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将聊天原文截图并抄录于下,以视正听:“仁兄,小弟近日有一事不明,向仁兄请教,近日网上对著名相声段子《肉烂在锅里》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在争论,有的说作者是仁兄,有的说法是杨进明,望兄能给我解惑,并说出真正作者是谁?”
相声名段《肉烂在锅里》近来引发了诸多关注与讨论。曾经网络上对于此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争论不休,然而,如今已不再那般激烈。个中缘由,想必明眼人都能瞧出端倪。
近日,有网友在我的文章评论区中传来一张图片,疑似甄齐先生与其朋友的聊天截图。
现将聊天原文截图并抄录于下,以视正听:“仁兄,小弟近日有一事不明,向仁兄请教,近日网上对著名相声段子《肉烂在锅里》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在争论,有的说作者是仁兄,有的说法是杨进明,望兄能给我解惑,并说出真正作者是谁?”
标注“甄齐”的回答:“我原创,韩照(兆)老师修改,杨议先生出主意。”
小编觉得,这段话,已经非常明确这段相声的创作者就是甄齐,修改者是韩照(兆)。而且,认可杨议先生出了主意,这也是合乎情理的。众所周知,这段相声是由杨议与其父亲杨少华先生以父子档的形式精彩呈现的。但凡看过这段相声的观众都清楚,在表演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巧妙的砸挂,而这些砸挂的包袱是以父子关系来构建的。推测,当初甄齐先生创作初稿之时,或许并未考虑到以父子档的形式进行表演,也就不太可能想到运用父子关系来制造包袱。所以,原创甄齐称杨议先生出主意,是很真实的良心话。
杨议先生的主意或许正体现在对父子关系包袱的设计和运用上,比如在包袱的节奏把握、情节安排、语言表述等方面提供了自己的见解,以使父子关系的包袱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据此,小编认为,杨议先生对相声《肉烂在锅里》还应该进行了表演上的二度创作。
行内人应该明白,文字相声若要成功转化为精彩的表演节目,二度创作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相声表演者应当认同的。
将原本静止于书面的、缺乏生气的文章,巧妙地转变为生动的舞台语言以及丰富的表情动作,这一过程中的二度创作犹如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活力,使之变得更加鲜活灵动。
通过二度创作,相声表演者能够深入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内涵和幽默元素,运用独特的语言节奏、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以及细腻入微的表情神态,将文字中的笑点和妙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同时,在二度创作中,表演者还可以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和氛围,灵活调整表演的节奏和力度,使得作品与观众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情感连接,引发观众更强烈的共鸣和欢笑。二度创作是相声从文字走向舞台、从平淡走向精彩的重要桥梁。
这表明,一个优秀的相声作品从最初的创作构思,到后续的加工完善,再到表演时的创意融入,每个环节都可能为作品增添独魅力。
来源:风闻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