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春节符号》系列微电影闪耀首届亚洲艺术电影节 获赞文化瑰宝

天堂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6 07:08 2

摘要:四月二十三日,在首届亚洲艺术电影节的璀璨舞台上(中国澳门永利皇宫),《中华春节符号》系列微电影中的四部作品——《清朝鸭子刘第八代传人》《老外在古城西安过大年》《法籍华人郝光北京春节》《春节老人落下宏》脱颖而出,斩获殊荣,成为电影节上备受瞩目的焦点,为全球观众带


四月二十三日,在首届亚洲艺术电影节的璀璨舞台上(中国澳门永利皇宫),《中华春节符号》系列微电影中的四部作品——《清朝鸭子刘第八代传人》《老外在古城西安过大年》《法籍华人郝光北京春节》《春节老人落下宏》脱颖而出,斩获殊荣,成为电影节上备受瞩目的焦点,为全球观众带来了极具东方韵味的春节文化盛宴。这四部微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叙事,深入挖掘春节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评委和澳门观众的一致赞誉。

亚洲艺术电影节旨在发掘和推介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独特艺术探索的电影。其评审团由享誉国际的电影大师马可·穆勒先生担任主席,成员还包括美国奥斯卡奖评委大卫·怀特、中国唯一奥斯卡评委赵非第五代导演刘苗苗、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王瑞、著名演员段奕宏、著名演员姚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武亚军等知名人士。此次《中华春节符号》微电影获奖,是对影片在艺术创新与文化传承方面的高度认可。

电影总监制刘祥法难掩自豪与激动,他在北京评价道:“这四部微电影能够在首届亚洲艺术电影节获奖,是对我们团队努力的极大肯定,更是中华春节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精彩绽放。我们希望通过镜头,将中华春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传递给全世界,让更多人了解春节,爱上中国文化。这几部影片从筹备到拍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我们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故事,力求以小见大,展现春节文化的博大精深。”

《清朝鸭子刘第八代传人》以美食世家为切入点,讲述了在北京度过六十多个春节的清朝鸭子刘第八代传人,如何将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春节文化完美融合。影片通过展现烤鸭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一家人在春节期间的团聚与欢乐,让观众感受到春节美食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亲情。在电影里,第八代传人刘江云亲自示范烤鸭的片制过程,每一刀都精准而流畅,薄如蝉翼的鸭肉整齐排列,搭配上葱丝、黄瓜和甜面酱,用薄饼一卷,放入口中,那浓郁醇厚的味道瞬间在舌尖散开,让人垂涎欲滴。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前,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画面温馨而美好。

《老外在古城西安过大年》则聚焦于文化交流与碰撞。影片讲述了一位在西安度过七十多个春节的民俗专家杨钊,带领来自美国、德国、西班牙、阿根廷、摩尔多瓦的五位老外,体验西安春节的故事。从热闹非凡的大唐不夜城到充满市井烟火气的永兴坊,从品尝特色美食到参与剪纸、面花等非遗体验,老外们在西安感受到春节的独特魅力,也让观众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与多元。在大唐不夜城,灯火辉煌,仿唐建筑林立,外籍友人们身着汉服,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回了古代长安。他们好奇地观看舞龙舞狮表演,被演员们精湛的技艺和热闹的氛围所感染,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在非遗体验环节,他们认真地跟着老师学习剪纸,虽然手法生疏,但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法籍华人郝光北京春节》以法籍华人郝光的视角,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精彩瞬间。郝光祖籍山东,成长于北京,后赴法深造,在艺术领域成绩斐然。影片中,他回到北京,与家人和朋友共度春节,同时也将自己在国外的艺术经历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融入到春节的庆祝活动中。通过他的视角,观众看到了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以及中华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影响力。春节期间,郝光还举办了一场艺术展览,将自己以中国春节为主题创作的油画作品展示给大家,画中既有传统的春节元素,如红灯笼、中国结,又融入了西方的绘画技巧和艺术风格,让观众眼前一亮。

《春节老人落下宏》以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为主角,追溯了春节的起源。影片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落下闳编制《太初历》,确立正月初一为岁首的过程,以及春节文化在阆中两千多年来的传承与发展。通过这部影片,观众不仅了解到春节的历史渊源,更感受到了春节所蕴含的团圆、祈福等美好寓意。在影片中,落下宏的后人们生动地演绎了落下闳在观测天象时的专注和执着,以及他为了制定准确历法所付出的努力。当汉武帝宣布采用《太初历》,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时,百姓们欢呼雀跃,整个画面充满了喜悦和希望。对四川省阆中市的旅游文化的介绍起到了向世人对外输出中国文化的作用。

这四部微电影在电影节上的获奖,不仅是对影片制作团队的肯定,更是中华春节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里程碑。它们以生动的影像、鲜活的人物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让全球观众对中华春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亚洲乃至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相信《中华春节符号》系列微电影将继续挖掘更多精彩的春节故事,让中华春节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首届亚洲艺术电影节上,总导演李悦和获奖导演王辉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走红地毯时,李悦身着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显得格外帅气和儒雅。他面带微笑,步伐自信,与身边的嘉宾们亲切交流,时不时还向两侧的观众挥手致意。王辉则穿着一身具有中式风格的黑色中山装,衣服上的盘扣和领口的刺绣细节彰显出独特的韵味,他神情淡定,展现出成熟稳重的气质。两人在红毯上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闪光灯不停地闪烁,记录下他们的风采。

领奖时,李悦和王辉一同走上领奖台。李悦作为总导演,在接过获奖证书时,脸上洋溢着激动和自豪的神情。他手持证书,向台下的观众和评委深深鞠躬表示感谢。王辉在一旁看着李悦,眼神中充满了喜悦和敬意。随后,王辉也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属于自己的获奖证书,他紧紧握住证书,仿佛在感受着这份荣誉的重量。两人站在领奖台上,高举获奖证书,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他们成为了电影节上最耀眼的明星。

电影总策划赵刚在广州听闻摄制团队获奖的喜讯,激动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感慨道:“这几部微电影承载着我们传播中华春节文化的初心与使命,从前期选题策划,到深入各地取影拍摄,再到后期精心制作,摄制团队付出了无数心血。”

“就拿《清朝鸭子刘第八代传人》来说,摄制组深入北京的街巷,与刘江云一家同吃同住,挖掘烤鸭传承背后的故事,细致入微地展现春节饮食文化与家庭亲情的交融,每一个镜头都饱含烟火气。”赵刚回忆道,“《老外在古城西安过大年》里,团队陪着老外们穿梭于西安的大街小巷、古迹名胜,捕捉他们对春节民俗从陌生到热爱的每一个惊喜瞬间,把文化碰撞与交流拍得真实又生动。”

“《法籍华人郝光北京春节》则通过独特视角,将北京春节的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际文化元素巧妙融合,摄制组跟着郝光走访各个场景,精心构思画面,让影片既有文化深度又具时尚感。还有《春节老人落下宏》,为了还原历史、讲好春节起源故事,团队查阅海量资料,实地考察,在拍摄手法上不断创新,让古老的故事焕发出新的活力。”

赵刚高度评价道:“这个摄制团队是真正用心在创作,他们以专业精神和饱满热情,让中华春节的文化内涵通过镜头生动呈现。这次获奖,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好回报,也让中华春节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迈出更坚实的一步。未来,期待他们创作出更多佳作,让春节符号闪耀在世界每一个角落!”

该系列电影艺术总监郝光在北京表示,创作这部微电影,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春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未来,我们还计划拍摄更多系列篇章,国内计划拍摄60个篇章,国外计划拍摄40个篇章,全方位展现中华春节从起源到传承发展中承载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

微电影《中华春节符号》由中华春符号全球征集活动组委会、中实会祥(北京)春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东经贸文化促进会联合策划,丝路环球(北京)电影电视剧制作有限公司摄制出品,总监制:刘祥法、岳红侠,总策划:赵刚,艺术总监:郝光,总导演:李悦(全国十佳导演)。这次获奖的王辉是全国知名中青年导演。这个优秀团队,王辉,邵辉,陈茜霞,张涛,徐勇,苟篝,荆莱,李竿竿,罗京国,闫舒棉,李素琪。

在电影节的文化交流研讨会上,《中华春节符号》微电影成为了热门话题。各国艺术家和文化学者围绕春节符号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新应用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表示,中华春节符号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为亚洲乃至世界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通过将春节符号与不同国家、地区的艺术风格相融合,可以创造出更多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促进亚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华春节符号》微电影在亚洲艺术电影节的精彩亮相,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艺术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它让更多人了解春节、喜爱春节文化也让中华春节符号成为了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情感纽带,在世界文化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推动着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不断传播与发展。

(新闻稿由首届亚洲艺术电影节新闻中心独家发布)

2025年4月23日晚

来源:中华春节符号推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