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董宇辉在浙江捡了一根竹竿,已经通过汽车运输的方式带到了北京的直播间,没想到团队小伙伴还为这个竹竿做了一个“欢迎仪式”,潇潇、汉森、传熙、鹏鹏等人出境,用悬念的手法拍摄了一段“它回来了”的小视频,然后几个人放下手头的事,去“接它”,视频的最后出现了董宇辉在浙江捡
董宇辉在浙江捡了一根竹竿,已经通过汽车运输的方式带到了北京的直播间,没想到团队小伙伴还为这个竹竿做了一个“欢迎仪式”,潇潇、汉森、传熙、鹏鹏等人出境,用悬念的手法拍摄了一段“它回来了”的小视频,然后几个人放下手头的事,去“接它”,视频的最后出现了董宇辉在浙江捡的那根竹竿,视频只有30秒,但妙趣横生。
很多人纳闷董宇辉为何执着于一根无用的竹竿,不惜几千里路程要带回北京,还煞有其事的摆放在直播间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大家看看说的对不对
董宇辉与这根竹竿的邂逅很意外,浙江行活动的时间原本安排在4月23日-4月26日,不巧23日天降大雨,直播场地和器材都受到影响,因此调整到24日,董宇辉难得有一段空闲时间去附近公园游览,就在这种背景下他在草丛中捡到了这根竹竿,然后三下五除二、拽断了竹竿上的枝枝丫丫,并即兴的挥舞了起来,竹竿从后到前、从左往右在他手里转了几个圈。
摄影师和同行的伙伴没有阻止宇辉,而是任由他放飞自我,在那一刻,董宇辉挥舞的仿佛不是一根竹竿,而是一柄长矛、或是一把长刀,犹如古代战场杀敌的将军,丝毫不惧前面的千军万马,就那样一往无前的冲了过去,一场厮杀过后,将军胜了,他仰天长啸。
这不是董宇辉第一次捡棍子了,在他以前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他杵着树枝在地上前行的照片、可以看到它拿着棍子在水边拍打水面的镜头。
在生活中很多男孩子都喜欢捡笔直的棍子,有人分析说这是因为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仗剑天涯的梦、都有一个武功盖世的大侠梦。
我想董宇辉也应该一样,他饱读诗书、敬仰先贤,有对文人墨客的向往,也有对侠之大者的尊重,虽然没有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挥剑冲杀,但为国为民的英雄的心境是有的。
竹竿是武器,是精神上的武器,在他挥舞的那一刻,就藏着一个英雄的梦,他想展示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想展示的是即使前路艰险依然奋力向前的的执着。
其实这句话是宇辉内心真实的写照,虽然说他现在是一个创业者、一家公司的领导,但他的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还是一个老师的角色。
董宇辉是从陕西农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在农村长大的人都知道,几十年前,老百姓在路上遇到一根树枝都要兴奋一下子,因为可以捡回来当柴烧,要是粗一点的树枝还可以整理整理当工具使用。
所以当宇辉在公园发现这根笔直的竹竿时就会毫不犹豫的捡起来,他刚开始是欣喜的,然后是童心大发,随手就抡了起来;
在董宇辉的内心,肯定认为这根竹竿有很多用处,比如可以当晾衣杆用,比如可以当棍子使,他舍不得把有用的东西丢弃;
后来他在直播时就解释说:“它总有用武之地”;
从前后的经过看,董宇辉认定这是有用的东西,不应该丢掉;
然后这根竹竿就跟着与辉同行的器材运输车辆从浙江千里迢迢来到了北京,来到了与辉同行的直播间。
董宇辉的这个行为让我想起他过往的一些故事,也就是三四年前,新东方教育机构遇到教培行业变革,因此开始教学业务收缩、团队裁员,最后连课桌都捐出去了,而董宇辉当时是高中组的教学主管,也亲手把自己打造的团队给解散了。
董宇辉说那是一个痛苦而又无能为力的阶段,看着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同事,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离开自己,他恨自己的能力有限,恨自己不能把大家留下来,在大醉一场后,暗自许愿:“要是有一天好了,就把那些离开的同事再接回来”。
在董宇辉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是闪闪发光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独特价值的,他的这种情感让他很珍惜每一件事情。
还有一件事情也可以说明董宇辉的这种情感,在浙江行活动中,作家麦家第四次受邀和董宇辉进行访谈,一个原本害羞的、有些木讷的、社恐的知名作家现在已经对镜头不再焦虑和躲避,他很认真的对董宇辉说:“我知道很多人都想消费你,而你每年多次来探望我,不求回报,纯属就是对作家和文人的尊重,我就是一个没有什么用处的文人”。
麦家的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人消费董宇辉、利用董宇辉、借势董宇辉的现象,董宇辉不知道吗?
他知道,只是他无法拒绝,他对待一个竹子都舍不得抛弃,何况对于认识的人呢。
这就是董宇辉。
来源:益谈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