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历时9天的光影盛宴,不仅汇聚了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794部影片(较去年增长18.9%),更在闭幕红毯上,用倪妮的牡丹、林志玲的仙气、陈冲的优雅,给观众留下了“眼睛不够用”的名场面。
4月26日晚,怀柔雁栖湖的夜被星光与华服点亮——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式闭幕。
这场历时9天的光影盛宴,不仅汇聚了全球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794部影片(较去年增长18.9%),更在闭幕红毯上,用倪妮的牡丹、林志玲的仙气、陈冲的优雅,给观众留下了“眼睛不够用”的名场面。
要说当晚最让人挪不开眼的,非倪妮莫属。
作为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委会成员,她先是以“牡丹美人”造型惊艳亮相——粉色亮片吊带裙衬得皮肤白到发光,头顶两朵硕大的牡丹花更添贵气。
有趣的是,走上红毯前她竟把头上的牡丹转赠他人,这种“不端着”的性格,让网友直夸“接地气又暖心”。
而同样作为评委的陈冲,则选择了薄荷绿斜肩礼服。
没有过多缀饰,却把“优雅”二字刻进了骨子里——毕竟,能和姜文、叶锦添等国际级电影人并肩的她,气场本就无需靠珠宝加持。
如果说倪妮和陈冲是“大气挂”,那林志玲的“仙女风”则是另一种暴击。
白色流苏礼服随步伐轻晃,珍珠项链在灯光下泛着温柔的光,她站在红毯上,连空气都像加了柔光滤镜。
有网友留言:“林志玲怎么二十年如一日的美?这哪是49岁,分明是29岁的状态!”
但红毯的热闹,只是北影节的“冰山一角”。
从2011年首届到2025年第十五届,北影节早已从“本土活动”成长为“世界电影交流的前沿舞台”。
今年的“天坛奖”主竞赛单元,15部入围影片涵盖中外佳作,其中中国影片《如意饭店》《好好的》等更代表着本土创作的活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本届北影节收到的1794部报名影片中,90%来自国外,题材从家庭伦理到科幻冒险,几乎覆盖了当代全球电影的所有类型。
这不仅说明中国电影市场的国际吸引力,更印证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当《流浪地球》《哪吒》等国产片在海外票房口碑双丰收时,世界自然愿意“听我们说”。
除了明星红毯,今年北影节还有个暖心的变化——首次推出“北京电影生活节”,把电影从银幕“拽”进了日常生活。
一张电影票根,能换一杯咖啡、折扣看展,甚至免费逛公园。
有影迷在社交平台晒图:“看完《爱的暂停键》,用票根在附近咖啡馆换了杯拉花,拉花师还画了电影里的经典镜头,这才是‘看电影、爱生活’的样子!”
这种“破圈”,让北影节不再是“明星的狂欢”,而成了普通人的“光影节日”。
就像倪妮在红毯上弯腰走向陈冲的谦逊,像刘晓庆穿平底鞋大步走的自在——明星们褪去光环后,和我们一样是热爱电影的“普通人”。
当“天坛奖”奖杯颁给挪威影片《爱的暂停键》,当田华老师接过“终身成就奖”时,我们突然明白:北影节的意义,从来不是“谁更美、谁更红”,而是用电影连接世界,用光影传递温度。
从1794部影片到全城联动的“票根经济”,从国际评委的专业评审到普通影迷的咖啡拉花,北影节十五年,不仅见证了中国电影的成长,更让“电影”二字真正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就像网友说的:“明年北影节,我要带着今年的票根去,看看那杯咖啡,还能不能画出新的故事。”
毕竟,电影的魅力,从来不在红毯的闪光灯里,而在每一个为银幕流泪、为角色欢呼的普通人眼里——这,或许就是北影节存在的最大意义。
来源: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