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佟丽娅和董璇,一对曾经被喊成“无血缘双胞胎”的影视圈姐妹花,如今就像两条并行不相交的轨道——从起点出发时看着差不多,后面一个搭上了高铁,一个却被迫走乡间小路。
两张脸,曾被网友调侃成复制粘贴,亲妈都要看身份证的程度;两种气场,一出现在同框,直接把“脸像命不同”的概念演绎得明明白白。
佟丽娅和董璇,一对曾经被喊成“无血缘双胞胎”的影视圈姐妹花,如今就像两条并行不相交的轨道——从起点出发时看着差不多,后面一个搭上了高铁,一个却被迫走乡间小路。
先来看看董璇。北电出身,第一部戏就是古早狗血剧《雪花女神龙》,还直接女主C位出道。这剧虽然剧情五毛特效三毛,但当年电视台三连冠收视数据还是挺唬人的。董璇起手就是大女主,这种开局已经算天胡。
而同时间段的佟丽娅,混得比较草根。中戏入学时台词带着一股子新疆味,老师听了直说:回去练半年再来。她家条件不富裕,演出是靠舞蹈接的,演艺之路开启于校门口蹲剧组的日子,被保安当商贩驱赶是家常便饭。口袋空空时打工做替身,一天才50块,还要硬撑着学习表演,靠墙就能睡着那种劳碌程度,她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段日子连做梦都在念台词。
早年的佟丽娅,也演过电视剧,只是存在感如空气。直到《母仪天下》里演了个赵飞燕,才终于被群众注意到脸。不过也有观众嫌弃,说她没郭珍霓演的赵合德有“古典味”。反正,脸好归脸好,识别度却被“长得不够汉化”卡了不少资源门槛。
然后来到了2011年,流量狗血剧《宫锁心玉》上线,杨幂一炮而红,佟丽娅混成了“女二号没人管”的存在。演技可圈可点,但讨论度不敌刘雪华那个“太后专业户”。这剧对她而言,真正的好处是——蹭上了杨幂。
因为《北京爱情故事》的女主沈冰,原本是杨幂内定。杨幂觉得不适合,把角色推给了丫丫。男主兼导演陈思诚看了佟丽娅博客,觉得这姑娘“有点沈冰那味儿”,才点头拍板。
佟丽娅进组是个“孤独的外来人口”,全剧组都是原班死党,她像是实习生硬插进高管群。结果人还没站稳,陈思诚就上演“戏里戏外都追人”的情节。佟丽娅内心慌得一比,采访时直接说:“我怕他喜欢的是角色,不是我。”
说句公道话,那时候的佟丽娅,对陈思诚有点盲目崇拜。这可能和她的家庭环境有关。她爸走的是“国标式家长路线”:独裁专断、重男轻女。一句话总结就是,连族谱都不打算给你留个名额的那种传统父亲。婚礼上他发言那段话,堪称大型“父爱过敏原”。
在这样的原生家庭和陈思诚的“油腻气场”夹击下,婚姻成了一场注定拉满悬疑值的连续剧。2014年1月刚结婚,6月男方就开始“户外社交”,一年三扒两拍,花样百出,甚至搞出“浴袍接女宾”这种奢华配置。
而丫丫,则继续本职演“婚姻外交部发言人”:一次说自己是“狮子座驭夫有术”,另一次说“这些都是子虚乌有”。更离谱的是,爆料陈思诚出轨时,还有照片+邮件+模特信息三件套,人证物证俱全。
哪怕如此,她还是生下了儿子朵朵,然后转身上了《真正男子汉》玩铁血军营style,自己变得更硬气了。陈思诚倒也收敛了几分钟,还发微博高调示爱,给人一种“浪子回头微博上见”的错觉。
但好景不长,2017年又上头条,这次直接三人夜宿大戏。媒体还原全程,连浴袍都成了审判证据。两人啥都不说,公众默默等待结果。丫丫朋友圈发了张带娃照,配字“重新开始”,基本等于开了个静音版新闻发布会。
直到2021年,终于摊牌:离婚。公告干净利落,没有哭戏,没有“祝福彼此未来”。戏剧性的是,离婚后丫丫突然飞升。主持春晚,商业代言一个接一个,资源猛如虎。《蓝海行动》一出场,连人设都换了,从“婚姻博主”进阶成“独立女战士”。
与此同时,董璇这边呢?还在稳稳输出,演戏录综艺都没停,但声量跟佟丽娅一比,仿佛用的是静音话筒。她前夫高云翔的法庭大戏也够离谱,但董璇表现得相当果断,从没像某些原谅教创始人那样反复横跳。只是她等来的,不是春晚舞台,而是小成本网剧和零星综艺曝光。
网上有人一语成谶:“长得像姐妹,命运一个天一个地。”但仔细一想,其实也不是谁更努力谁就赢。董璇没少折腾,没少拼命,能扛能打,但人生这事儿,有时候拼的不止是努力,还有一个名叫“关键推手”的变量。
有人有杨幂撑场,有项目有人脉,有人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原地画圈。所以别动不动就谈自我觉醒和女强人叙事,娱乐圈的剧本,有时候比电视剧还讲究运气这回事。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