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D终其一生都在演,演自己,演别人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27 18:30 3

摘要:NPD的一辈子大多数时间都在演,正常人在过日子而NPD则在依靠着表演过日子。他们既不清楚自己的能力有多少,更不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里,他们过的人生基本都是靠着表演在糊弄他人也同时糊弄自己。

NPD的一辈子大多数时间都在演,正常人在过日子而NPD则在依靠着表演过日子。他们既不清楚自己的能力有多少,更不知道自己的劣势在哪里,他们过的人生基本都是靠着表演在糊弄他人也同时糊弄自己。

与NPD初最初认识的时候,这些NPD人要不就是夸夸其谈卖弄自己的成就(需要考虑他们描述的成就是否是符合客观事实),让他们占到人与人关系的制高点上,要不就提自己的悲惨过去以博得他人的同情。我们要牢记他们的这种行为的背后目的都是为了在关系建立的初期就以一种误导的形式以获取情感或者精神层面的血包。同时也是为了筛选这个血包是否能够成为他接下来一段生命旅程中,能否成为主血包的必要条件。

如果此时,社交关系中的另一方表现出信任,则NPD会将他们归类到血包聚阵中,留存到今后再归类至飞猴或者次血包的校色中以便于他们使用。

举个例子,NPD的人生中基本上在每一段旅程当中都会有一个主血包,这个主血包的角色大概率是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兄弟姐妹。主血包通常会沦为NPD的替罪羊,也就是需要对NPD完成他们的自体完整,同时一旦NPD在主血包身上没能随时完成自体完整就会通过逻辑自洽对自我进行修复,或许表现出暴怒打压控制,或者表现出自怨自艾以博取主血包对其表达同情来认同他的完美存在。前者,是NPD本身分裂出来的完美自体,后者则是自卑的NPD的本身也可能是他们合并的表现型人格的体现。

那为什么说NPD的一生都在装呢,很多NPD受害者尤其是觉醒的受害者大概率是看清了NPD的这种撒谎式的行为背后的逻辑,只不过受害者没有学习过心理学只隐约感觉到事情不对或者这个人不太正常,他们的行为有些违背常理和正常人的表现。(详细我们可以参考我的上一篇《NPD的诋毁背后逻辑》

这里我插一句,看我的文章可能需要大家开动脑筋,进行一定的多方向思考,和一定的互相关联的逻辑推理分析才能看明白,但是受害者应该会很快理解这种问题,大家可以参考对照那个NPD的行为模式,那样就比较容易理解。那有部分读者可能彻底不理解,不是因为我讲的不合理,而是因为您没有真正的遇到过NPD的伤害所以很难理解这世界居然还有这类生物。

我们来看看NPD的演大致归类和背后的逻辑:

一、演绎他们分裂出来的那个完美自体。所有正常人都明白一件事情,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但凡是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点缺憾,既有优点可取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我们一般都是可以原谅并且认可这种不足之处的存在。因为我们的人格趋向于平衡状态,打个比方,如果人格是个圆形,各种特质在外圈我们站在中心点我们的自体本身只有这一个点,那么旋转360度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平等的接收到各种特质,同时这些特质互相制约互相牵制,让我们始终处于在一个相对于较为稳定的范围内。

NPD呢,由于其人格的不完整,分裂出了几个圆点,这些圆点代表了不同的NPD,他们的自体是一种散落在各个人格特质的区域模块里。就如同活塞一样,这边高那边就低无法达到一个平衡模式。原本这些散落的点应该在我们人生的最初十几年里通过不断地成长,逐步的合并到一个点上,由各种性格,心理,人格特质进行一个平衡的制约。但是他们没能完成这种合并过程,依旧是一个散落的状态,也就是很多心理学家所称的破碎的自体。

这种散落在人格特质中的各种破碎的自体,会在不同的事件,时间以及场合忽高忽低的进行演绎,而不相互制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明白,再解释一下说白了就是一个正常人,当他在描述自己的成功的时候也会有自我表扬的那个人格出现,但是由于我们自体是一个完整的那么我们在自我表扬那一个模块启动的时候会有另一个模块同时启动以抑制过度的自大。所以我们的语言和行为上是会对自己进行制约的。但是NPD不是,他们的自大模块启动的时候其他模块都处于停滞的状态,也就是只有这一块在工作其他掌管自律,自我制约的模块是一个休眠的状态完全无法制约自大的行为。

此时在对外的表现中,就无法限制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显得非常的夸张,看上去就像在演一个非常完美的人。

二、演绎自卑的自体。这个自卑的自体是他们本身。那为什么说又在演呢,还是因为这个模块启动的时候没有另外一个抑制自卑的模块启动来将自卑的这部分拉回到一个正常范畴里。

正常人也会自卑,但是正常人的潜意识察觉出自己有自卑的迹象,大脑的神经元互相链接启动了自救模式,让自己不要自卑将自己的这种自卑情绪拉回到了一个平衡的范围内,我们就不太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的情绪。

而NPD他们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的大脑神经元互相连接的部分特别少。活动度也不够,这里可以参考我的一篇《NPD的大脑结构》他们的大脑尤其是额颞叶部分的连接功能没有发育完成。互相制约链接的神经元和活动度明显低于常人。

因此当NPD自卑的时候就容易走向极端自卑。无法自己将自己拉回到一个正常的平衡点上。

三、将自己表演成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设,这一部分他们完全是在模仿。也就是说当NPD的周围,尤其是亲密关系人或者主血包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或者善良的人。

当这个NPD在与其关系还在正常范围内,这个血包也能暂时完成对NPD的自体完整的时候NPD会模仿这个血包的行为,也好像看上去很有同情心。其实都是他们的模仿性行为,一旦离开这个血包或者亲密关系,NPD也就不会模仿这个血包的行为模式了。

四、仔细去观察一个现象,就是NPD与谁走的近,与谁关系密切就会和谁非常像。他们在模仿对方的行为而已。他们产生了镜映模仿而已。他们把对方想象成了自己,然后自己就不由自主的进行了模仿性行为。

正常人的人际关系是会有自己和某人关系特别好,但是我们的关系远近是否能成为好友的背后逻辑是我们在大部分时间能观点相对比较贴近,或者沟通起来更为顺畅。但大家很清楚,我和你也有看法不一致的事情,但是并不影响大家的沟通。高阶的人格就是认知很高,一句俗话就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事而不对人。NPD则不是,他们选择关系的底层逻辑是,对方能不能对他进行完成自体缺失的那部分。

又因为NPD的自体缺失点很多,大脑内的神经元链接很少,所以他们一直在偏来偏去,无法对平衡自体。

所以他们的血包在各个角度承担着不同的对他们进行自体完善的各种精神上的滋养。而且年龄越大他们的缺失感会越多(人的大脑30岁开始退化,脑神经的活跃度随着年龄的上升而下降)。

那么为什么NPD那么喜欢演呢,其实他们并不是喜欢演,而是他们根本不具备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人类的大脑从在胚胎期间开始发育一直会发育到大概 20岁左右定型,其中高速发展期是在12岁前完成。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和认知在被不断地刺激,良性的刺激比如鼓励,赞扬,认可。与恶性的刺激,批评,挫败,失落。一直以一个平衡向好的状态在完善儿童的大脑发育过程。

说人话解释一下: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只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忽略了缺点,也会有一个非常自大的阶段以建立自信心,也会有挫败感让他们自卑。儿童的大脑没有发育完成,这时候需要亲密养育人(父母)对其进行表扬,鼓励,安慰,批评,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在事件中学会分辨事物的真相,学会分析,学会自我安慰,学会自己建立自信,消除自卑感的一个过程。

而NPD的成长过程中,没有这一个良性的循环中平稳度过,要么过度的表扬(假表扬,只说了你真棒,棒哪里了没有讲出来。一直用反问句在催化孩子的自卑心理。一直没有看见孩子的真实需求。)最终导致了这个NPD在童年时期没能完成额颞叶部分的高速发展。建立更多的神经元之间的链接。最终导致了NPD的自体没有完整的合并到一个点上,也没能建立良好的神经元链接平衡的制约关系。

他们的表演过程只是他们这种没有完成合并的各种自体单一的在某个时间,事件节点上的单独表现。

我画了张图,大概解释一下人类自体和NPD的自体的链接区别 。好像更好理解一点,图内的文字部分只代表了一部分人格、性格、情绪。太多写不下为了看清楚一点,我例举了最常见的几种方便观看。这只是一个模块不是全部。

下一次我们再讲点其他的,部分,经过篇篇剖析的文章,希望所有受害者和血包,能够慢慢的了解NPD的实质。看清楚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也方便我们辨识,以和他们保持距离避免受到伤害。

愿有爱者奋勇前行,愿我们的孩子得到正常的关爱。

了解NPD,看清他们的问题,让善良的人避免被伤害。

感谢平台的流量推送。受伤害的血包可以在评论区讲述自己的委屈,讲自己的委屈讲出来,发泄出来可能是疗愈路上踏出的一步迈向心理恢复的重要一步!

来源:竹林清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