓过神,杨光突然摘眼镜变身硬汉,配合队友瓮中捉鳖。
这反转速度堪比川剧变脸,可逻辑漏洞比核反应堆还大;现实中的国安要都这么办案,恐怕连小区保安都要失业了。
国安精英集体降智当剧情推进到江城会议安保环节,槽点更是密集轰炸;
国际会议选址在装修像快捷酒店的场地,服务员竟能临时顶替主厨混入后厨投毒。
国安队员全程不带武器,面对投毒后逃跑的间谍王小泉,三个处长级人物上演“老鹰捉小鸡”,追不上瘦弱老头不说,反被对方捅刀放倒;
最离谱的是,间谍跳楼自杀后,酒店门口无人查看;
国安却忙着刷死者生前发布的“环保宣言”视频,弹幕顿时被“年度迷惑行为”刷屏。
导演似乎把反侦察拍成了“躲猫猫”,把国安精英塑造成“跑不动、打不过、查不到”的三无人员。
科技噱头沦为摆设剧组宣传时强调的“高科技反谍”元素,连海报都有点“黑客帝国”风,在实际剧情里成了花瓶。
高圆圆饰演的赵亚苧顶着公关公司副总裁头衔,频繁出入案发现场却无人盘查;
她与杨光的初次交锋中,两人在电梯里上演“墨镜对视”心理战,看似张力十足,实则经不起推敲;
国安人员执行任务时近距离跟踪,连口罩都不戴,生怕间谍认不出自己;
还有所谓的“脑纹识别”、“次声波耳机”等黑科技,只在台词里昙花一现,实战中全靠肉搏和运气。
平心而论,张鲁一和高圆圆的表演撑住了全剧颜值与质感。
张鲁一在审讯室把玩钢笔的微表情,将上位者的压迫感拿捏精准;
高圆圆颠覆“国民女神”形象,冷脸锁喉的狠厉与抚摸婚戒的脆弱形成强烈反差。
可惜再精湛的演技,也救不了“用爱发电”的间谍动机、纸糊的安保系统、以及全员工具人化的配角;
当看到核专家在厕所突发心脏病、重要电脑转移途中被飙车党远程窃密时,观众终于忍不住发弹幕:“建议剧组全员重修《间谍的自我修养》”。
这部剧的致命伤,在于将严肃的国安题材娱乐化。
真正的隐蔽战线斗争,是无数无名英雄用智慧与生命织就的暗网,而剧中却充斥着“美人计必成功”、“反派死于话多”等陈旧套路。
当境外势力能用奶茶显影剂传递密码、用扫地机器人异响传递情报时,现实中的国安干警恐怕要气笑,真当我国安局的信号屏蔽器是摆设?
作为国家安全题材类型观的剧集,《绝密较量》本应成为全民反谍教育的生动教材,却因编剧对专业领域的无知,让守护国家安全的崇高使命沦为儿戏。
或许主创该学学隔壁《对手》,把间谍拍得越惨,观众才越能体会国安战士的伟大。
如今的观众早已不是“给个明星就买单”的冤大头,与其用流量明星撑场面,不如沉下心打磨剧本;
毕竟,真正的较量不在荧幕,而在创作者的诚意里。
最后多一句嘴,追剧之余,更要提高警惕: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来源:佛尘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