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个老头挺有意思的,他的名字叫蔡澜。有一次参加撒贝宁的节目,以前其他嘉宾都是站着的,他说了一句,何不找张椅子来坐坐,如何?
有个老头挺有意思的,他的名字叫蔡澜。有一次参加撒贝宁的节目,以前其他嘉宾都是站着的,他说了一句,何不找张椅子来坐坐,如何?
大家哄堂大笑。确实是个有意思的老头。
- 报纸专栏天王:
80年代起给《明报》《东方日报》写专栏,千字稿费从几百涨到千元,巅峰期同时开8个专栏,月入超10万港币(90年代购买力约等于如今百万)。
经典操作:把骂餐厅难吃的毒舌文结集成《蔡澜谈吃》,版税养活自己十年。
- 出书狂魔:
一生出版超200本书,题材从食评、游记到两性,90年代《蔡澜叹世界》系列狂卖百万册,单本版税能买香港半套房。
- 代言老字号:
2000年代代言“澳门礼记杏仁饼”“香港镛记烧鹅”,不拿现金换股权,品牌上市后套现数千万。
- 开餐厅玩票:
失败案例:90年代开“粗菜馆”亏钱,但赚足媒体曝光。
成功案例:2010年后授权“蔡澜越南粉”“蔡澜点心”等品牌,挂名收5%品牌费,内地扩张至50家店,年躺赚千万。
- 电视食评鼻祖:
主持TVB《蔡澜叹世界》《蔡澜逛菜栏》,一集酬劳80年代就达5万港币,顺便白嫖全球米其林大餐。
- 编剧&顾问:
80年代帮邵氏写《五福星》系列剧本,每部收50万港币(当时顶级编剧价)。
教周润发在《英雄本色》里用筷子吃肠粉,收顾问费20万。
- 跨界演出:
《决战食神》里本色出演评委,3分钟戏份收100万,比周星驰日薪还高。
- 文创收割:
2000年卖手写“死前必吃清单”明信片,一套99元被炒到上千,净赚百万。
2010年联名日本清酒“蔡澜选”,抽成每瓶售价的15%,年销10万瓶躺收百万。
- 投资房产:
80年代低价购入香港中环商铺,2010年后租金涨至月租20万,总估值超3亿。
- 股票只买吃喝股:
90年代重仓可口可乐、日本寿司连锁店,2000年后转茅台、海底捞,自称“闭眼跟嘴巴走,比听股评靠谱”。
- 收藏变暴利:
早年低价收齐白石、张大千字画,2010年拍卖会单幅卖出8000万,但他说“卖了就没得挂墙欣赏,亏了”。
总结:蔡澜的“旧钱”密码就三招——
1. 把话语变印钞机(写字骂人还能收钱)
2. 用兴趣养兴趣(吃遍全球,顺便赚代言费)
3. 懒人投资法(只投看得见、吃得着的东西)
早年的香港4代才子也没剩几个喽。且行且珍惜。
来源:娱乐历史鬼见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