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紫薇大帝、听障校花,算新闻吗?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28 10:13 2

摘要:近日,一张姓名栏写着“朱雀玄武敕令”的身份证频频成为各大媒体的新闻素材。这条特别像“假新闻”的“真新闻”,也带着读者一路从“朱雀玄武”到“朱雀玄武赦令”再到“周天紫薇大帝”,完成了关于“00后改名”的追更历程。

被各种奇葩“新闻”骗过点击的读者可能心中都会有个疑问,算法时代,什么样的新闻才真正值得被传播?

01太像“假新闻”的“真新闻”

近日,一张姓名栏写着“朱雀玄武敕令”的身份证频频成为各大媒体的新闻素材。这条特别像“假新闻”的“真新闻”,也带着读者一路从“朱雀玄武”到“朱雀玄武赦令”再到“周天紫薇大帝”,完成了关于“00后改名”的追更历程。

△朱雀玄武敕令的身份证。图源自公开报道

截至目前消息,改名为“周天紫薇大帝”的申请未予以通过,而新闻当事人已再次申请改名“朱咸宁”。

在这则略显奇葩的新闻中,当事人出圈的姓名是令受众印象深刻的关键元素,除此以外,现有姓名登记制度给“改名”留下的自由空间也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和改名新闻中媒体追求的趣味性和显著性不同,“听障女生因太美被质疑像AI”的热搜被媒体包装成流量密码,却忽视了新闻的重要性与接近性。

在这则新闻中,“AI脸听障女生”宸玥的故事因“残障+完美颜值”的冲突性更易触发算法推荐,运动会上举牌的照片也迎合了受众的猎奇心态。但随着后续自述面部微调、已签约MCN机构的新闻陆续爆出后,读者才理解,这一新闻事件本质上只是一次经过策划的商业炒作,事件本身并不能产生实质性的社会价值增量。

02公共议题输给猎奇

“00 后改名” 与“AI脸听障女生”两起事件在传播上的反差,本质上是两种新闻逻辑的激烈碰撞。

前者关联姓名权政策、社会文化变迁等公共议题,具备深度社会讨论价值;后者则以猎奇性外貌争议为卖点,借助算法推荐机制迅速扩散。这一现象深刻折射出公共议题类新闻的传播空间正持续被娱乐化、猎奇化内容挤压,新闻价值的天平逐渐向流量倾斜。

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部分媒体陷入价值选择困境,在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出现失衡。

为追求高点击率与传播量,部分媒体在未经充分核实的情况下,将 “AI 脸听障女生” 塑造成励志典型,实则变相消费残障群体形象,这种操作不仅违背新闻伦理,更损害了媒体自身公信力。反观 “00 后改名” 事件,众多报道停留在对年轻人行为的表层解读,简单将其标签化为 “叛逆之举”,而未能深入探讨背后的政策滞后性、社会观念变革等深层次问题。

“新奇性” 成为新闻价值判断的单一标准,新闻的专业性与公共服务属性便不可避免地遭到消解,新闻媒体引导社会舆论、推动公共讨论的功能亦随之弱化。

03算法这次又赢了?

如今的新闻推荐算法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信息环境。这些智能系统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不断推送那些能够引发强烈情绪反应或满足猎奇心理的内容,导致"AI脸听障女生"这类猎奇新闻获得大量曝光,而真正重要的社会议题却难以获得关注。这种算法驱动的传播模式不仅助长了新闻娱乐化的倾向,更严重挤压了公共议题的讨论空间,让社会大众越来越难以接触到有价值的信息。

面对这一挑战,媒体机构必须主动作为。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新闻审核机制,对每一条信息进行真实性核查,避免成为营销炒作的推手;另一方面要创新报道方式,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包装严肃新闻,让公众愿意接触和讨论重要议题。在这个过程中,媒体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社会角色——不是简单地追逐流量和数据,而是要成为信息海洋中的"真相守门人"

在这个算法主导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既能适应数字传播规律,又能维护新闻真实性的新型媒体。这样的媒体不仅能够传递信息,更能守护社会理性讨论的空间,引导公众关注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这或许才是算法时代新闻业应该追求的发展方向。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融媒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