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刷过短视频,那你一定听过这样几句歌:“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没错,这就是火遍全网的歌手海来阿木。
如果你刷过短视频,那你一定听过这样几句歌:“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没错,这就是火遍全网的歌手海来阿木。
他不是科班出身,却凭一腔热血和生活的磨砺,在民谣和网络音乐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逆袭代表”。
但这位被网友誉为“彝族骄傲”的音乐人,却在去年被前妻一纸长文拉下神坛——家暴、出轨、忽视女儿病情,甚至被指“亲手害死亲生女儿”!
这些指控的字字句句像锤子一样击打公众的信任。
曾经感动千万人的人,如今却被骂得狗血淋头,这究竟是误解,还是他真的不堪如斯?
如今的他,是否真的如网友口中那般“毫无悔意,继续享受鲜花与掌声”?
很多人认识海来阿木,是从那首《阿果吉曲》开始的。
这首歌,是他写给那个早早离开人世的女儿,一首悼念之作,一首撕心裂肺的告白,歌词情真意切,旋律哀婉动人,像是从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渗出来的血泪。
不知唱哭了多少人,听众们在深夜里一遍遍循环,只为在他的歌声里寻找共鸣与慰藉。
那一刻,海来阿木成了无数人心中的“悲情父亲”。
可是,当帷幕拉开,当真实的生活不再只是舞台上一首歌的长度,那段父女情背后的真相,却比歌词里描绘的还要残酷。
妻子怀孕时,他正值事业起步阶段,参加选秀节目四处奔波。
女儿刚出生没多久,他便提出离婚,哪怕孩子还嗷嗷待哺,哪怕妻子还在坐月子,他也没有多留一刻,而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家。
当女儿生病时,他做了一个至今令前妻无法原谅的决定:他不顾妻子的强烈反对,执意带女儿去一家没有正规医疗资质的小诊所。
他坚称那是“朋友推荐的土方子”,却忽略了女儿的病情需要正规治疗的现实。
前妻在控诉中写道:“孩子高烧不退、反复抽搐,我跪着求他带孩子去大医院,他不肯。
他说小诊所方便,不用排队,他说不要紧,是我太紧张,可就是他的这个决定,让我们再也见不到我们的女儿。”
这段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击在所有曾经为他落泪的歌迷心头。
我们曾以为,那是一个为梦想忍痛做出选择的父亲,是一个在命运和责任之间挣扎的普通男人。
可如今,现实却逼我们承认:那可能不是一场无奈的选择,而是一场自私、草率、甚至带有不可原谅的错误判断的悲剧。
他为此写下《阿果吉曲》,唱到泪流满面,可这首歌,真的是为了祭奠逝去的亲情?
还是为了洗白自己在这段亲情中无法逃脱的责任?
我们只知道,有个女人在失去孩子后,还要被迫看着这位“悼念者”在舞台上被万人追捧,而自己却要在微博上一次次回忆那段最痛苦的往事。
而在真相的映照下,曾让无数人动容的歌声,也变得越来越刺耳。因为那不再是单纯的悲伤,而是带着推卸、粉饰和利用色彩的伤口。
从最早住在出租房的小两口,到登上央视舞台的“短视频歌神”,海来阿木的逆袭故事像极了网络爽文。
但我们不得不问一句:这条路,他到底踩过多少人的肩膀?
早年的婚姻,他自己曾说是“被家人逼着结的”,而参加比赛的决定,则是在妻子即将生产前夕做出的。
梦想重要,可现实残酷,一个准备临盆的女人,一个需要照顾的家庭,在他眼里似乎都敌不过那一场聚光灯下的表演。
后来,他遇到一个有工作、有热爱音乐、有情有义的女人——陈琳。
陈琳顶着家人反对,嫁给了他,还陪他一起守酒吧、熬低谷。
这一段确实很感人,但细细回想,那是不是他用另一个女人的青春换来的幸福?
如果说前妻控诉他婚内出轨属实,那么他与陈琳的感情,便不再那么纯粹。
如果说他家暴,那他的人设简直轰然倒塌,曾经的“丧女父亲”形象,摇身一变成为“冷血渣男”,谁还能分清真假?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前妻那篇直击人心的长文发出之后,所有人都在等,等海来阿木哪怕说一句话,做一个回应。
否认也好,道歉也罢,甚至是发个声明请律师介入澄清,都能算是一种态度。
可他什么都没做,没有一字回应,没有一个表情的波动。
他继续唱歌、继续开演唱会、在直播间和粉丝打PK、接通告、晒“幸福生活”的日常,有时还不忘秀一张与现任的恩爱合照。
日子过得仿佛风平浪静,像什么都没发生。
可最令人心碎的是前期的沉默,在发文几天后,她突然注销了账号,仿佛从网络世界彻底消失。
这一个“悄无声息的离开”,比任何澄清都更具分量,她没有借机炒作,没有反复拉扯,只是倾诉完所有的愤怒、痛苦、遗憾后,选择关上那扇曾让她千疮百孔的大门。
她不是想要博眼球,她只是想要一个交代。
她把自己这些年在婚姻里受的苦、压抑的委屈、面对孩子骤然离世时的崩溃和绝望,全都倾注在那篇文字里。
而文字一出,便是诀别,她不是为了赢得大众的同情,而是终于为自己争回了一点尊严。
可舞台还在,聚光灯依旧亮着,海来阿木的人气,几乎没有明显下滑。
他依然是被粉丝视为“草根逆袭”的代表,他依旧被各大晚会邀请,依旧有人喊他“励志歌王”,甚至还有人为他辩解:“不管怎么样,他的音乐是真诚的,他的歌声曾陪伴我们很多个夜晚。”
这句话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但如果这所谓的“真诚”,是建立在他人痛苦的废墟之上呢?
有时候,真正动人的不是一首歌唱得多好,而是那个唱歌的人,是否真的经历、真的懂得。
而当我们发现,那个曾经感动我们的声音,其实早就脱离了共情、背离了人性,这种“感动”就不再是温柔的抚慰,而成了一种令人后背发凉的讽刺。
海来阿木的成名之路,像极了一部热血逆袭剧,可现实终究不是剧本。
他不是小说男主,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过去的人,他的歌声可以抚慰人心,但他的沉默也足以刺穿人心。
如今的他,事业依旧红火,生活看似幸福,可那一纸控诉,那一个曾经的婴孩,早已成为他人生中无法洗去的阴影。
不回应、不解释,并不代表没有真相;继续唱歌、继续笑着,并不代表伤害从未发生。
也许,我们无法给这场舆论定论,但我们有权利去追问那首让无数人落泪的《阿果吉曲》,究竟是出自悔恨的灵魂,还是一位艺术家的手段?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聊一聊你的看法,你会因为这些指控就否定他的音乐吗?
来源:玉惜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