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品牌创始人 Charlotte Tilbury 全程用英语狂飙 8 分钟,翻译团队却像 "树懒传话",导致直播间被平台以 "外语超时" 紧急封禁。
4 月 25 日晚,蔡徐坤与英国彩妆品牌 CT 的直播首秀堪称 "教科书级翻车"。
品牌创始人 Charlotte Tilbury 全程用英语狂飙 8 分钟,翻译团队却像 "树懒传话",导致直播间被平台以 "外语超时" 紧急封禁。
恢复直播后,蔡徐坤独撑 50 分钟,在线人数冲上 10 万 +,口红秒空 3 万支,看似挽回局面,却因坐姿松垮、油头造型遭群嘲,更被扒出直播间二次封禁的 "神秘环节" 疑似与 2023 年堕胎丑闻关联。
这场直播最终导致 3 小时掉粉 50 万,品牌方连夜发布声明,将责任甩给平台审核机制和翻译资质问题。
品牌方的危机公关堪称 "教科书级甩锅":
首次封禁归咎于 "创始人英语太多",但网友发现其他主播使用英语并未被封,平台规则显示非教育类直播外语占比超 30% 需提前报备,而品牌方未履行此流程。
粉丝团控评称 "坤坤只是工具人",却被扒出品牌方为营造 "国际范儿" 刻意安排外籍高管,忽视合规风险。
封禁反而带来 147 万观看人次,品牌官抖涨粉 8 万,有业内人士质疑这是 "自导自演的流量游戏"。
蔡徐坤的翻车暴露顶流艺人的三重危机:
2023 年堕胎事件虽未被官方定性,但公众对 "劣迹艺人" 的容忍度已降至冰点,直播封禁画面被 P 成 "英语四六级考场",弹幕狂刷 "AI 审核都忍不了这油头"。
2019 年微博 1 亿转发量被曝刷单,此次直播虽销量亮眼,但第三方数据显示真实转化率不足 15%,"粉丝经济" 正在透支公众信任。
从 "niang炮" 争议到 "油头粉面",蔡徐坤的形象迭代始终未能突破 "流量鲜肉" 框架,对比赵丽颖通过非遗大片实现的 "东方美学破圈",其商业价值缩水至 30 个代言仅剩 7 个。
机器审核机械执行外语比例限制,却对 "黑红营销"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主播吐槽 "说句 'hello' 都可能被封,炒作争议却能上热搜"。
品牌急功近利:为追求 "高大上" 强行塞入外籍高管,忽视合规审查,最终导致 "国际范儿" 变 "翻车现场"。
艺人工具化:明星沦为品牌方 "流量傀儡",蔡徐坤在直播中被要求 "全程微笑配合",甚至被曝后台踹椅子泄愤,凸显顶流的无奈。
当蔡徐坤直播间的外语风波与封禁闹剧成为全网谈资,这场顶流翻车事件早已超越个人荣辱。它撕开了直播行业 "流量至上" 的遮羞布,暴露出规则真空、资本博弈与审美疲劳的深层病灶。在这个 "数据即王道" 的时代,或许只有当平台、品牌与艺人共同回归内容本质,才能避免更多 "3 小时掉粉 50 万" 的悲剧重演。
来源:八卦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