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将于4月27日在青岛举行,对优秀电影创作进行总结与嘉奖。这是电影华表奖自评奖以来首次“出京”举办活动,很多人不禁发问:华表奖“出京”,为何选择青岛?
在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之际,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活动将于4月27日在青岛举行,对优秀电影创作进行总结与嘉奖。这是电影华表奖自评奖以来首次“出京”举办活动,很多人不禁发问:华表奖“出京”,为何选择青岛?
技术硬核,多部热播大片从这里诞生
观众审美逐步提升,电影制作就要越来越注重科技含金量,以满足大众观影需求。提到《流浪地球》系列、《封神三部曲》、《刺杀小说家》等硬核特效大片,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电影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国影视工业化的不断升级。作为这些大片的诞生地,青岛可谓走在电影工业化升级的时代前沿,这里拥有世界顶级的影视工业化制作体系,拥有国内首个重工业电影基地——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以及大批高科技影视制作企业。
4月15日,继前两部影片在青岛诞生后,《流浪地球3》开机仪式在青岛东方影都举行。该系列影片的导演郭帆,形容青岛是他“梦想照进现实的地方”。《流浪地球2》拍摄时,使用了30多个摄影棚,群演超3万人次,东方影都的置景车间、数字影音中心等全流程服务体系保障了影片的高效制作;“穹顶光场”面部扫描系统、虚拟拍摄技术等,为影片的“数字减龄”特效提供了技术支持。
《封神三部曲》于2018年2月入驻青岛影视基地,耗时近两年拍摄。剧组启用了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的10000平米、6000平米等9个大体量单体摄影棚,在园区临时外景地搭建了马场、麦田,同时在藏马山影视城进行了恢弘壮观的置景。这部巨制用9年时间在青岛摸索出的一套工业化制作路径,对中国电影业带来诸多启发。
来青岛拍电影的导演,看中的就是这座城市的国际级硬件设施,有工业大片生产的必备工具和高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方影都建有40个高科技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亚洲最大室内外水下拍摄中心以及全流程后期制作数字影音中心,新建成亚洲最大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具备Optitrack和Vicon双系统动作捕捉技术,包括HMC面部捕捉头盔系统、虚拟拍摄系统、全身三维扫描系统等技术,能满足电影从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链条工业化生产流程。
以青岛东方影都独具优势的亚洲最大室内外水下拍摄中心为例,这里完成了《蛟龙行动》《刺杀小说家》《守岛人》等影片的水下大场景拍摄。电影《蛟龙行动》对海底画面的呈现是此前影片中极少有的,剧组1:1打造的“龙鲸号”,是迄今全球最大的潜艇道具。为了拍出逼真的水下戏份,影片使用东方影都十多座摄影棚,棚内置景面积达4.6万平方米;剧组在园区外景地挖掘160米长的大型水池和一个深18米的深水池,为110米长的核潜艇量身打造“水下摄影棚”。
青岛东方影都设备工程部水暖主管王基米告诉记者,东方影都的水下摄影棚水池容量超级大,可以打造无边水池效果;水池温度可以达到32摄氏度,能完成不同风格、场景的拍摄;水下摄影棚配有大型水浪梯等配套设备,可以制造不同风格的效果;室内棚顶的屋顶承重能力很强,可以拍摄汽车、卡车等飞入大海的大场面戏份。
在虚拟拍摄上,已服务于《流浪地球》系列、《封神三部曲》《独行月球》《刺杀小说家》等头部工业化大制作项目的青岛东方影都也具备技术优势。比如,《流浪地球2》中的联合国戏份,只需搭建一部分弧形座椅,利用虚拟拍摄技术,就能完成影片中座无虚席的效果。超高水平的影视虚拟化制作平台,能很好地把电影导演的想象变成可视化画面。
青岛东方影都后期技术主管王帅表示,东方影都数字影音中心配备了全球顶尖的专业制作设备,有标准的动效棚、混录棚、剪辑棚、调色棚等,可以按照国际化规范完成电影后期全流程制作。“比如,我们棚里能够满足全球最为主流的沉浸式声音格式的制作,这可以让电影的声音出现在影厅的任何地方,360度覆盖观众,并能到达想要到达的地方。”
在高科技摄影棚、置景车间、水下拍影等影视产业生态的基础上,青岛还吸纳和培育了大量的影视公司。数据显示,青岛西海岸新区集聚影视文化全产业链企业达到1000多家,涵盖头部出品公司、高端配套企业等,形成上下游共生效应。
拉长影视文化产业链条,擦靓“影视之都”名片
《山东省“十四五”电影发展规划》提出,全省“1+N”影视产业基地(园区)协调发展,助推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成为全国领先工业化电影生产基地。山东以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为龙头,打造全国领先、世界水平的影视产业基地,辐射带动一批主业明显、特色鲜明的影视产业园区,在全省形成一核引领、多点发力、融合发展的影视产业发展新格局。
高科技硬件基础彰显核心竞争力,而丰富的影视产业生态,助推青岛电影产业全方位发展。近年来,青岛影视基地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影视工业化制作基地、影视文旅目的地、影视文化交流中心”的发展目标,形成了“以东方影都为龙头,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辐射带动青岛全域”的产业发展布局。至今,累计服务剧组超500个,备案项目近500个,诞生的优质电影总票房超过380亿元。
在影视产品布局上,近年来,青岛成立海发文化集团、东方影都影业公司,聚焦影视项目开发制作和投资,参与《封神第一部》《超能一家人》《731》《开播情景喜剧》等多部影视综项目的出品制作,带动上下游产业迅速集聚,也打响了青岛出品影视作品的名声。同时,青岛还布局综艺制作、宣发等高端价值链,引入国内顶尖出品、发行公司600余家。
影视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青岛影视产业也在寻求多方面突破。近年来,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西区片场特色取景地等名声打响,以独特风格吸引大批影视剧来到青岛拍摄。
藏马山影视城位于青岛藏马镇,占地500亩,建有商周城、欧美街、老北京、老上海、老青岛等风格的街区建筑群。这里已经拍摄过《封神三部曲》《鬼吹灯天星术》等电影,正在承接更多古装、年代、欧美等影视作品拍摄。
随着微短剧行业的崛起,青岛藏马山通过与微短剧的碰撞,迅速拥抱影视新赛道。去年4月,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启动运营,并正式跻身国内微短剧产业链,共拍摄微短剧130多部,其中出海短剧20多部,拍出《大过节的》《继承风暴》等热门作品,爆款率30%,成为一个迎风起舞的“爆款工厂”。
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运营负责人逄伟告诉记者,基地成立初衷之一是为丰富青岛影视“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的发展格局,以满足不同体量、各种题材影视项目的取景拍摄需求,弥补了青岛在短剧、中剧及微短剧等领域的空白。
作为《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西虹市首富》《抓娃娃》等多部电影的取景地,青岛被誉为“天然摄影棚”,分布于城市各地的西区片场、有道有具片场、后石沟影视基地、超群影视城等,拥有机场、海岛、乡村、社区、医院、学校、景区等一批特色取景地,可以满足现代、古装、年代、科幻、玄幻及海外题材等影视作品拍摄。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唯一“电影之都”,青岛影视家底丰厚。华表奖的到来,无疑让人对青岛电影业的未来多了一份遐想。
来源:掌上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