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名工程”为引擎湖南省演艺集团走向文旅演艺高质量发展之路

天堂影视 内地明星 2025-04-25 19:47 2

摘要:作为湖南省文艺精品创作的“主力军”、对外宣传的先锋队,湖南省演艺集团近年来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出了《热血当歌》《大地颂歌》《沧浪之水》等大批优秀剧目,获得了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等,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型交响音

作为湖南省文艺精品创作的“主力军”、对外宣传的先锋队,湖南省演艺集团近年来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出了《热血当歌》《大地颂歌》《沧浪之水》等大批优秀剧目,获得了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等,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型交响音乐会,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还特别提到“‘千里潇湘’主题民乐等精品力作深化了国际文化交流”。

作为湖南省演艺集团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湖南省演艺文化传播公司高举“创品牌、强宣推、树形象、扩市场”的创新引擎,携手“名师、名导、名团”,率先亮剑“三名工程”。

其中,“名导”战略主要落地为打造四大导演工作室,据悉,今年五月湖南省演艺集团即将推出的文旅演艺“双子星”——《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和《今上岳阳楼》,正是来自“名导工作室”的马波名导工作室及李彦名导工作室。

让文物“开口说话”,《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复活千年文明

如何让历史真正“活”起来?一级导演马波在《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中给出了答案。

这部由马波名导工作室打造的跨界融合音乐话剧,跳脱传统史实复现的窠臼,以“舞台+科技+博物”的创新路径,让历史“活”起来。该剧融合全息影像、5万流明投影、3D打印实景、VR空间影像等前沿技术,将湖南博物院的简牍、帛画、竹简等“沉睡文物”唤醒为有生命的剧场角色。观众在演员与虚拟影像的互动中,沉浸式穿越千年,走进辛追的生命故事。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背后,是马波名导工作室的内容策源力。“100万人看一次,不如一万人看100次。”在导演看来,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流量爆发,而在于与观众建立精神链接。他主张“短而精,快而新,小而美”,强调审美张力与可持续运营能力。“文旅不能止步于一时热闹,而应构建长期生命力”。

“我们不是复制历史,而是激活历史。”马波表示,《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融合数字科技与舞台艺术,不但会以创新方式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同时还能助力湖南本土文旅融合项目实现更大影响力。

让经典“走入市井”,《今上岳阳楼》展现“忧乐精神”

如果说《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是对“物”的复活,那么《今上岳阳楼》则是一次对“湖湘文化”的动态探索。

作为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重点观摩项目,由李彦名导工作室打造的《今上岳阳楼》选址岳阳楼景区,将“忧乐精神”从书本带到市井,以章回式实景剧场和行进式走读体验,打造一部可感、可游、可思的沉浸式演艺作品。

内容呈现方面,总导演融合夜游体验与数字光影艺术,使文学经典在现实空间中重获生命。她将岳阳楼的亭台楼阁转化为数字媒介,观众在游览中“邂逅”范仲淹、滕子京等人物,沉浸式感受“先忧后乐”的大义担当。

在她看来,技术不是目的,而是让古人智慧更可亲可感的桥梁。“我们的目的是完成一次与范仲淹的见面。《今上岳阳楼》不仅是与人物的交会,更是与古人精神的深度对话”。


以“三名工程”为引擎,跑出人才与内容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真正动人的作品,源自创作者的深情投入与持续创新。对于湖南省演艺集团而言,演艺作品的“内容力”,根本在于“人才力”的持续生长。在内容与人才双轮驱动下,湖南省演艺文化传播公司正加快打造“名导、名师、名团”三位一体的“三名工程”,为人才与内容的协同创新构建更广阔的舞台。

“名师”方面,分别与湖南工商大学音乐学院院长肖鸣和湖南青年芭蕾舞团团长彭柳签约成立“名师工作室”;“名导”方面,与周格特力加、李彦、金涛等导演签约名导工作室;“名团”方面,与半山舞人艺术团签约成立湖南青年艺术团,与湖南电视艺术家协会少儿艺术专委会签约成立湖南少年艺术团。

未来,湖南省演艺文化传播公司将继续深化“三名工程”体系,构建更加包容、开放、创新的人才生态,推动更多青年力量在多维实践中破圈成长。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耕本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精品。

来源:影视观察家

相关推荐