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提名名单里,既有实力派演员张译,也有流量担当王一博,这俩人搁一块儿,画风有点不太对劲儿。
最近华表奖提名名单一出,直接炸开了锅!
很多小伙伴都表示:这届华表奖,有点“迷惑”啊!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提名名单里,既有实力派演员张译,也有流量担当王一博,这俩人搁一块儿,画风有点不太对劲儿。
一部分网友觉得,张译虽然是老戏骨,但是他在《三大队》里的表现,好像没那么惊艳,跟以往的巅峰之作相比,确实有点“拉胯”。
另一部分网友则觉得,王一博虽然在《热烈》里表现不错,但和张译比演技,还是差了点意思,毕竟一个拿过华表奖,一个还处于上升期,这俩人放在一起比,是不是有点“不公平”?
网上有个评论说的挺有意思的:“看来现在的娱乐资本已经入侵了每一个奖项,这些奖比的不再是演技而是流量了。” 我觉得,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也反映出了一些人的担忧,毕竟流量和资本的影响力,确实不容小觑。
华表奖作为国家级电影奖,它的评选标准一直备受关注。
它和奥斯卡、金鸡奖这些奖项不太一样,更偏向于考虑电影的社会价值和导向作用。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可能在市场上不太火爆,但在社会意义上比较有价值的电影,也能得到华表奖的青睐。
但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有些人觉得,华表奖的评选标准,不太“接地气”,和大众的审美和认知有点脱节。
说白了,就是有些电影,虽然有社会价值,但未必好看;有些演员,虽然演技在线,但可能名气不足。
而华表奖的评选,似乎更侧重前者。
这也就是为什么,华表奖经常会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提名和获奖名单出现。
但其实,华表奖的评选标准,也不是完全不考虑演技和市场反响。
就像张译,虽然这次在《三大队》里的表现一般,但他之前的作品和演技,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大家也都能理解他入围提名。
而王一博,虽然争议很大,但他的流量和影响力,也确实不容忽视。
从这个角度来说,华表奖的评选,似乎也在努力平衡社会价值和市场影响力。
不过,这种平衡,确实很难把握。
华表奖的定位,其实一直都在发生变化。
最初,它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引导电影作品往更积极、更正面的方向发展。
但现在,电影市场已经更加成熟,观众的口味也更加多元化,华表奖如果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模式,就会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华表奖需要做出一些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和意义。
说到底,华表奖的定位和评奖标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而王一博和张译的入围提名,更是将这个话题推向了高潮。
这其实反映出,华表奖需要在社会价值导向和市场化运作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如何让华表奖既能体现出它的社会意义,又能满足观众的期待,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这或许也是华表奖未来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最后,我想说,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理性看待这次华表奖的提名争议,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毕竟,艺术本身就是多元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来源:梦城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