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雷武泽在找回被拐22年的儿子川川后,继续以一种高压的方式表达他的父爱。庭审结束后,他向媒体和公众询问是否应该接受人贩子的赔礼道歉,同时拒绝查看对方的手写道歉信,并表示自己连给儿子发微信消息的机会都没有了。雷武泽坚持每天发送问候信息给川川,并要求儿子称呼他为“您
雷武泽在找回被拐22年的儿子川川后,继续以一种高压的方式表达他的父爱。庭审结束后,他向媒体和公众询问是否应该接受人贩子的赔礼道歉,同时拒绝查看对方的手写道歉信,并表示自己连给儿子发微信消息的机会都没有了。雷武泽坚持每天发送问候信息给川川,并要求儿子称呼他为“您”,甚至公开父子间的聊天记录作为短视频。面对质疑,他辩称这是为了展示对儿子的爱。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棉花糖爸爸”,他在得知女儿养父母对她很好之后选择了不追究法律责任,强调孩子的幸福最重要。而雷武泽则保留着川川被拐当天的火车票根,甚至特意选择在儿子生日那天开庭,试图以此让川川理解他的付出。心理学专家认为,长期寻找孩子形成的偏执性格使雷武泽陷入了必须完全掌控儿子的认知误区。
当记者建议雷武泽多听听儿子的想法时,他表现出抵触情绪,并展示了详细的记录,包括川川的社交账号登录时间。这种近乎监视的行为让办案民警也感到不满。相反,“棉花糖爸爸”通过学习年轻人的语言和文化,促进了与女儿的关系修复,实现了家庭聚餐。
在一个直播中,雷武泽对着镜头表达了他对过去艰辛寻子经历的感受,但观众的反应冷淡,弹幕里充满了让他放过孩子的劝告。有人评论说,虽然22年的寻找值得尊敬,但这不能成为束缚孩子的理由。现实情况是,川川现在接电话前要先看养母的眼色,担心生父会突然出现。最终,真正的亲情修复可能需要放弃监控式的方法,转而采用更加温和和支持的方式来重建信任。
来源:晓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